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41篇
综合类   75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阐明灌丛沙堆发育对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吉兰泰荒漠区不同演化阶段白刺(Nitraria tangutorun)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研究0—100 cm土层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变化规律和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随演化阶段(雏形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衰亡阶段)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演化阶段对白刺灌丛沙堆SOC影响显著(P<0.05),对TN、TP无显著影响(P>0.05),其SOC、TN、TP均值含量在0—100 cm土层分别为0.42~0.58,0.04~0.07,0.22~0.25 g/kg,远小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11.12,1.06,0.65 g/kg)。(2)白刺灌丛沙堆SOC、TN、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随土层深度增加无明显规律性。(3)土壤SOC、TN、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均属于中等变异,且变异系数随白刺灌丛沙堆演化不断减小。(4)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对白刺灌丛沙堆土壤TN、C∶N、N∶P影响显著,而土壤含水量、pH对白刺灌丛沙堆SOC、TN、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无显著影响。各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SOC、TN是调控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素。因此,该研究结果明晰了白刺灌丛沙堆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演化阶段的响应,为该区域白刺群落的保护、利用和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根据多年的治沙造林经验,在沙漠造林工作中除严格注意各项造林环节外,采取选择适生树种、抢抓造林时机、规划造林部位、科学栽植苗木、强化幼林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沙漠造林质量。一、干旱荒漠区造林质量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43.
本文对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采用萌发12d的无菌苗的子叶和胚轴接种于含不同激素成分的MS培养基上,经过1次诱导获得了再生植株。简化了培养程序,缩短了培养时间。文中对激素在诱导再生植株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4.
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植被群落特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和人工种植+围栏封育措施下沙地植物群落为对象,以无封护的流动沙地做对照,研究了不同恢复措施对沙地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封育15 a后,人工种植+围栏封育区侵入物种的丰富度随演替的进展已达12种,其中猪毛菜7.562株/m~2,碟果虫实3.233株/m~2,雾冰藜3.017株/m~2,沙米1.615株/m~2,狗尾草1.112株/m~2.种类组成及生活型结构在向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植物群落靠近,但两者间仍表现出较大差异.(2)在类型组成上,两种封育措施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优势科及各科种类数量上.(3)在综合多样性特征上,两种措施区草被层的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余各指数两者差异均不显著,但天然植被围栏封育区灌木层的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4)群落的相似性指数表明,两种封育措施间的植物群落差距较大,且2种封育措施下的植物群落与植被呈零星状分布的无封护措施的流动沙地相比,生态差距均十分显著,这表明封育可明显促进沙地植被的多样性恢复,其中人工种植对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恢复的作用是相对缓慢而渐进的.  相似文献   
45.
种子处理和覆土处理对白刺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白刺种子处理和覆土处理对出苗时间、出苗率和出苗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ABT处理种子后其出苗高峰期比温水浸果和温水浸种处理提前2~4 d,比干果播种提前6~8 d。(2)覆土1 cm的出苗高峰期比覆土2 cm和覆土3 cm分别提前2~4 d。(3)ABT处理种子后,其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均高于温水浸果、温水浸种和干果播种;覆土1 cm的种子其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均高于覆土2 cm和覆土3 cm的种子。  相似文献   
46.
对引种到河西走廊地区的四翅滨藜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翅滨藜不仅具有饲料营养价值高、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等多种优良特性,而且是适合在甘肃河西乃至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栽培的耐干旱、耐寒冷和耐盐碱的一种饲料灌木,将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畜牧业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7.
日光温室是河西地区最著名的优势特色产业,逐年有增加趋势。但在日光温室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温室和大田争地的矛盾;土地承包后分散经营的现状与温室集约化经营间的矛盾;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与人口日益增加间的矛盾.而在荒漠区等非耕地上新建日光温室并推广应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将会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48.
针对甘肃河西荒漠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的现状,以典型荒漠植物胡杨、密胡杨为试验对象,通过分析铺沙处理和控灌对其幼苗生长量、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研究改性荒漠沙在干旱荒漠区绿化造林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改性荒漠沙的应用能够起到防蒸发、保墒节水的作用,有效促进胡杨幼苗的生长发育;在幼苗栽植第2年,顶部铺沙处理和控灌,可大幅提高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试验组胸径、地径较对照组提高66.53%和46.74%,7月、8月、9月效果明显,并与常规灌溉相比,灌溉用水减少66.7%,节水效益显著。研究结果对甘肃河西干旱荒漠区绿化造林的节水灌溉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通过设置不同平茬时间、不同留茬高度,开展了退化沙拐枣林平茬复壮的田间试验,以研究区域内植物多样性、不同处理下沙拐枣生长状况和土壤含水量为评价指标,综合分析了平茬措施对退化沙拐枣林的更新复壮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平茬时间、不同留茬高度下,沙拐枣均表现出较好的生长特性,但在冬季平茬,留茬高度为0 cm时沙拐枣的冠幅、新枝高度、新枝基径高于其他处理;(2)研究区中植被有沙拐枣、梭梭、沙米、刺沙蓬、雾冰藜5种,沙拐枣为优势种,沙米、刺沙蓬和雾冰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且其重要值比较高;(3)研究区0~20 cm深度土层平茬区土壤含水量高于未平茬区,20~60 cm深度土层平茬区土壤含水量低于未平茬区,60~120 cm深度土层平茬区与未平茬区土壤含水量变化无明显规律。因此,荒漠区退化沙拐枣林可以通过冬季平茬措施进行更新复壮,且留茬高度为0 cm时沙拐枣林生长状况更好。  相似文献   
50.
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生态地域复杂,具有平原荒漠植被的特征,在植被地理规律和地理时空分布上分异明显,有古老和现代特征。通过定位监测资料分析,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植被的生物量在雨季(5-9月)随降雨量的增大,植被生物量与降水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67;月降水量的大小对植被盖度的影响较大,5-9月降水量与植被盖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38,9月以后植被盖度随气温下降而降低。土壤平均含水量的与降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系数达0.839 8。不同深度层土壤的含水量以0~20cm的受降水影响最大,20~40cm受降水的影响次之,40~60cm受降水的影响较小,60cm以下土壤含水量受降水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