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采用rep-PCR指纹技术对70个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菌株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测定.菌株间显示了DNA图谱的多态性,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出2~15条DNA带.经聚类分析,在0.80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分为9个遗传谱系,其中第3,6,9为优势谱系.菌株的遗传谱系与菌株的原寄主和原采集地之间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2.
优化水稻群体种植模式与稻瘟病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最佳种植模式,探讨水稻品种群体结构对稻瘟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两个水稻品种——汕优63与黄壳糯,采用混合间栽法,研究不同种群结构的混合间栽种植模式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结果】不同种群结构对黄壳糯稻瘟病的控制效果不同,相对防治效果随杂交稻群体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种群结构为1﹕15.01时对叶瘟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100%,种群结构为1﹕12.40时对穗颈瘟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100%。混合间栽的不同群体结构的复合产量都比净栽有所增加,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结论】黄壳糯与汕优63的群体比例为1﹕12.40~18.88是最优化的群体结构,不但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好,而且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混合间栽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3.
小春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试验研究初探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为探索小春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的持续控制规律及增产增收效果,2000~2001年在云南玉溪市峨山、澄江和红塔区共设6组小春作物多样性混种大区同田对比试验及18.7 hm2典型大田示范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麦类与蚕豆混种或油菜与蚕豆混种不仅能有效地持续控制、减少病虫为害,减少农药、化肥施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而且能增产、增收;此外,混种引起了油菜、麦类及蚕豆主要经济性状和蚕豆根瘤生物量不同程度的变化,预示出小春作物油//豆或麦//豆间存在的相生相克规律,初步搭配的几个优化混种组合可供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54.
7种精油对香荚兰根腐病尖镰孢菌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樟树油、茶树油、桂皮油、香茅油、桔皮油、薄荷油和丁香油7种精油为材料,测定不同浓度精油对香荚兰根腐病尖镰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桂皮油、丁香油、樟树油和香茅油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以16.0μL/mL的桂皮油、丁香油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00%,99.74%和100%,100%。利用桂皮油和丁香油进行温室盆栽防病试验,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二者用量为2.0μL/mL时防效分别为81.18%和80.02%。  相似文献   
55.
三七主要病原菌对皂苷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三七4种病原菌对三七皂苷粗提物及其含有的4种主要皂苷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七皂苷粗提物对病原菌的抑制活性较低,在浓度1 000 μg/mL条件下对4种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均低于20%。在低浓度下对锈腐病菌和恶疫霉菌甚至表现出明显的促生作用。利用HPLC分析表明,三七皂苷粗提物中含有R1、Rb1、Rg1和Rd ?4种主要皂苷。在浓度为1 000 μg/mL条件下,R1、Rb1和Rg1对锈腐病菌均表现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Rg1对恶疫霉D-1菌株表现出微弱的抑制作用,而R1、Rb1、Rd对恶疫霉菌均具有较低的促生长活性;R1和Rb1对腐皮镰刀菌PN-21具有较弱的促生长作用,而Rg1和Rd具有较弱的抑制作用;4种皂苷对侵染三七茎部的人参链格孢菌均具有抑菌活性,抑菌能力Rd>Rb1>R1>Rg1,Rd的抑制率可达23.43%。本试验结果表明,三七一些皂苷可以促进根腐病菌的生长,对根腐病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6.
TA克隆构建含MOC1基因cDNA片段的重组质粒,作为TaqMan定量检测水稻分蘖基因MOC1 mRNA的标准品,建立了检测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从水稻分蘖芽总RNA中逆转录扩增总cDNA,PCR扩增MOC1基因中设计的目的片段,将纯化的目的片段与pMD19-T Simple载体连接,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重组质粒DNA,PCR鉴定并测序分析。纯化质粒并检测260nm吸光值,确定重组质粒原液的拷贝浓度并以此制备荧光定量PCR梯度浓度标准品。对重组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建立了MOC1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检测灵敏度达10^2拷贝,线性范围为10^2-10^7拷贝,阈值循环数与PCR体系中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值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扩增效率高(E=92.8%)。成功建立了MOCI基因实时荧光PCR定量标准品,且TaqMan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可对水稻分蘖基因MOC1 mRNA的表达进行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57.
