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早熟晚粳(南粳44)、迟熟中粳(南粳45)、中熟中粳(苏香粳3号)等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网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网栽条件下,灌浆期网室内水稻冠层光照强度极显著降低,而水稻植株高度显著增加,增幅达3.45%~8.55%.网栽水稻产量极显著降低,南粳44、南粳45、苏香粳3号产量降幅分别达21.71%、22.08%、29.50%.网栽水稻单位面积总穗数较常规栽培极显著降低,南粳44、南粳45、苏香粳3号降幅分别达9.58%、10.15%、7.19%.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所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同时,网栽×水稻品种的互作效应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说明单位面积总穗数的极显著降低可能是网栽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粳1号和南粳44为供试水稻品种,选用旱育秧稀植、塑盘育苗抛栽、直播种植和湿润秧常规移栽4种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变化以及干物质积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旱育秧稀植方式群体生长协调、分蘖成穗率较高,生育进程合理,干物质积累量高,并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和协调的穗粒结构;塑盘旱育抛栽方式生育进程相对较慢,分蘖发生量较大,分蘖成穗率有所下降,物质积累及产量水平次于旱育稀植方式;直播种植方式全生育期大幅缩短,生育进程虽然有所加快,但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均明显后延,对于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品种南粳44仍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而品种宁粳1号的产量有大幅降低,其高峰苗后延,有效成穗率低;湿润秧常规移栽方式分蘖成穗率相对较高,生育进程合理,但产量水平略低于旱育秧稀植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符合上海市民需求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对近几年上海地区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进行了集中种植示范和品种性状调查。结果表明,"松早香1号"在上海地区适宜作早熟优质水稻种植,"嘉农粳3号""苏香粳100"不宜在上海地区种植,"南粳9108""银香38""沪软12-12"适宜在上海地区种植,但需注意防治穗颈瘟,"南粳5055""南粳46""青香软粳""松香粳1018"在上海地区可结合生产实际酌情应用。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水稻僵苗是当前小麦秸秆还田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明确水稻僵苗的可能机制及应对措施。[方法]以粳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下设置5种氮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水稻幼苗的分蘖、株高、干物质积累、根系活力以及营养元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下茎蘖数、株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和钾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系活力、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和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26.6%、8.1%、13.2%、20.8%和15.4%。秸秆还田条件下,增加施氮量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以及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与无氮肥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处理水稻幼苗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根系活力、地下部氮、磷和钾含量分别增加86.1%、45.0%、29.7%、32.4%和67.8%;高氮下,增加分蘖肥比例提高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增加水稻幼苗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结论]秸秆还田导致水稻僵苗的原因可能是根系生长量低、活力差而导致的养分吸收能力不足;适度增施氮肥,尤其是增加分蘖肥比例,有助于提高秧苗活力,改善秧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防虫网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8个水稻品种秧田期覆盖防虫网与不盖防虫网调查比较,防虫网对灰飞虱防虫效果达99%,显著提高秧苗株高、分蘖数、茎基宽度、百株干重等素质指标,对防止大田条纹叶枯病发生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ABA缓解水稻孕穗期干旱胁迫生理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明确不同耐旱性水稻品种抗旱机理、研究ABA缓解水稻干旱胁迫生理机制。【方法】以粳型旱稻品种早玉香粳和常规粳稻品种南粳44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孕穗期干旱胁迫下喷施150 mg·kg-1的脱落酸(ABA)对2个抗旱性不同水稻品种抗氧化酶(SOD、CAT)活性、膜脂过氧化程度(MDA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SS)含量生理特性和生物量积累、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并比较两个品种抗旱性不同的生物学及生理原因和对ABA响应的差异。【结果】与正常水分管理相比,干旱胁迫下水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丙二醛积累;大量合成可溶性糖,维持细胞渗透调节;净光合速率持续下降;气孔导度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亦呈现下降趋势;蒸腾速率表现与气孔导度较一致;叶绿素a合成受抑制,含量下降;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每盆产量下降,两品种对干旱胁迫响应差异明显,早玉香粳抗旱性显著强于南粳44。喷施ABA,短期内降低了水稻净光合速率与干物质积累,但进一步提高了水稻干旱胁迫时叶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同时诱导干旱胁迫时气孔关闭和降低蒸腾速率,减少水分过度消耗,提高水分利用率;对干旱胁迫时水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减轻干旱对水稻生理代谢功能损伤,加快复水后功能修复,保持较高叶绿素a含量,防止叶片早衰。其中对抗旱性强的品种早玉香粳作用更为明显,复水后PnGsTr快速恢复,叶绿素a含量显著上升,促进干旱胁迫时可溶性糖合成,干物质积累更迅速,最终显著提高其干旱胁迫时单盆产量。外源ABA对南粳44的影响相对较弱,南粳44本身耐旱性弱,受干旱胁迫影响大,生理及生长特性恢复慢;对ABA较钝感,ABA虽显著提高南粳44干旱胁迫时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但未显著提高每盆产量。【结论】ABA对水稻具有短期“休眠”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孕穗期干旱胁迫对水稻生理代谢功能的损伤,促进复水后的功能修复,减轻干旱对产量的影响。