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医学信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献数量在不断增加。然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却没有它的一席之地。通过阐述它的学科发展基础,讨论它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内容,提出了“医学信息学”列类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42.
<正>海豚链球菌隶属于链球菌科、链球菌属,是水生动物主要的病原菌之一,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为球形或者卵圆形,在液体培养基中易呈长链状,在固体培养基中呈短链状或成对排列。近年来在养殖鲟鱼中的链球菌感染病例时有报道,主要为海豚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2019年7月开始,四川某鲟鱼流水养殖场养殖的杂交鲟和俄罗斯鲟出现发病死亡,病鱼心脏表现为结节状黄色或黑褐色突起物覆盖表面,形似桑葚,本文就本次病  相似文献   
43.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爱德华氏菌属细菌对水产养殖鱼类特别是鲇形目鱼类危害日益凸显。被认为是鱼类的一类重要病原。其中迟缓爱德华氏菌还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对人类健康也造成威胁。因此,积极开展关于鱼类爱德华氏菌病的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和诊断治疗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已对爱德华氏菌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其治病机理仍没有彻底理清,  相似文献   
44.
3常见鱼类爱德华氏菌病及症状由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的鱼类疾病统称为鱼类的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asis),由Etarda引起的鱼类爱德华氏菌病主要是鲶鱼气肿性腐败病(emphysematous putrefactive disease of catfish,EPDC),又称迟钝爱德华菌病;由E.ictaluri引起的则主要是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Enteric septicemia of Channel catfish,ESC)和黄颡鱼红头病 (Red-Head disease of Yellow catfish)。  相似文献   
45.
食用真菌多糖是一种从食用真菌中提取获得的安全无毒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复杂多样的生物学活性,国内外学者对食用真菌多糖在医学、药理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许多食用真菌最为显著的生物学活性是其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理包括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体液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细胞因子及其mRNA表达、影响免疫细胞信号Ca2+、NO、cAMP和cGMPd的转导与活化等。部分食用菌多糖如香菇多糖、灰树花多糖已被用于辅助治疗免疫功能低下、肿瘤以及病毒感染性疾病。论文综述了食用真菌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食用菌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本实验对斑点叉尾(魚回)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ma胞外产物具有脂肪酶、蛋白酶、明胶酶和脲酶等多种酶活性;同时具有溶血活性、肠毒性和Vero细胞毒性;且对小鼠和斑点叉尾(魚回)都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和致死性.  相似文献   
47.
采用硫酸铵盐析,DEAE Sephadex A-50凝胶层析等方法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产物中提纯了一种分子量为45.7 ku的单一多肽蛋白酶。该酶对小鼠和斑点叉尾鮰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其LD50分别为4.33 μg•g-1体重和3.49 μg•g-1体重。酶的最适温度为20 ℃,热稳定性差,100 ℃作用15 min酶活完全丧失,最适pH为9.0,PMSF对酶活无影响,部分金属离子如Ca2+、Hg2+、Cu2+能使酶活性明显下降,而Co2+对酶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EDTA能完全抑制酶活性,表明该酶为一种金属蛋白酶。图1表4参29  相似文献   
48.
汪开毓  耿毅  黄小丽  陈德芳 《淡水渔业》2006,36(6):61-63,封三
套肠症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对象是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斑点叉尾(鮰)大批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量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 intussusception of channel catfish,IICC)"该病的致病病原和病理变化特征在水生动物疾病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49.
50.
对虾病毒病的防治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关于对虾病毒的致病因素,大多认为:直接因素是病毒感染,导致对虾肝胰脏坏死和对虾迅速死亡;间接因素是环境污染,水质恶化,池底老化,超负荷养殖,生态平衡失调,孤菌增生等刺激条件,激发对虾病毒病爆发,并发症引起对虾病毒病流行。病毒与其它微生物不同,它是一类在活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对虾病毒必须在活的敏感细胞内寄生,才能生长,繁殖与复制。原因是病毒本身没有合成病毒蛋白质的核糖体,它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病毒蛋白质;又因为病毒缺乏完备的生产酶系也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