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基于最大熵模型模拟西北太平洋柔鱼潜在栖息地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模拟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潜在栖息地分布,分析柔鱼渔场时空变化和环境变化规律。利用2011—2015年中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获得的柔鱼渔业生产数据,结合该海域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叶绿素a (Chlorophyll-a, Chl a)浓度、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 MLD)及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 SLA),采用最大熵模型对柔鱼潜在栖息地进行模拟,并利用ArcGIS软件对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7月柔鱼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39°N~43°N, 150°E~163°E。8月柔鱼最适宜区向东移动,较适宜区向北扩张至46°N。9月柔鱼最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面积向西缩小,主要集中在40°N~46°N, 150°E~160°E。10月最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向南移动,主要分布在40°N~45°N,150°E~165°E。各月影响柔鱼潜在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所差异,7—8月为SST,9月为MLD和SST,10月为NPP和SST。研究表明西北太平洋柔鱼分布受海洋环境因子的影响,时空变化明显,最大熵模型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潜在栖息地分布的模拟精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52.
网具形态是金枪鱼围网作业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受网线材料、沉子配重、海流等诸多因素影响。为探究放网模式和流速对金枪鱼围网网具形态的影响,本研究依照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金枪鱼原型围网,根据田内准则制作模型网,在日本下关西日本日网公司专业动水槽进行模型实验。实验设置3种放网模式(顺流放网、侧流放网、背流放网),3种流速(0 cm/s、5 cm/s、8 cm/s),比较各放网模式下,流速对金枪鱼围网网具沉子纲沉降深度、纵向网衣轮廓、浮沉子纲水平包围面积和浮沉子纲水平包围形状的影响。结果显示:(1)0 cm/s流速下放网,网具沉子纲沉降深度最大(1.21 m),浮沉子纲水平包围面积最大(8.44 m2,9.89 m2),纵向网衣轮廓最佳;(2)顺流5 cm/s条件下放网,网具浮沉子纲水平包围形状最佳;(3)顺流、背流放网,网具最大沉降深度随着流速增加逐渐减小[1.21 m(0 cm/s) > 1.17 m(5 cm/s) > 1.13 m(8 cm/s),1.21 m(0 cm/s) > 1.16 m(5 cm/s) > 1.10 m(8 cm/s)],网具最大沉降深度与流速显著相关(>0.05);(5)3种放网模式下,流速与网具浮沉子纲水平初始包围面积不相关(<0.05)。综上建议,有流时为确保网具形态最佳及网具沉降深度最大,应首先采用侧流放网。  相似文献   
53.
虾蟹类在生长过程中伴随着脱壳过程,能记录年龄生长的外骨骼周期性消失,使得其年龄直接鉴定一直比较困难。本研究中对眼柄预处理与制片方法、眼柄微结构观察及眼柄在虾蟹类年龄和生长中的研究与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国外学者发现,眼柄可作为虾蟹类年龄直接鉴定的材料,眼柄经过提取、清理和制片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生长纹,使用化学方法清理眼柄中有机物效果较好;眼柄存在4层结构(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主要采用钙化层的生长纹来鉴定虾蟹类年龄;生长纹可分为宽带和细纹,宽带主要与年龄信息有关,细纹则与体长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对于虾蟹类眼柄中生长纹与年龄和生长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分析和周期性验证。本研究结果可为渔业生物学研究和渔业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4.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大洋性短生命周期物种,其生活史和生物量受环境和气候因子影响明显。基于2004—2015年西北太平洋柔鱼渔捞日志、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叶绿素(Chlorophyll a,Chl a)浓度及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统计方法、热点分析和小波分析法研究PDO冷期与暖期两种气候模态下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PDO指数(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Index,PDOI)与柔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呈正相关,且CPUE滞后PDO 8个月(R2=0.548,P<0.05),CPUE与PDO指数的共轭周期为2~4个月。不同气候模态下的渔场热点分布特征为,暖期时渔场重心向高纬方向分布较为明显,空间上的集聚性强;冷期时向低纬分布较为明显,空间上的集聚性相对较差。PDO冷暖时期对西北柔鱼时空分布影响显著,该研究对柔鱼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5.
(Katsuwonus pelamis)是中西太平洋围网捕捞的重要资源, 为探索环境因子对鲣渔获率影响的时空差异,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 2009–2018 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及相关海洋环境数据, 对标准化后的环境因子及渔获率采用探索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方法进行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 (1)鲣的渔获率具有明显的聚集性, 空间上, 主要存在 2~3 处聚集区, 分别聚集在西侧 152°E~164°E, 3°N~7°S 海域、东侧 164°E~175°E, 5°N~4°S 海域以及第 2 季度中的 175°E~180°E 海域范围; 时间上, 聚集程度依次为: 第 4 季度>第 1 季度>第 2 季度。(2)总体上, 各环境因子对鲣渔获率影响空间异质性程度的大小依次为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 SLA)>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 MLD)>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海表面温度梯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 SSTG)。(3) SLA 和 MLD 对鲣渔获率的负向影响较明显, 是由于表层营养物质丰富海域对应 SLA 和 MLD 的值越小。NPP 和 SSTG 主要为正向影响, 是由于冷暖水交汇的锋面海域受 NPP 和 SSTG 影响较大。(4)检验 GWR 模型, 发现其残差表现出较小的空间自相关, 表明 GWR 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 且优于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56.
