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1篇
  7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为研究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ASP)对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Toll样受体22(Toll-like receptor 22,TLR2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当归多糖体外孵育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时间点(3、6、12、24、48 h)TLR2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TLR22及与其接头的Toll样接头蛋白1(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的表达量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分别于24、12 h达到峰值;TRIF下游的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在24 h表达量达到最大值,此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量也开始到达峰值;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量在48 h达到最高。研究表明:当归多糖可激活TLR22及其下游相关基因,并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12种抗生素及8组联合药物对迟钝爱德华氏菌体外抑菌效果,为治疗鱼类爱德华氏菌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通过测定抗生素对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适宜抗生素。[结果]硫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硫酸盐、盐酸四环素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分别为0.05、0.80、1.60 μg/ml,MBC分别为0.05、3.20、100.00 μg/ml。联合药物中硫酸庆大霉素+羧苄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盐酸四环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0.05 μg/ml。[结论]通过抗生素对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确定单独使用选择硫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硫酸盐、盐酸四环素,联合药物选择硫酸庆大霉素+羧苄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盐酸四环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较适宜。  相似文献   
43.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创新展开探讨,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以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口服茯苓多糖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将茯苓多糖按05、0、200、350、500 mg/kg的剂量添加到基础饵料中,饲养点带石斑鱼[(83.25±8.94)g]28 d。每7 d取样1次,测定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补体C3、补体C4、白蛋白/球蛋白(A/G)值,以及血液白细胞数和白细胞吞噬能力。结果表明:茯苓多糖能降低点带石斑鱼血清A/G值,提高血清补体C3含量,提高血液白细胞数和白细胞吞噬率。茯苓多糖对点带石斑鱼血清中ACP活力、LZM活力和补体C4含量影响不明显,但能降低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茯苓多糖能提高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力,建议饲料中茯苓多糖添加量为50~200 mg/kg,连续喂食28 d。  相似文献   
45.
茅山地区蝉花菌株的分离及其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江苏句容茅山地区的蝉花进行组织分离,获得1株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NDA ITS区段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虫草属类的被孢霉属菌株,命名为JR_cds1。蝉花中虫草素含量显著高于蚕蛹虫草和冬虫夏草。通过水提醇沉以及Sevage法除蛋白等方法提取蝉花多糖,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及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该蝉花多糖具有较高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高的Fe2+螯合能力,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对大肠杆菌(G-)和枯草芽孢杆菌(G+)以及链格孢属真菌显示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6.
采用紫外-氯消毒技术去除水中的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水中阿特拉津残留浓度,并以液相一质谱联用(LC-MS、LC-MS/MS)技术鉴定其消毒副产物.结果表明,紫外-氯联合消毒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阿特拉津.阿特拉津在紫外消毒过程中迅速降解,主要表现为脱氯羟基化作用,主要产物为2-羟基-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氮苯(OIET),次要反应为氨基侧链脱烷基、氧化以及脱水成烯反应.后续加氯过程对阿特拉津及其主要产物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但能有效去除乙烯胺类产物,且不明显引入消毒副产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7.
以1.0×106CFU·m L~(-1)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浸浴感染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于第0、第4、第8、第16、第24、第36、第48、第60、第72小时剖杀取样,研究病理损伤及病原菌的体内动态分布。结果显示,皮肤肌肉、鳃、肠道出现病变最早,其中皮肤肌肉损伤最严重。第16小时表皮变性、坏死,鳃上皮肿胀,肠绒毛水肿;第24~第48小时表皮坏死、脱落,真皮严重出血,肌纤维变性、坏死,鳃出血,上皮局部坏死,肠上皮变性与灶性坏死;第48~第72小时皮肤肌肉坏死更严重,形成溃疡灶,鳃灶性坏死。肾、肝、脾与心36 h后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变性和灶性坏死。q PCR检测发现,第4小时即在鳃、肠、皮肤肌肉检出病菌,细菌含量分别为1.3×102CFU·mg~(-1)、2.6×102CFU·mg~(-1)、4.7×102CFU·mg~(-1);鳃与皮肤肌肉中菌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第72小时皮肤肌肉中菌量达到4.5×107CFU·mg~(-1);第24小时后相继在肾、肝、脾、心检出病菌,菌量介于1.9×10~4.7×102CFU·mg~(-1)之间。结果表明皮肤、鳃和肠道是病菌的入侵位点,并在体内多组织、器官分布。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将对虾暴露于氨氮浓度为20 mg·L^-1的海水中72 h,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肠道中抗病原感染指标如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ys)、酚氧化酶原(proPO)以及抗氧化功能指标如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HSP90)等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氮胁迫后:1)ACP和ALP活性均于6 h显著升高(P<0.05),随后于48~7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ys活性于24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P<0.05),随后于7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T-AOC和SOD活性均于6 h和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于48 h和72 h显著降低(P<0.05)。3)HSP70基因表达水平于24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随后虽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SP90和proPO基因表达水平均于12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P<0.05),随后于72 h降低至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表明,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影响显著,对其肠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黄喉拟水龟等龟种小规模家庭养殖方法的参考和借鉴,探索出一种能满足多种养殖规模需求且简易可行的果核泥龟养殖技术——单元式养殖技术,并对果核泥龟亲龟的饲养、繁殖管理及龟卵孵化、稚龟培育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在单元式养殖模式下,4年养殖期内果核泥龟亲龟的存活率达100%,并且连续3年繁殖成功,共获得稚龟12只。  相似文献   
50.
以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不同杂交组合为材料,依据转录组测序信息,成功获得了11种日本落叶松材料的4 CL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该序列长1 537 bp,包含完整ORF片段1 368 bp,编码455个氨基酸。qRT-PCR结果分析表明,除日本落叶松Larix16×Larix61组合外,Larix82×Larix13、Larix40×Larix10和Larix82×Larix61子代的表达均高于双亲,推测4 CL基因差异表达与落叶松杂种的木质素生物合成有关。进一步采用SNP标记方法和DNAMAN软件对不同日本落叶松杂种和亲本组合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66个SNP多态性位点,表明日本落叶松4CL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6个SNP变异中,属于三突变1个;转换类型45个,占总变异的68.18%;20个属于颠换类型,占总变异的30.30%,转换:颠换=9:4。在转换类型中,A/G和C/T转换分别占28.79%和39.39%;颠换类型中A/C、A/T、G/C、G/T分别占4.55%、9.09%、9.09%和7.58%。采用NJ 聚类法对克隆片段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