抗旱性不同的水稻对ABA的响应存在差异性,抗旱性越强的品种,对ABA越敏感,喷施ABA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南粳44和武运粳24为材料,研究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以及各器官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30%的基肥、30%的分蘖肥、40%的穗肥较为合理,南粳44和武运粳24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1 575.5 kg/hm2和11 365.5 kg/hm2,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成熟期地上部氮素总积累量最高。本研究结果证实氮肥运筹要保证穗肥比例,适当调整分蘖肥比例,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提高穗粒数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淮香粳15号是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水稻新品种淮香粳15号的生产特性,利用2011、2012年江苏省水稻晚粳迟播区域试验资料,通过t检验、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等方法,分别对淮香粳15号及对照品种(南粳44、武运粳2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淮香粳1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明显地优于对照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高产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品种南粳45、南粳49、南粳94140和淮稻5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插苗数对粳稻冠层光合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粳49和淮稻5号在2~4株/穴时能够获得较高产量,而在5株/穴时,产量显著下降;南粳45和南粳94140在不同栽插苗数下均获得稳定产量。南粳49在较低栽插苗数下获得高产是由于有较多的每穗粒数、较大的叶基角、较高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花后不同时期较多的干物质累积;而淮稻5号则还具有较多有效穗数以及生育后期较大叶面积。南粳45和南粳94140是通过其冠层叶基角、光拦截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的适应调节,从而达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以及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相互协调。说明,供试水稻品种均是具有较强群体调控能力的高产水稻品种类型,栽插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均与其高产群体配置和个体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其中南粳49和淮稻5号在2~4株/穴栽插密度下有利于产量潜力的发挥,而南粳45和南粳94140对不同的栽插苗数有较大的适应能力,产量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控制条件下的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SH^+4/N03^-3分别为100/0、75/25、50/50和25/75)营养条件对8种不同氮素利用效率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增硝营养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对硝态氮(N03^-3)的反应不同。与纯铵营养条件相比,铵硝混合的营养条件对大多数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生长都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氮低效品种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试验重点研究了增硝营养对氮高效水稻品种南光、云粳38和氮低效水稻品种ELIO生长能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南光和云粳38,增硝营养可以使水稻的分蘖数和光合速率分别增加35%和24%,从而促进水稚生长和氮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而增硝营养对ELIO的生长并无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水稻在增硝营养下氮积累量增幅不同主要是由于其生物量增幅不同造成的,而整株氮素含量增幅差异不大;N03^-3的存在可增加干物质在水稻根系能积累,增加根系体积,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广陵香粳、宁粳2号、镇稻8号、淮稻5号、扬粳20238产量均比对照宁粳1号高,且抗病、抗倒性较好,可进一步试验论证;盐稻9号及南粳44与对照相比,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于2020年在扬州市公道镇河东村进行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应于该地丘陵地区的高产、优质品种,以促进水稻丰产增效。结果表明,13个优质粳稻品种中,宁香粳11的产量最高,达1.21万kg/hm2,其次为武粳7375、武香粳5245、南粳9036,均达到1.05万kg/hm2。从穗型来看,宁香粳11穗粒数最高,达158.4粒;金香玉1号次之,153.1粒;武香粳113与武粳7375穗型较大。从结实率来看,南粳5718结实率最高,达97.8%;其次是泗稻301与武粳7375,均为95.0%以上。从千粒重来看,泗稻301最高,为31.90 g;其次是南粳5718和扬辐粳11号,均在30.0 g以上。综合比较显示,宁香粳11、武粳7375、武香粳5245与南粳9036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可以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穗肥施氮量和结实期遮光通过改变灌浆结实期植株营养和叶片光合影响水稻产量。以淮稻5号、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3种穗肥施氮量处理和结实期2种光照处理,研究穗肥施氮量和结实期遮光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穗肥施氮量的增加,结实期2种光照处理下水稻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结实期遮光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且水稻产量于穗肥施氮量处理间的差异也减小。穗肥施氮量的增加有利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群体颖花量同时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下降。结实期遮光显著降低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随穗肥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淮稻5号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南粳9108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自然光照处理相比,结实期遮光显著减少了水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比例。水稻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光合势随穗肥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结实期遮光提高了各穗肥施氮量处理下水稻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光合势,但显著降低了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  相似文献   

14.
