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毒死蜱和联苯菊酯在白蚁防治初始土壤化学屏障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白蚁防治工程建立科学的土壤化学屏障评价体系,采用2种典型的白蚁防治药剂毒死蜱和联苯菊酯,选取有代表性的杭州、泉州和合肥试验地进行土壤化学屏障药剂分布试验,并结合室内土柱模拟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室外试验与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供试药剂均可采用10 cm为取样深度,在0-10 cm层内分布了大约90%以上的药;在施药后1-7 d内任意一天采样,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毒死蜱施药后屏障中初始浓度达171.99 mg·kg^-1以上,联苯菊酯施药后初始浓度高于25.21 mg·kg^-1。  相似文献   
52.
为评价稻瘟酰胺在水稻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其使用规范,于2006-2007年研究了35%酰胺·稻瘟灵乳油(稻瘟酰胺∶ 稻瘟灵=30∶ 5,质量比)中稻瘟酰胺在浙江和福建两地水稻植株及稻田水、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稻瘟酰胺标准溶液的线性方程为y=246 192x+925.88(r=0.999 7),线性范围为 0.005~1 mg/L。残留分析中样品采用乙腈和乙酸乙酯提取,经中性氧化铝和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检测。当样品中添加水平为0.001~1 mg/kg时,采用该方法测得的平均回收率为78.6% ~108.4%,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5% ~23.4%之间;其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01 mg/k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稻瘟酰胺在稻田样品中的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水稻植株、土壤以及田水中消解迅速,半衰期分别为5.2~9.5、3.8~7.3、0.8~3.2 d。  相似文献   
53.
为了揭示新病害番茄髓部坏死病空间分布信息和发病特征,2020年4—5月对杭州萧山勿忘农科研中心番茄髓部坏死病采用双行直线取样法和多级抽样法系统跟踪调查,取得15 000株次番茄发病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数据测定,结果达到C>1、I>0、K>0、CA>0、m*/m>1,均为聚集分布格局,表明番茄髓部坏死病病株田间分布趋向聚集分布。经Iwao的m*-m线性模型回归检验表明,番茄髓部坏死病空间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病株个体间相互吸引,表现有明显的发病中心;经Taylor的V~m幂法则模型检验分析表明,其病株的空间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发病率越高越趋向聚集分布,即聚集强度随发病率上升而增强。其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1.962/D2(2.810/m+0.213)及序贯抽样公式为Tn=2.81/(D0-0.213/n)。应用这些参数特征可提高田间番茄髓部坏死病早期预警效率,对决策防控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噻唑锌是中国自主创新研制的高效噻二唑类有机锌杀菌剂,主要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为评价其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法,将大型溞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的噻唑锌中,通过48 h和21 d暴露试验,分别研究了噻唑锌对大型溞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分析方法进行了噻唑锌实际浓度分析,确保试验过程中噻唑锌浓度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表明:噻唑锌对大型溞的48 h-EC50值为213.3 μg/L,剂量-效应方程为y = 3.08x ? 7.10 (r为0.93);持续暴露21 d,一定浓度噻唑锌对大型溞有明显的毒性效应,其中4.26 μg/L浓度组对大型溞的各项生命指标均有显著影响 (P < 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F0代大型溞单雌总产溞数和产胎数平均减少53.45%和31.15%,首胎时长平均延迟2.75 d,并可显著降低蜕壳次数,抑制溞体生长。所有观测指标中,噻唑锌对大型溞F0代单雌总产溞数、单雌产胎数和21 d体长的最高无可观察效应浓度 (NOEC) 为2.13 μg/L。同时,F1代染毒各处理组的单雌总产溞数和产胎数均有明显减少,溞体生长受抑制,但与溶剂对照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F1代大型溞恢复试验中,各观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噻唑锌对大型溞子代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噻唑锌对亲代大型溞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有不良影响,存在一定的水生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5.
土壤中克百威残留检测直接竞争ELISA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一种用于检测土壤中克百威残留量的直接竞争ELIsA(酶联免疫分析技术)试剂盒,研究结果表明:该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为0.01mg/L,线性检测范围为0.01~10mg/L,4种水样的批内、批问、整体变异系数均低于7.72%,回收率的范围在93.97%~97.92%.试剂盒在4℃或-20℃下至少可保存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56.
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以杀虫剂毒死蜱为起始原料 ,在碱性条件下与 3 巯基丙酸反应 ,合成了半抗原O ,O 二乙基 O [3,5 二氯 6 (2 羧乙基 )硫代 2 吡啶基 ]硫逐磷酸酯 (简称AR) ,然后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和卵清白蛋白 (OVA) ,经过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偶联反应得到了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 ,其结合比分别为 39∶1和 13∶1。用所得的免疫抗原免疫兔子获得了效价较高的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57.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三唑磷在水稻-水-土壤中的分布、迁移及消解情况,探讨了三唑磷的消解与环境温度、光照及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于水稻苗期喷施药液,0~3 d内三唑磷主要分布在田水和土壤中,第7 d至试验结束时则主要吸附、积累于水稻植株中;三唑磷在水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45、1.56和5.24 d,相互间存在显著差异(PPPPP<0.05)。  相似文献   
58.
文章深入分析了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中不良现象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和领导班子合力内涵及合力建设的关键点。解析高校领导班子合力形成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9.
为提高草甘膦防治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时药剂的有效利用率,用丽春红S为示踪剂研究了草甘膦药液在空心莲子草叶片的沉积特性。结果表明,用体积中径(VMD)149.5~233.7 μm的雾滴喷雾,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叶片上的沉积量在体积中径为157.3 μm时最多,随着雾滴体积中径增大,沉积量减少。雾滴体积中径157.3 μm与施药液量339 L/hm2处理的沉积量是雾滴体积中径233.4 μm与施药液量694.5 L/hm2处理的1.54倍。施药液量超过382.5 L/hm2时,草甘膦药液的流失明显增多。800 mg/L草甘膦药液在空心莲子草叶片上的最大稳定持留量约为 4.92 μg/cm2。结果表明,喷雾施药时采用小雾滴和较低施药液量,可大幅度提高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上的沉积量。  相似文献   
60.
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前草甘膦应用浪费问题严重 ,本文对国内外草甘膦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 ,包括施药最适期的选择 ,施药技术 ,发挥最佳药效的环境条件 ,合理混用技术等进行了论述 ,以其得到更经济、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