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15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根据70至80年代东海外海绿鳍马面豚资源和产卵场调查等资料以及1974年以来马面豚渔汛生产情况,分析研究了东海区马面豚资源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东海区黄鳍马面豚的分布范围和主要渔场正在逐渐扩大,渔期延长,年产量在波动中增长,资源量趋于上升,但渔获物以补充群体为主;过度捕捞和产卵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是东海区绿鳍马面豚资源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提出绿鳍马面豚资源量的变化具有长周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2.
《渔业现代化》1974,(1):1-4
自1957年机帆渔船立式绞机试验成功以来,已在东海区三省一市普遍推广使用,成为机帆渔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立式绞机能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增加网次和单位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促进集体渔业逐步向机械化过渡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3.
高健  黄硕琳 《海洋渔业》2001,23(3):101-104
一、专属经济区制度与中日渔业协定 专属经济区是指位于领海外并邻接领海,实行特定法律制度的一个特别海域。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除去领海宽度12海里,实际宽度188海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在内的主权权利。未经沿海国许可,任  相似文献   
54.
东海发光鲷生物量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胜锋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7,29(3):221-225
根据2005年12月~2006年11月东海(27°00′~34°00′N、122°00′~127°00′E)底拖网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东海发光鲷的生物量的分布特征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春、秋季发光鲷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外海,生物量较高;夏季分布较广,以东海北部外海为主,生物量较低;冬季分布较为集中,以东海南部外海为主。夏季发光鲷的生物量与温度、盐度以及水深的关系的曲线拟合显示,夏、秋季发光鲷主要分布于24℃左右的水温,最适盐度在33左右,最适水深在75 m左右。  相似文献   
55.
鱼类资源数量变动,一直是鱼类资源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作者就2000年东海区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资源数量变动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56.
应用资源密度面积法估算东海区头足类资源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1年、2002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网海区站监测调查资料,采用资源密度面积法,对东海区大陆架海域头足类及其主要种类的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1)东海区头足类资源密度2001年、2002年都以夏季为最高,分别为463.70 kg/km2和237.43 kg/km2;2001年春季和2002年冬季最低,分别为98.24kg/km2和125.43 kg/km2。(2)两年中太平洋褶柔鱼的年平均资源密度在所有头足类种类中都为最高,分别为145.07 kg/km2和101.85 kg/km2;而蛸类的资源密度为最低,分别为4.69 kg/km2和2.53 kg/km2。(3)2001年、2002年东海区大陆架海域的头足类资源量分别为375384.90 t和172692.90 t,以年平均资源量算出的MSY分别为238 553.56 t和144277.31 t。  相似文献   
57.
东海区渔业资源变动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通过对1960-1995年东海区三省一市历年渔获产量,捕捞努力量等统计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区海洋渔业产量虽然逐年增加,但远落后于同期捕捞努力量的增幅,而CPUE却有逐年下降趋势,这表明资源密度的减少,通过渔获物组成分析,渔业资源利用除了对传统资源利用外,还加强了对中上层鱼类如鲐Sheng,马面Tun鲳及虾蟹类等低营养级种群利用,捕捞结构发生了变化,此外,运用剩余产量模型分析整个东海区资源M  相似文献   
58.
《现代渔业信息》2009,(5):31-32
受农业部渔业局委托,东海区局于3月29日在上海组织召开了全国海洋捕捞强度控制制度研讨会,集中研究全国海洋捕捞“双控”制度。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上海海洋大学、东海水产研究所有关专家,以及“全国海洋捕捞强度控制制度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研讨。农业部渔业局崔利锋副局长和东海区局钟小金副局长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59.
东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结构特征的季节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1997~1999年东海区春、夏、秋3个季节的底拖网资料,分析了东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性别组成、性腺成熟度和初次性成熟胴长等群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东海区春、夏、秋三季均存在太平洋褶柔鱼的生殖群体。各季节生殖群体的雌雄比例均不符合1∶1的关系(P<0.05),雌性比例小于雄性。生殖群体中性成熟个体胴长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雌、雄平均胴长均以秋季最大,夏季最小。雌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均显著大于雄性。各季节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中胴长与体重关系的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不同季节雌、雄太平洋褶柔鱼的初次性成熟胴长差异较大,雌性为:春季223.4 mm、夏季170.4 mm、秋季202.3 mm;雄性为:春季174.0 mm、夏季164.3 mm、秋季165.3 mm。雄性初次性成熟胴长小于雌性,夏季雌、雄初次成熟胴长均小于春、秋季。依据春季生殖群体的胴长范围、初次性成熟胴长等群体结构特征推测,在东海区可能存在着小规模的春生群。  相似文献   
60.
据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管局发布的最新消息,长江口和杭州湾渔业水域今年继续实施生态修复,计划投入650多万元用于人工增殖放流。为了增加社会对渔业生态的保护意识,今年的人工增殖放流将面向社会进行苗种认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