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强力热痛宁”注射液为纯中药兽用注射剂,具有解热镇痛之功效,主治感冒高热、疼痛。主要药效学试验研究结果如下:①对大肠杆菌内毒素高热家兔模型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②能明显增加小鼠热刺激的痛阈值;延长小鼠化学刺激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③能明显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但对大鼠足跖肿胀无明显作用。结果提示:“强力热痛宁”注射液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2.
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对岩性和人工造林的响应特征,是合理利用AMF改善喀斯特地区人工林土壤质量、提升造林效益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灰岩和碎屑岩区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耕地为对照,通过野外区域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探讨其对岩性和人工造林的响应。结果表明:球囊霉属(Glomus)为研究区主要优势属,其相对丰度为58.50%~89.37%。AMF群落对人工造林的响应在不同岩性条件下存在差异:在石灰岩区,人工造林显著增加了AMF香农多样性指数;在碎屑岩区,人工造林显著增加了球囊霉属相对丰度,却降低了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和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的相对丰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pH和速效磷是影响AMF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岩性主要通过影响土壤pH间接作用于AMF群落变化(p < 0.05);而人工造林则通过改变土壤养分(特别是速效磷)对AMF群落起到直接或间接作用(p < 0.05)。可见,人工造林对土壤AMF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枯草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109、3×109和5×109cfu/kg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测定投喂相应饲料后第1、4、7、14、21、28天以及停止投喂枯草芽孢杆菌后的第7、14天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的血淋巴吞噬活性、血清溶菌活力、抗菌活力以及酚氧化酶活力。结果显示:实验组(含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组)的吞噬活性于投喂枯草芽孢杆菌后第7天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溶菌活力、抗菌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在停药后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此外,酚氧化酶活力也有所增加。本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的免疫机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4.
对于地方高师院校来说,其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就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在现实中,许多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明显的不足,这就需要各个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地方高师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重点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5.
Cp16基因是从核糖体展示文库中筛选的微小隐孢子黏附相关基因,为了确定Cp16蛋白是否是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或子孢子表面抗原,构建了Pet-28 a-Cp16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至BL21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经纯化获得重组蛋白Cp16。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ILB/c小鼠,ELISA方法测定IgG抗体滴度。利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进行抗原定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隐孢子虫卵囊表面及子孢子表面富含Cp16蛋白。  相似文献   
46.
根据NCBI公布的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丝氨酸蛋白酶的基因序列,设计并选取一对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检测温和气单胞菌的PCR引物,建立PCR快速检测体系,并对患病的鱼组织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设计的引物能够扩增出与预计大小相符合的131 bp的特异性片段,具有较好的检测特异性,对靶标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0 pg/20μL,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检测灵敏度为50 cfu/20μL。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一致,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温和气单胞菌常规PCR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以用于温和气单胞菌的诊断和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47.
对患"鳃出血"病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病灶组织进行分离,并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细胞分离鉴定、电镜观察以及PCR几种方法结合来鉴定。结果显示:健康异育银鲫注射组织滤液5 d后开始发病,且症状与原发病症状一样,死亡率为80%,对照组没有死亡。对患病鱼内脏组织经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组织内有大量的病毒颗粒,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大小170~200 nm,与疱疹病毒Ⅱ型病毒粒子相符。滤液经疱疹病毒Ⅱ型特异性的PCR检测,获得阳性目的片段,同时将无菌处理的病样滤液接种胖头鲤细胞(FHM),培养1 d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单层细胞网状收缩,坏死细胞聚集。收集细胞培养液,进行病毒特异性的PCR检测,并检测到436 bp的阳性片段。结果表明:从江苏射阳某"鳃出血"病异育银鲫养殖鱼塘分离到的病毒为疱疹病毒Ⅱ型(Cy HV-2)病毒。  相似文献   
48.
鲫源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及ERIC-PCR分子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了解鲫源嗜水气单胞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与菌株基因型的相关性,建立多重PCR法和ERIC-PCR分子分型,为临床快速检测、菌株分型和菌株致病性分析提供依据。通过单重PCR法检测出标准菌株ATCC7966内5个毒力基因气溶素(aerolysin,aer)、溶血素(hemolysin,hly)、细胞毒性肠毒素(cytotoxic enterotoxin,alt)、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lar protease,ahp)和细胞肠兴奋性肠毒素(intestinal cells of excitatory enterotoxin,act),其扩增产物长度依次为300 bp、592 bp、442 bp、856 bp和500 bp。在此基础上,优化并建立特异性高,敏感度达7.2×102cfu·m L-1多重PCR法,用于检测从江苏射阳地区患病水产动物体内分离的17株嗜水气单胞菌5个毒力基因携带率。结果显示,毒力基因act的携带率为100%,而80%的菌株5个毒力基因均有检出。采用ERIC-PCR分子分型技术,以标准菌株ATCC7966为对照,对17株鲫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获得两种基因型,分别描述为A型和B型,其中B型菌株14株,带型与ATCC7966一致,认为是当地的主要流行株。探究菌株基因型与毒力基因分布相关性,携带5个毒力基因的均为B型菌株,而所有A型菌株存在一或多个毒力基因缺失,有可能是此类菌株更易发生毒力基因漂变,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9.
 水体富营养化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污染水体中的蓝藻打捞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没有检测打捞上岸的泥状蓝藻(藻泥)总氮(TN)含量的标准方法。为得到科学的计量打捞蓝藻含TN检测方法,供政府支付滇池水体污染物去除补偿计量使用,本文通过对从滇池中打捞的17批次37个蓝藻抽检样品,用鲜、干两样品状态分别采用LY/T1269—1999和NY525—2002两种标准方法进行蓝藻TN含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测验和偏差值分析。结果是:用鲜样测定蓝藻TN时,LY/T1269—1999方法和NY525—2002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偏差小,两方法均可;而用风干样测定时NY525—2002方法的结果显著偏高,且高于其他没有显著差异的3种测定结果。同时,用NY525—2002方法测定风干样蓝藻TN的变异系数为1576%,远高于其他3种约11%~12%的变异系数。研究确定采用105℃烘箱法测定蓝藻含水率、LY/T1269—1999方法测定蓝藻TN,适用于打捞蓝藻去除的氮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0.
淡水养殖动物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ERIC-PCR分型与耐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质控菌株ATCC7966为对照,采用ERIC-PCR方法对49株分别采集于中国浙江、江苏、江西、广东、湖北、上海等主要淡水养殖区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基因分型,并分析了嗜水气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模式,探讨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基因型与区域性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关联性。实验结果表明,50株受试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可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这12个基因型,其中Ⅷ型菌株最多,Ⅲ型和Ⅹ型菌株最少。此外,50株受试菌株对氨苄青霉素(AMP)的耐药率高达100%,对头孢氨苄(CX)的耐药率高达98%,94%以上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未产生耐药性。受试菌株对12种抗生素呈现出AMP、CX/AMP、CX/AMP/POL(多黏菌素)、CX/AMP/SMZ(复方新诺明)、CX/AMP/NM(新霉素)、CX/AMP/SMZ/POL、CX/AMP/SMZ/POL/GM(庆大霉素)、CX/AMP/SMZ/LOM(洛美沙星)/ENR(恩诺沙星)、CX/AMP/SMZ/LOM/ENR/OF(氧氟沙星)/LEV(左氟沙星)这9种不同的耐药模式,其中Ⅻ型菌株的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