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52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41.
1水产业科技发展现状 1.1水产科技基本情况和成绩 (1)实施水产科技项目带动水产业技术进步.近5年来,我市水产科技围绕水产业生产技术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重点扶持,加强管理,高等院校、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协同攻关,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共组织实施水产业各类科技项目65项,其中部(省)级项目26项,共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科技奖励18项.  相似文献   
42.
本文旨在探讨添加不同水平的黄芪多糖(astrag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2龄健康黄颡鱼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300、600、900...  相似文献   
43.
温度对青虾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De Haan)](又名日本沼虾)是我国淡水虾类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淡水水域中。它的胚胎发育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中温度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青虾的胚胎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32℃时所用时间最短,仅需 220.4 h,而至 35 ℃时,则胚胎不能完成整个发育期。 据22~32℃不同温度下的青虾胚胎发育的时间,获得了温度与时间的回归方程: D=868.18-20.69T=-0.986 D:发育时间(h) T:培养温度(℃)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青虾卵的破膜时间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根据在22~32 ℃不同温度下青虾卵的破除膜时间,同样获得了温度与时间的回归方程: D=17.72-0.38T  r=-0.921 D:破膜时间(h) T:培养温度(℃)  相似文献   
44.
斑点叉尾鮰(Ictaluyus punctatus)隶属鲶形目、鮰科、斑点叉尾鮰属,俗名沟鲶、河鲶、美洲鲶。广泛分布于北美中部和东部的淡水和咸淡水水域中。是大型的淡水鲶类,最大个体可达35 kg。斑点叉尾鲴的生存温度为0℃~38℃,生长适温为5℃~35℃,最适生长温度15℃~32℃;对水体溶氧的要求在3 mg/L以上;适应pH 6~8.9,最适pH 6.8~7.5;适应的盐度范围为0.1~8。该鱼食性杂,喜欢在弱光条件下摄食。幼鱼主要以水生昆虫为食,  相似文献   
45.
红鳍东方鲀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及主要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鳍东方鲀鱼为原料,从其皮中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红鳍东方鲀胶原蛋白的结构组成和纯度、热变性、氨基酸组成等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鱼皮中酸溶性胶原蛋白和酶溶性胶原蛋白纯度分别高达83.19%和85.00%;将所得胶原蛋白分别经紫外光谱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SDS-PAGE电泳测定,确定酸溶性和酶溶性胶原蛋白符合Ⅰ型胶原蛋白的特征,三螺旋结构完整;经测定,ASC和PSC热变性温度分别为29.85和30.10℃。  相似文献   
46.
文章阐述了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内涵,分析了天津市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列举了制约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以天津农学院为例,提出了高校促进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如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推进复合型人才培训、制订战略发展规划等。  相似文献   
47.
鲫鱼肠道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肠道中分离纯化出1株细菌,命名为CS4,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测序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并对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等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S4具有β溶血性(完全溶血),对健康鲫鱼感染9 d的半数致死量为4.6×10~6 CFU/g。该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呋喃唑酮、头孢孟多、阿莫西林等16种抗生素耐药;对红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林可霉素等17种抗生素敏感。笔者从健康鲫鱼肠道中分离到致病性较强的蜡样芽孢杆菌,表明该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性致病菌,研究结果对防治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鱼类疾病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活饵料对抗原物质的吞噬及存留情况。[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嗜水气单胞菌(活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细菌)作为饵料定时投喂人工孵化的褶皱臂尾轮虫,破碎轮虫后统计其体内的细菌数;取染色后的细菌投喂轮虫,显微观察轮虫消化道内细菌的存留时间。[结果]6d后活菌组轮虫密度最大为70.3个/ml,灭活组轮虫密度为13.8个/ml;活菌组轮虫的平均抱卵率分别为28.80%、38.02%、33.91%、21.40%、18.78%、15.50%,灭活组轮虫的平均抱卵率分别为56.39%、61.66%、53.54%;轮虫对细菌的消化时间与所处温度呈负相关,但温度过高也会导致消化时间延长;每个轮虫摄食嗜水气单胞菌26785.3cfu,摄食迟缓爱德华氏菌3652.2个。[结论]活体生物可对抗原物质进行有效包囊。  相似文献   
49.
投喂频率对点带石斑鱼生长和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找工厂化养殖点带石斑鱼的适宜投喂频率,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点带石斑鱼[初始体重(238.99±5.32)g]生长和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投喂频率设1次/d(F_1)、2次/d(F_2)、3次/d(F_3),每次饱食投喂,连续喂食试验鱼28 d、56 d和84 d后采样。结果显示,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0~28 d、29~56 d和57~84 d三个阶段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增加(P0.05)。0~28 d和29~56 d阶段F_2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F_1和F_3组(P0.05),57~84 d时F_2组显著高于F_1组(P0.05),与F_3组差异不显著(P0.05);0~28 d阶段F_2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F_1和F_3组(P0.05);29~56 d和57~84 d阶段F_2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F_1组(P0.05),与F_3组无显著差异(P0.05)。28 d时投喂频率对血浆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56 d时投喂频率对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无显著影响(P0.05);F_1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显著高于F_3组(P0.05),与F_2组无显著差异(P0.05);F_3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F_1组(P0.05),F_1组与F_2组无显著差异(P0.05);F_2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高于F_1组(P0.05),与F_3组差异不显著(P0.05)。84 d时投喂频率对血浆T-AOC和MDA无显著影响(P0.05);F_2组血浆T-SOD、CAT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血浆GSH-PX显著高于F_1组(P0.05),与F_3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初始体重为(238.99±5.32)g的点带石斑鱼,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  相似文献   
50.
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异常行为进行识别并及时报警有助于提高点带石斑鱼存活率,减少养殖过程中人力损耗。在养殖水体中氨氮、温度、p H等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人工调节水体溶氧浓度以获取点带石斑鱼正常与异常状态下的图像,对采集到的图像使用前景提取、二值化、开运算、中值滤波等方法进行处理后,选取正常状态与异常状态下2张图像进行差分运算,以得到2种状态下鱼口面积差图。利用鱼眼形状获取鱼眼中心坐标,由此剪裁出只包含鱼口的目标图像。根据鱼口面积判断鱼口张、闭状态与时长,若鱼口持续张开2 min,视为鱼类出现异常行为并进行报警。利用50条大小相近的点带石斑鱼对实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方法能有效识别点带石斑鱼的异常行为。该方法的提出有利于提高水产养殖效益,促进水产养殖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