2003年至2004年,对保山市蚕豆小麦问作条件下养分利用对病虫危害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蚕豆小麦间作模式中,施用氮肥和磷肥水平下,对病虫的生物控制效果均低于施钾肥水平.施钾肥的处理,斑潜蝇的虫情指数比对照降低了0.9,相对防效达19.40%;小麦锈病的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了2.36,相对防效达49.89%.因此,蚕豆小麦间作时,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应适当增施钾肥,能有效地控制病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58.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2对SSR引物,对来自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水稻品种上的稻瘟病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运用日本清泽建立的鉴别品种对其中62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显示:稻瘟病菌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He=0.57±0.27,I=1.17±0.60)。聚类分析表明,在80%相似水平下菌株可划分为9个多样性群体。供试菌株划分为16个生理小种,其中002、000和006为优势小种。分离的不同海拔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和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海拔1600~1700m生理小种最丰富,达9个生理小种;海拔1500~1600m、1400~1500m和1700~1800m,生理小种分别为6、5和4个;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从海拔1400~1500m分离的菌株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He=0.57±0.24),并划分为6个群体。综合分析表明,在元阳哈尼梯田系统中,栽培传统品种遗传多样性越丰富的区域,其稻瘟病菌群体多样性和生理小种也越丰富。  相似文献   
59.
三七收获后不同年限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iolog技术,对云南省砚山县的盘龙、阿猛、干河3个乡镇进行了三七历年种植地的调查研究,以未种植过三七的土壤为对照,研究三七收获后1~6 a不同年限对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并未随年限增加呈现明显变化规律;微生物培养96 h活性旺盛。对Biolog板31种碳源吸光度值聚类分析表明,3个乡镇所取三七收获后1 a和6 a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均可聚为一类,其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相似,其余不同年限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聚类并未出现一定规律;与未种植过三七的土壤相比,三七收获后1 a、6 a土壤微生物均对碳水化合物类、聚合物类、羧酸类和酚类碳源的利用分别高出25.97%~55.59%和53.14%~65.68%;随着三七收获后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利用呈收获后2 a升高、4 a和5 a下降趋势。收获三七后1~6 a土壤与未种植过三七的土壤相比,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差异均不显著。除干河乡外,阿猛乡和盘龙乡收获三七后1~6 a土壤微生物与未种植过三七的相比,Shannon-Wiener指数、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均值总体差异不明显。试验说明三七轮作至少需6 a以上时间,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优势利用可反映出三七连作障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0.
【目的】明确杉树林下三七根系生长不良的原因,为林下三七种植过程中土壤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杉树林下三七生长正常区域的土壤为对照,测定生长不正常区域的土壤的电导率、pH和酚类化感物质及三七根系生长指标(须根数量、主根长度、鲜重和干重);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不同浓度酚类物质(1、5、10、15、20和30 mg/L)对三七根系活力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以及对生菜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三七生长不正常区域的土壤显著降低三七的须根数量、主根长度和根系的鲜重与干重(P<0.05,下同)。三七生长不正常区域的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显著升高,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醛、丁香酸、阿魏酸和香草酸含量升高,且能显著抑制化感指示植物生菜根系的生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七的须根数量、鲜重和干重均与土壤pH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与土壤电导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含量与三七的鲜重和干重呈显著负相关。相比CK,当丁香酸、阿魏酸、香草酸及混配的浓度介于5~30 mg/L时,根系活力显著降低,当香草醛、丁香酸和阿魏酸的浓度达15 mg/L时,根系溶液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结论】杉树林下土壤pH的降低和酚类化感物质的累积会对三七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