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籼S是由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株选育而成的新型无花粉温敏核不育水稻,对籼S的不育特性遗传进行初步分析,为该品种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将籼S与多个常规稻进行杂交,调查杂交后代F1、正反交F1、F2、BCF1育性,并分析F1不育株禾蔸的不育特性。【结果】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5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稳定不育期,不育期较培矮64S长近2个月;籼S的温敏核不育性可以被不同类型常规稻品种恢复,且恢复度较高,说明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隐性遗传;各正、反交花粉可育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与细胞质无关;绝大多数F2代群体不育株数与可育株数比值符合1∶3,育性不仅呈非连续分布,且可育株、不育株基本表现为极端分离,13个BCF1代群体不育株数与可育株数比值均符合1∶1,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F2不育株禾蔸育性转换与籼S相似,最终均表现为无花粉型败育,且均具有温敏性。【结论】籼S不育性属于隐性遗传,由核基因控制,其不育性基本符合1对主效基因的遗传模式,且其无花粉型败育方式及温敏性能在杂交后代中遗传。  相似文献   
42.
为了弄清光温条件对自然突变的无花粉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籼S育性转换的影响,通过大田遮光和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光长(11.5、12.5、13.5和14.5 h)、不同温度(21、23.5、24、24.5和28℃)对幼穗分化期内的籼S持续(7、8、9、10、15和20 d)处理。结果表明,越冬材料在13.5 h光长下处理15 d,24和24.5℃两种处理最终均能使籼S从可育转为不育,21℃低温处理能使籼S可育率高达96.5%;以21℃低温、13.5 h光长的条件持续处理不同时间,仅9、10 d的低温处理才能导致籼S出现持续可育;大田遮光处理仅在晚造时对育性转换产生影响,出现可育花粉的时间早晚及其花粉可育率存在显著差异时的育性高低总体趋势均为11.5 h处理>12.5 h处理>CK>13.5 h处理;人工气候箱内不同光长持续处理20 d发现,28℃高温各处理始终为无花粉型败育;24℃低温处理,仅11.5 h光长处理能使籼S出现部分可育花粉;23.5℃低温处理,11.5和12.5 h两种光长处理能使籼S出现部分可育花粉。故籼S具有较强的温敏性和一定的光敏性,在23.5~24.0℃的低温下,存在一定的光温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明水稻新质型不育系幼苗期耐冷性特点,以一套同质异核不育系(G软香A,G华香1A,G华香2A)和一套同核异质不育系(G软香A,Y软香A,WA软香A)为材料,采用光照培养箱培养的方法,鉴定和评价了3~4叶期幼苗的耐冷性,并分析了低温胁迫后不育系幼苗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幼苗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不育系的耐冷性分级可分为4级,其中G华香2A的耐冷性最强(1级),Y软香A的耐冷性最差(9级)。就同质异核不育系而言,G华香2A耐冷性最强,G华香1A次之,G软香A中等,表现出细胞核对耐冷性的效应。就同核异质不育系而言,WA软香A耐冷性强,G软香A耐冷性中等,Y软香A耐冷性极弱,表现出细胞质对耐冷性的效应。因此,水稻不育系的耐冷性受到细胞质和细胞核基因的共同影响。幼苗MDA含量、POD的活性以及幼苗期水稻苗高、根数、鲜重等生物量等性状都与耐冷性有关。耐冷性越强的不育系,经低温处理后其幼苗MDA相对含量越低,POD相对活性越低,生物量相对鲜重越大,即说明耐冷性越强的不育系,经低温处理后较之对照幼苗的MDA含量增加量较小,POD活性增强程度小,生物量下降较少。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近年选育的水稻抑草新品种培杂软香、化感稻3号的化感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将水稻抑草新品种与P1312777进行田间条件下的抑草率比较【结果】培杂软香早、晚李25d抑草率均在45%左右,而化感稻3号和P1312777早季25d抑草率仅为培杂软香的50%左右,表现出较高的不稳定性。[结论】化感稻3号与P1312777化感作用相当;培杂软香化感作用较强.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5.
不同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对低温耐受度的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低温耐受度的影响因素,为选育不育性稳定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N28S、安农S、培矮64S、N9S、N2S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处于育性敏感期的各不育系分别进行持续3、7、10 d 的21和23 ℃低温处理,通过调查花粉育性来研究各不育系对短期低温的耐受度差异。【结果】各不育系对低温耐受程度的强弱次序为:籼S、N28S>安农S>培矮64S>N9S、N2S。其中无花粉型不育系籼S、N28S、安农S低温处理3 d时花粉均为不育;持续7 d时,除安农S出现可育花粉外,籼S、N28S花粉育性均为0;持续10 d时,安农S的花粉可育率高于持续7 d的处理,并且籼S和N28S转为可育;典败型不育系培矮64S、N9S、N2S经过持续3、7、10 d的低温处理,除培矮64S经23 ℃低温处理3 d的花粉不育外,其他均出现可育花粉,且花粉的可育程度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和低温强度的加大而增强。【结论】光温敏核不育系对短期低温的耐受度除与不育临界温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花粉败育方式有关,低不育临界温度的无花粉型不育系的不育性较稳定。在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选育过程中,可多关注低不育临界温度的无花粉型不育系选育。  相似文献   
46.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培杂67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与优质籼粳交后代G67测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稻培杂 67,是一个优质、丰产、抗性强的杂交稻新组合。介绍了其选配经过、特征特性以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7.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光温反应敏感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温敏核不衣系的育性因光温因素的变化而有敏感程度的差异,敏感程度大的不育系育性转换期较短,育性转移较彻底。因此,对光温反应的第三度也应作为选育生产实用型核不育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8.
新中国成立特剐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根本性和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这一方面是社会主义社会散发出其活力的缘故,更是我们党和政府制定及实施正确农村政策的结果。其中,各种形式的农村承包责任制特别是家庭承包责任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既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促使我国农村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是我国农村政策发展的缩影。本文试从家庭承包责任制出发,初步探讨其对我国农村政策的影响和我国农村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49.
杂交稻新组合华优桂 99于 2 0 0 2年早、晚造在兴宁市各种植了 6.67hm2 大面积连片示范 ,经验收平均每667m2 产量早造为 60 4kg、晚造为 60 3kg ,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好。并介绍了华优桂 99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119个F10代以上的PI312777抗原化感水稻新品系进行田间化感作用评价和产量比较发现:化感水稻新品系早季的总体抑草效果较差,晚季的总体抑草效果较好,与 PI312777相似,表现出化感作用的不稳定性。但是,在119个新品系已发现11个品系早晚季抑草率比值大于09,其化感作用的不仅稳定性好且化感作用较强。早晚季产量平均值有化感稻36,化感稻75,化感稻52共3个品系高于对照,基本达到生产应用的水平。故以PI312777为抗源选育实用化感稻新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