苏香粳3号是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并通过审定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具有熟期早、米质优、适口性好、抗性强等优点,逐渐成为苏州及其周边地区优质直播水稻的上佳品种.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主要就苏香粳3号直播栽培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作简要介绍,旨在为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天津农业科学》2017,(4):90-92
优质粳稻垦稻12号、绥粳4号种子按4∶6的比例混合种植栽培已经在黑龙江省第2积温带大面积推广应用。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粳稻垦稻12号、绥粳4号混种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水稻秧苗株高增加,叶片数减少,根数减少,茎基宽与充实度减小,秧苗地上部、地下部百株鲜质量与干质量均呈减小趋势,而根系盘结力增强,秧苗立枯病病株率及病情指数也随之增高,水稻产量以110 g·盘~(-1)干籽处理最高,达9 292.47 kg·hm~(-2)。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旨在明确施氮量和插秧苗数对水稻新品种辽粳212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15.5 kg/667m~2的条件下,最高分蘖数、穗长、每穗粒数、着粒密度、千粒重和SPAD值减小,成穗率、有效穗数、结实率显著增加,产量和地上部干物质重无显著差异,氮肥偏生产力提高。随着插秧苗数的增加,最高分蘖数、有效穗数、地上部干物质重增大,成穗率、每穗粒数、穗长、着粒密度、结实率、千粒重下降,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变化不显著。最高分蘖数、穗长、着粒密度、千粒重、氮肥偏生产力和产量在氮肥处理和插秧苗数处理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就产量而言,施氮量17 kg/667m~2条件下,插3~4苗较好,在15.5 kg/667m~2的条件下,应插5~6苗。  相似文献   

17.
铵硝比(NH4+/NO3-)对不同氮素利用效率水稻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控制条件下的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NH4 /NO3-分别为100/0、75/25、50/50和25/75)营养条件对8种不同氮素利用效率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增硝营养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对硝态氮(NO3-)的反应不同.与纯铵营养条件相比,铵硝混合的营养条件对大多数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生长都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氮低效品种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试验重点研究了增硝营养对氮高效水稻品种南光、云粳38和氮低效水稻品种ELIO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南光和云粳38,增硝营养可以使水稻的分蘖数和光合速率分别增加35%和24%,从而促进水稻生长和氮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而增硝营养对ELIO的生长并无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水稻在增硝营养下氮积累量增幅不同主要是由于其生物量增幅不同造成的,而整株氮素含量增幅差异不大;NO3-的存在可增加干物质在水稻根系的积累,增加根系体积,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采用控制条件下的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NH4+/NO3-分别为100/0、75/25、50/50和25/75)营养条件对8种不同氮素利用效率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增硝营养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对硝态氮(NO3-)的反应不同.与纯铵营养条件相比,铵硝混合的营养条件对大多数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生长都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氮低效品种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试验重点研究了增硝营养对氮高效水稻品种南光、云粳38和氮低效水稻品种ELIO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南光和云粳38,增硝营养可以使水稻的分蘖数和光合速率分别增加35%和24%,从而促进水稻生长和氮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而增硝营养对ELIO的生长并无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水稻在增硝营养下氮积累量增幅不同主要是由于其生物量增幅不同造成的,而整株氮素含量增幅差异不大;NO3-的存在可增加干物质在水稻根系的积累,增加根系体积,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秸秆还田量对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的影响。[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44(早熟晚粳)、扬粳4227(早熟晚粳)。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南粳44和扬粳4227为2个主区,主区内均设对照(无秸秆还田)、半量麦秸秆还田、全量麦秸秆还田3个裂区处理。[结果]在基肥、分蘖肥以及穗肥一致的前提下,随着麦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水稻前期分蘖起步越迟,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单位面积穗数均低于对照,但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单位面积穗数均呈相反趋势;水稻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以及产量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并且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均高于对照以及试验前的土壤养分水平。[结论]该研究可为大面积秸秆还田种植水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整株生测法测定12%寡糖·香草硫缩病醚微乳剂(ME)浸种、水培及茎叶喷雾处理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寡糖·香草硫缩病醚微乳剂75、100 mg/L浸种处理下,南粳9108、玉珍香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均明显高于清水对照,浸种处理南粳9108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与清水对照间差异极显著;用12%寡糖·香草硫缩病醚微乳剂450 mL/hm2茎叶喷雾处理2~3叶期南粳9108或玉珍香,稻苗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