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8篇
  47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模拟除草剂水体残留的方法研究了稻田3种常用除草剂二甲四氯钠、苄嘧磺隆、丁草胺水体残留对水葫芦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水体中不同浓度的3种除草剂对水葫芦生长均有影响,其中3.36 mg/L二甲四氯钠处理的水葫芦植株的药害症状最为明显,0.10 mg/L苄嘧磺隆处理的次之,4.25 mg/L丁草胺处理的最小。3种除草剂不同浓度处理下水葫芦干物质产量、分株数均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2.
以早熟晚粳(南粳44)、迟熟中粳(南粳45)和中熟中粳(苏香粳3号)等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防虫网覆盖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防虫网覆盖育秧可减少农药施用量(有效成分)达3.05 kg/hm2.防虫网覆盖可降低网室内气温和秧田地温,进而间接影响水稻秧苗素质,但存在品种间差异.防虫网覆盖显著增加南粳44秧苗株高,增幅达20.02%,但显著抑制南粳44分蘖,降幅达38.46%,对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防虫网覆盖对南粳45株高和分蘖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促进南粳45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幅达39.75%;防虫网覆盖对苏香粳3号分蘖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其秧苗株高,增幅达16.75%.防虫网覆盖显著提高南粳44、南粳45、苏香粳3号秧苗氮素吸收;防虫网覆盖显著提高苏香粳3号和南粳44对磷素的吸收,但对南粳45无显著影响;防虫网覆盖显著促进南粳44对钾素的吸收,但对南粳45和苏香粳3号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3.
常州市沿长江浅滩生长数千公顷芦苇,近几年来,素毒蛾发生与为害日益趋重。   素毒蛾 [Laelia coenosa (Hü bner)]属毒蛾科。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苏等地,以取食荻芦等植物为主,未见转移为害水稻的报道。 2000年一代素毒蛾大暴发。在常州市圩塘镇沿江地段有一芦苇塘约 20 hm~2,到 7月 1日前后,全塘芦苇叶片被素毒蛾幼虫蚕食,仅剩芦秆。据调查,一般每株芦苇有素毒蛾幼虫 20头,最高达 100头以上。由于虫口密度高,幼虫大多处四、五龄暴食期,芦苇叶片被吃光后,食料匮乏,大批幼虫向周围适生场所迁移,泅水上岸,穿过黄豆田 (…  相似文献   
44.
新垦淡灰钙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玉米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置在宁夏红寺堡灌区开垦4 a的淡灰钙土上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新垦淡灰钙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不同处理相比,化肥配合羊粪效果最好,单施羊粪次之,单施化肥最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极显著,各处理作用效果的排序为:氮磷 羊粪>氮磷锌钾>氮磷锌>氮磷>氮>羊粪>不施肥,氮磷 羊粪处理与单施氮肥和单施羊粪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化肥与有机肥羊粪配合施用既能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又能使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因此是新垦淡灰钙土施肥的最佳选择。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其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新垦地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在农田排水沟渠末端增设农田生态塘,对麦季农田流失水体进行贮留,并通过在生态塘配置养分拦截植物进行养分富集研究,旨在为减轻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撑。小麦季农田设置农民习惯施肥(NN)和优化施肥(EN) 2个施肥水平;生态塘种植水芹菜和黑麦草2种拦截植物。结果表明:试验年度麦季农田共发生8次地表径流,麦季农田总地表径流水量为1 119.0 m3·hm-2。NN处理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4.5、0.5、4.0 kg·hm-2,采用优化施肥能够减少农田地表径流养分流失量,EN处理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3.9、0.4、3.8 kg·hm-2。本研究灌排单元农田面积为5.2 hm2,小麦季其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23.3、2.4、20.8 kg,生态塘中水芹菜和黑麦草拦截农田N、P、K流失量分别为18.0、1.9、22.0 kg,植物养分拦截量占本灌排单元农田地表径流水体养分流失的77.3%、79.2%、105.8%。经折算,生态塘与农田的面积比例以1∶43~50为宜。研究表明,在太湖地区小麦田排水沟渠末端设置生态塘,并配置水芹菜和黑麦草2种养分富集植物,可拦截麦田地表径流氮磷养分超75%,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46.
直播稻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新北区直播稻面积已达8.8万亩,占水稻面积的46.8%,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0.33万亩,其中水直播9.99万亩,旱直播9.41万亩,麦套稻0.93万亩。经过几年来的研究与推广,2004年全区直播稻平均亩产达617.8kg.涌现出了一批亩产超650kg的示范方典型。  相似文献   
47.
茶多酚的络合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梁靖  陈留记  杨贤强  须海荣 《茶叶》2003,29(2):72-74
本综述了茶多酚与金属离子、咖啡碱、蛋白质和β—环糊精的络合性质,为茶叶综合开发利用的深入开展、制订更合理的茶汤澄清化技术方案、改善制品滋味及茶多酚的提取纯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8.
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径流NPK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苏101为供试材料,设置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3个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径流NPK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生产技术水稻产量比常规生产技术增加了11.1%,减肥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产量差异不大;试验年度稻季农田总径流深为3.9×102 mm;稻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和K流失量从高到低均依次为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处理间的差异多达到显著水平;减肥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率差异不大,但均显著大于超高产生产技术;不同栽培技术条件下水稻N肥的偏生产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减肥生产技术> 常规生产技术> 超高产生产技术;超高产生产技术在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虽然采取秸秆还田和耕翻措施可使其NPK流失率显著降低,但其N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而采取秸秆还田的减肥生产技术,水稻产量与常规生产技术大致相当,且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显著降低,N肥的偏生产力显著增加,因而是一种更为环保型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9.
氮肥施用方式对油菜生长季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氮肥深施(条施、穴施)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但其对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氮肥撒施、条施和穴施对水稻-油菜轮作系统油菜生长季氧化亚氮排放、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改变了油菜生长期间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不施氮对照除在油菜移栽后第10 d N2O排放通量较大外,其余时间排放均较为微弱.氮肥撒施、氮肥条施和氮肥穴施均在油菜移栽后第10d和第117d出现N2O排放小高峰,排放最大高峰出现在移栽后第100 d.氮肥深施显著提高油菜生长季N2O总排放量、氮肥利用率和产量.与氮肥撒施相比,氮肥条施和氮肥穴施分别增加N2O总排放量37.2%和19.3%,提高氮肥利用率72.3%和59.3%,增产28.8%和25.8%,而单位产量N2O排放量与氮肥撒施无显著差异;氮肥条施的单位产量N2O排放量显著低于氮肥穴施.研究表明,在获得相同产量的前提下氮肥撒施并无减排N2O的优势,水稻-油菜轮作系统油菜生长过程中在氮肥深施时采用条施有利于N2O减排.  相似文献   
50.
果蔗富含维生素,风味独特,且有多种药用价值。种植产量高、适合市场需要的果蔗品种是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稳粮增收、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四川果蔗品种退化后无新品种接替,发展果蔗生产的根本途径在于自育适合四川种植的果蔗新良种,如方法措施得当,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