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我国农村政策的价值取向有四个方面:即让农民拥有一块由自己支配的土地、让农民富裕起来,使农村稳定和发展,而农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土地承包责任制与土地所有权,小农户经营与农业产数业化、城乡“二元经济”与发展小城镇,农村人口的增多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矛盾,这决定了我国农村政策必须进行调整才能实现党提出的农业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施行和党对农业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已建立起不可动摇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基本制度。本文通过阐述家庭承包经营下农村土地制度发展历程,对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农村土地经营体制、土地流转和土地纠纷仲裁等制度创新的探讨,提出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和适当集中,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赵国旋 《广西农学报》2007,22(A01):120-122
农村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家庭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经营收入已成为农民的主要来源。在如何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积极引导农民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加入WTO的经济环境,本文就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肃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效益,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均以较快的速度增长.199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12.98元,比1978年增加1312.05元,年均增长13.39%.就全省而言,农村已基本解决温饱,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转向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农产品生产和供给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摆脱了长期供给不足的困境.然而,也正是由于农产品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农业内部久已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日渐暴露.  相似文献   

5.
农村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家庭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经营收入已成为农民的主要来源.在如何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积极引导农民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加入WTO的经济环境,本文就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土地经营权漉转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制度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形成过程中确立下来的.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 农业产业化,就是指按产业化的要求组织发展农业。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其表现形式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等农村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名优产品,按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要求,实行多层次、多元化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大型产业实体,以达到产业区域化、组织集团化、  相似文献   

8.
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 ,我国的农村土地政策从国家层面来讲 ,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 ,这一制度在有些地区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采取必要的变革措施 ,已成为必然选择。邳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 ,结合国家的政策 ,采取土地股权化这一方式对土地流转进行了新的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农户家庭承包责任制度,让村民以家庭为单位获得承包经营权农地耕种经营收益,同时享受国家免除农业税收和获得各种惠农补贴收入政策.可见,我国农村土地客观承载着农民生存生活职能,农村公有资源收益客观承担着农民社会保障责任.因此,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应该通过参与村集体公有经济资源收益分配筹集资金.阐述了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资金筹集运营的特征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据报载,日前,山东省威海市草庙子镇在镇机关实行“服务失误赔偿制”,规定凡镇党委、政府由于服务失误而给农民造成损失的,镇上将赔偿一切经济损失。此举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成了市场的主体。然而,分散的小生产使农民难以把握市场的供求变化...  相似文献   

11.
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根本体现,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的基础.土地流转要严格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加以推进,不管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以哪种形式取得,都可以转包、出租、互换、抵押、入股的方式流转,这才是科学的土地承包权流转方式.  相似文献   

12.
黄跃  曾艳华  陈少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956-3959
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是家庭农场存在和发展的内生力量,对家庭农场的推进具有根本性作用。与经济水平较发达地区相比,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造成家庭农场建设面临一系列问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诸如: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市场适应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家庭农场推进的关键性内生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土地改革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党和国家对农村分配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通过实践,对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改革后产生的一些问题作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初期,曾一度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增长。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逐渐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原因当属其本身存在的种种弱势所致: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手段落后,市场信息闭塞,技术水平低下。因此,农民虽然有了经营自主权,但仍缺乏对千变万化市场的把握,种什么常常带有盲目性,存  相似文献   

15.
马瑛 《甘肃农业》2005,(11):76-7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民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和制约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中最核心的是农民问题。改革开放以及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20多年来.虽然我国的农村、农业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长足发展,但相对同期我国其他行业收入,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而言.农民收入水平不仅明显偏低,而且增幅也过于缓慢。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的"命根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坚持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政策的基石。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这项经营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农民在社会发展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国家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倾向于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其权益。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突破这一束缚,农业和农民不仅仅要求被保护利益和保障权益,而且还要如何发展壮大的问题,给农业和农村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们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实现"三权三证"分离,极大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雍 《饲料博览》2008,(7):I0005-I0010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国农业飞速增长,从而导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从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根本性变化。在农产品供求矛盾得到基本解决的情况下,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卖难”交替出现、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日益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8.
<正>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同时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朗的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由此可见,我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农村政策不仅30年不变,而且将长期不会变。 1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民群众的心愿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敏 《甘肃农业》2005,(10):24-24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实现了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扫除了长期以来阻碍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使曾几何时一滩死水的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农业商品化、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由于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的季节性强,规模不均衡,农户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  相似文献   

20.
<正>众所周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主要改革措施之一。此项措施从效益上带来了我国农村经济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9%;从公平上讲,则使广大农民群众脱离了贫困,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可以说这场变革是实践于理论的。如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用市场经济理论重新阐释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这项二十年前提出的制度创新,论述其合理性,对于我们开展新一轮农村制度改革,促进农村经济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