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不同诱导因素对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附着胞是许多叶部病原真菌的重要侵染机构。在不同温度、光照条件、基质和培养时间下,对玉米大斑病菌1号小种和2号小种分别在玻璃平板和玉米叶片上进行附着胞的室内诱导,发现分生孢子的水悬浮液在玻璃平板和玉米叶片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都可产生附着胞,附着胞都能正常萌发并产生侵入丝,但在玉米叶片上附着胞和侵入丝的产生时间要晚于玻璃平板,产生数量也少。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在PD培养基中产生的附着胞数目少于清水处理。影响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生长和发育的决定因素是温度,在玻璃平板上10~36℃培养24h后就可以产生附着胞,但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42.
以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um)菌株9948N为供试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主要探讨了酶、渗透压稳定剂、温度、时间等条件对原生质体产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条件是:28℃下以10mg/mL纤维素酶 10mg/mL蜗牛酶的混合酶处理经过研磨的菌体,酶解72h,以0.8mol/L甘露醇做渗透压稳定剂。  相似文献   
43.
紫外线对杏鲍菇原生质体的诱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株PL7的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线诱变的研究。结果发现,用20W紫外灯(245nm),在垂直距灯管30cm处照射90s,PL7菌株的原生质体致死率达74%。获得再生菌株234株,其中20株与亲本菌株PL7有明显的拮抗反应,6个菌株菌落生长速度提高11.0%~17.8%,液体培...  相似文献   
44.
1995~1997年对苹果枝干轮纹病分生孢子器开口散孢规律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孢子器开口是其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生理现象,一般在2月开始出现,5~6月达全年最高峰,以后慢慢减少,7~10月遇较长时间降雨,开口数目会上升,但以后逐渐下降,至10月底达最低点,11~1月鲜有开口。通过6月份施药和3月份施药进行防治试验对比,结果发现6月份施药防治效果显著高于休眠期防治。  相似文献   
45.
苹果轮纹病分生孢子器开口散孢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1995—1997年对苹果轮纹病菌分生孢子器开口散抱规律调查研究,表明孢子器开口 是其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生理现象,一般在2月份开始出现开口,5—6月份达全年最高峰,以后慢慢减 少,7—10月份遇较长时间降雨,开口数目再次上升,但以后又逐渐下降,至10月底达最低点,11月 至翌年1月份很少有开口。通过6月份施药和3月份施药进行防治试验对比,结果发现6月份施药防治 效果显著高于休眠期的3月份防治。  相似文献   
46.
在分离和纯化唐山地区平菇细菌性褐斑病菌的基础上,在试验室内对生产上常见的16个平菇品种进行了抗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平菇品种对唐山平菇细菌性褐斑病菌的抗性水平差异显著,F803的抗水平最高,达到85%,其次为1500、雪美和2026,抗性水平分别为73%、64%和59%,其它12个品种的抗性水平均较低。  相似文献   
47.
为了明确大花蕙兰疫病的发生机制,对河北地区引起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和接种试验,并对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为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有伤接种3 d后即可以产生典型疫病症状。病原菌的适应能力较强,在24~32℃和pH值4.0~10.0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0。在V8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CA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差。在无菌水中连续光照培养2 d即可诱导产生大量孢子囊和孢囊孢子。孢囊孢子保湿12.0 h萌芽率即可达90.0%以上,适宜萌芽温度为20~40℃,最适萌芽温度为30℃,适宜萌芽pH值为4.0~9.0,最适pH值为7.0。以上研究表明,河北地区大花蕙兰疫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8.
白灵菇菌丝多糖碱溶液浸提法提取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碱溶液浸提法提取白灵菇菌丝多糖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发现液氮研磨对菌丝多糖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不利于菌丝多糖的提取,菌丝多糖的含量降低50%以上;菌丝多糖含量与菌丝的成熟程度有关,培养时间影响着菌丝多糖含量,在马铃薯-麦麸培养基中培养8-16 d时,可以提取到较多的菌丝多糖;供试的7个菌株的菌丝多糖含量在9.1-4.3 mg/g之间,菌株间差异显著,因此筛选具有较高多糖含量的白灵菇品种是进行白灵菇多糖产业化生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9.
为了培育出具有优良互补性状的平菇和杏鲍菇新菌株,以高产、抗杂能力强的平菇品种CCEF89和优质、适应性强的杏鲍菇品种PL7为亲本菌株,建立原生质体聚乙二醇(PEG)融合体系,得到最佳融合条件:两亲本原生质体数量按1∶1混合,30% PEG 6000,0.01 mol·L-1Ca2+,32 ℃水浴30 min,融合率达0.010 1%~0.028 2%。通过拮抗反应试验和Rep-PCR分子鉴定,从515个融合再生菌株中获得12个融合菌株P1~P12;出菇试验表明,P1和P5为杏鲍菇新菌株,其他为平菇新菌株。P1和P5的产量、生物学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亲本菌株PL7,并且抗杂能力显著提高;与亲本菌株CCEF89相比,平菇新菌株P4、P10和P11长满培养料和形成原基的时间缩短5.5~7.3 d,第1茬平均产量提高18.0%~24.0%,总生物学效率提高21.00%~27.67%。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出了具有亲本优良互补性状的平菇和杏鲍菇新菌株,为同时进行2种不同食用菌的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50.
影响苹果果实轮纹病抗性的寄主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影响苹果果实轮纹病抗病性的寄主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幼果期,膨大期和近成熟期是果实发病的关键时期,其中幼果期是最重要的阶段。试验筛选出了一些与果实发病正相关的因子。如皮孔密度,果实总糖含量,枝干病情指数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一些负相关因子,如果实的总酚含量,总酸度,果皮和果肉的钙含量等,其中皮孔密度与果实发病的相关程度最高。枝干发病程度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果实发病无显著相关性。幼果期和近成熟期的总糖含量与果实发病呈显著正相关。果实的总酚含量在3个生育期都与果实发病呈显著负相关。而果实的总酸度仅在膨大期与果实发病显著负相关,这说明酚类物质对抵抗病菌侵入和扩展都有作用。而酸类物质主要抑制病菌在果实内的扩展,幼果期的钙含量是果实发病的显著负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