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8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人与动物的胃肠炎、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其感染过程的每一步均由特定的毒力因子介导。本试验应用荧光定量PCR,比较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弱毒株H4(4a型)与强毒株10403S(1/2a型)、681(4b型)主要毒力基因(prfA、plcA、hly、mpl、ac-tA、plcB、inl A、inlB和sigB)的表达水平差异。除应激调控因子σB(sigB)外,H4株主要毒力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10403S与681。膜裂解因子的高表达导致H4更易暴露于宿主免疫系统而被清除,从而引起毒力下降。本研究为探明这类菌株的弱毒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Act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核表达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ActA蛋白并进行亲合层析纯化,以Lm全菌为免疫原、以纯化的表达蛋白为检测抗原制备Lm单克隆抗体,共获得4株抗Lm ActA单克隆抗体。其中3G6、4E10和2B9为IgG1亚类,2B4为IgM亚类;检测腹水抗体效价,3G6和4E10为1∶64 000,2B9为1∶32 000;3G6、4E10和2B9的亲和常数分别为6.62×107L/mol、5.67×107L/mol和7.15×106L/mol;3G6、2B4和4E10为Lm ActA特异性单抗,2B9为致病性李斯特菌特异性单抗。所制备的单抗为Lm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3.

本实验克隆了大菱鲆趋化因子受体基因CCR3CCR9的全长cDNA, 并进行了鉴定。其中, 全长cDNA的克隆采用了5′ 3′-RACECCR3 cDNA全长1 451 bp, 包括92 bp5′非编码区, 276 bp3′非编码区以及编码360个氨基酸的1 083 bp的开放阅读框。CCR9 cDNA全长1 441 bp, 包括59 bp 5′非编码区, 278 bp 3′非编码区, 以及编码367个氨基酸的1 104 bp的开放阅读框。两种受体均具有7次跨膜结构, 符合G蛋白偶联受体的序列特征。系统进化分析表明, 大菱鲆CCR3与其他鱼类CCR3聚为一支, 大菱鲆CCR9与其他鱼类的CCR9聚为一支; 系统进化树显示的亲缘关系符合各物种的进化地位。实时定量 PCR (qRT-PCR)表明这两个基因在大菱鲆正常组织中均有一定量的表达, 尤其是它们在头肾、脾及心脏中均有高水平的表达。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之后, CCR3在脾和肝中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CCR9的表达水平在肝中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基因在免疫相关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 并且能够对LPS产生免疫应答, 说明它们在大菱鲆免疫系统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424.
【目的】通过测定先天性免疫效应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研究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体外对巨噬细胞先天性免疫应答调节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为4组,分别用PBS(CT组,对照组)、Escherichia coli K88(EC组)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组)处理12 h,以及先用Lactobacillus rhamnosus预处理1 h,再用Escherichia coli K88处理12 h(LR-EC组)。试验结束时,收集各组的细胞培养液,用ELISA检测TNF-α、IFN-γ、IL-1β、IL-6、IL-12、IL-8、IL-10,以及PGE2和 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CT组(对照组)可产生TNF-α、IFN-γ、IL-8和IL-10,几乎不产生IL-1β、IL-6和IL-12。与对照组相比,EC组TNF-α、IFN-γ、IL-8、IL-10及PGE2和 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且可大量产生IL-1β、IL-6和IL-12;LR组TNF-α、IFN-γ、IL-10及PGE2和 也极显著提高(P<0.01),IL-8显著增加(P<0.05),同样不产生IL-1β和IL-6,但可产生微量的IL-12(P<0.01);LR-EC组所有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β、IL-6、IL-12)、趋化因子IL-8和PGE2均极显著高于EC组(P<0.01),但IL-10和 含量都显著低于EC组(P<0.01)。【结论】在体外试验条件下,鼠李糖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对生理状态下巨噬细胞先天性免疫应答的刺激作用远低于病原菌,不会产生炎症反应,但可极大增强受感染巨噬细胞的促炎免疫应答水平,且可能具有避免过度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5.
炎症反应与白细胞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鹂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63-12865,12905
人体自我防御中,白细胞定向迁移是先天性免疫必不可少的步骤。然而白细胞在创伤部位的募集也导致了炎症反应的发生。白细胞的移动和它周围微环境的变化精确地调控着一系列级联事件。趋化因子在白细胞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介导细胞黏附和迁移的趋化因子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疾病病理状态的了解和控制。  相似文献   
426.
为了研究mpl和plcB基因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的分布状况,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防治及追溯提供依据。本试验以分离自生肉、熟肉制品、冷冻食品、水产品、蔬菜等6类不同来源共10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mpl、plcB基因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有这2个基因中的一个或全部,总检出率为100%。其中,mpl基因总检出率为82.9%,plcB基因的总检出率为98.1%。食品来源不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mpl、plcB基因的检出率不同,且同一来源的菌株其mpl和plcB的检出率也不同,表明不同来源以及不同的毒力基因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的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27.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及其致病机理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LM的致病性与毒力因子密切相关,研究其毒力因子对于充分了解李斯特菌病的致病机制及有效防制该病有重要意义。作者对LM的毒力因子(如李斯特溶血素、肌动蛋白聚合蛋白、C型磷脂酶、内化素、细胞壁水解酶、酰胺酶及毒力调节因子如转录活化因子和应答调控因子等)和致病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28.
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 ∶ H7、沙门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TaqMan多重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针对大肠杆菌O157 ∶ H7 rfbE基因、沙门菌invA基因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hlyA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多重qPCR反应体系,进行...  相似文献   
429.
4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