浙江省沿岸春秋季头足类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瞿俊跃  方舟  张洪亮  周永东  梁君 《水产学报》2020,44(8):1317-1328
根据2014—2016年在春秋季(4月、5月、11月)浙江沿岸进行拖网调查,选取其中的头足类渔获,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春秋季浙江沿岸在近年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以及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变化,并利用生态学方法对头足类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年调查共鉴定头足类22种,隶属于3目7科10属,优势种主要为多钩钩腕乌贼、火枪乌贼、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双喙耳乌贼、长蛸。浙江沿岸头足类群落分布呈现出时空差异,在春季(4—5月)北部站点以长蛸为主,其渔获率明显高于春季以剑尖枪乌贼为主的南部站点,秋季主要为多钩钩腕乌贼和火枪乌贼为主,2016年的渔获率明显低于前两年;聚类分析将不同年月和地区站点划分为两大群组,不同群落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长蛸对群落区分度贡献最大,同时对群落空间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种群的洄游可能是影响浙江沿岸头足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7.
秘鲁外海茎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 2012—2018 年东太平洋秘鲁外海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捕捞数据, 结合该海域环境数据, 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叶绿素 a 浓度(chlorophyll-a, Chl-a)、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涡旋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 EKE)和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 SLA), 利用最大熵模型研究了茎柔鱼栖息地的月间时空变化及环境因子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 1—8 月渔场纬度重心向北移动, 9—12 月向南偏移。渔场经度重心主要在 80°W~82°W 之间移动, 此外, 适宜栖息地重心与渔场重心变化一致。通过比较贡献率大小发现环境因子对茎柔鱼栖息地影响程度具有显著月间差异, 但基本以 SST、SSS、NPP 和 PAR 对栖息地影响最大。 依据环境因子响应曲线估算的关键环境因子适宜范围与茎柔鱼适宜性较高栖息地基本重叠。研究表明, 利用最大熵模型模拟茎柔鱼栖息地具有较高精度, 茎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存在明显的月间变化, 且受环境因子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8.
基于多元变量的南极磷虾拖网作业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网身状态、拖网整体状态是评价拖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以南极磷虾拖网为例,通过测量拖网不同部位(上纲、第3~4节网身连接处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以部位间深度差表示拖网作业状态,分析捕捞操作、海洋环境和渔获量对拖网作业状态的影响,确定中层拖网作业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范围为-0.20~8.02 m,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范围为6.49~30.16 m;曳纲长度、拖速、风速、150 m水层流速对磷虾拖网上纲深度影响显著,上纲深度与曳纲长度和150 m水层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拖速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增加,上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拖速、200 m水层流速和浪高对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影响极显著;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具有随拖速和200 m水层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拖速为2.6 kn以及200 m水层流速为0.3 kn时,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最大,2 m浪高时,深度差最小;渔获量与上纲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呈正相关关系;曳纲长度是影响拖网作业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拖网速度、风速、浪高和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59.
根据2017年6—8月于伊朗阿曼湾海域渔业资源探捕期间采集的带鱼矢耳石样本,选取20个形态参数作为该矢耳石的形态指标,分析矢耳石形态特征,并进行主成分和矢耳石生长模式分析。结果显示,伊朗带鱼矢耳石整体呈弯曲长梭形,主间沟深且明显;有较明显的基叶和翼叶,基叶向前延伸,明显超过翼叶长度。矢耳石的总长(L_1)、矢耳石的高度(L_2)、矢耳石中心到前端的长度(L_6)、矢耳石基叶到矩口的长度(L_(17))、矢耳石基叶的长度(L_(19))以及矢耳石翼叶到矩口的长度(L_(20))可代表20项形态参数来描述伊朗带鱼矢耳石的形态特征。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矢耳石各部分生长模式表现为异速生长,矢耳石长、短轴均随着时间异速增长,基叶、翼叶也随时间增加愈加明显,翼叶生长速度大于基叶。矢耳石形态特征参数L_1、L_2与鱼体肛长呈对数函数关系,L_6与鱼体肛长间呈幂函数关系;L_2与体质量呈对数函数关系,L_1、L_6与体质量间呈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带鱼种群判别及年龄鉴定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0.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经常被用于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资源评估等。根据2019年3—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1009尾鸢乌贼样本,测量了260对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结合日龄,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的微结构及其外部形态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上颚喙部截面有明显的生长纹,头盖区的生长纹较为清晰。协方差分析表明,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相对尺寸与日龄间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差异。赤池信息准则(AIC)显示,除上头盖长 (UHL) 外,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生长关系均以线性函数关系为最适,而UHL与日龄的关系则以对数函数为最适。所有特征参数的相对尺寸均随日龄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6项外形特征参数的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整体呈减小趋势,其中,上侧臂长 (ULWL) 和下翼长 (LWL) 的绝对生长率在181~210 d处达到峰值,而上脊突长 (UCL)、UHL、下侧臂长 (LLWL) 和下脊突长 (LCL) 的绝对生长率在211~240 d处达到峰值,所有参数的相对生长率均在181~210 d处达到峰值。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鸢乌贼的年龄生长、群体划分和生活史等渔业生物学奠定基础,为科学开发该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