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25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41.
北京地区小麦品种经过5次更新后,300多万亩小麦平均亩产已达350kg以上.小面积地块亩产超过500kg的随处可见.对于进一步的高产,育种上提出要组合多个关键性状的超高产育种,栽培上则希望更多地应用基础学科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为更大面积持续增产作出贡献.从根本上说,产量是品种特性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对品种特性和环境变化的特点了解得愈深刻和具体,则获得高产的把握也愈大.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要从现有产量水平上再提高一步,确定和改善作物的基本结构是根本性的,这是高产的基础.另外,这也因品种和生态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多种高产结构的模式.为此1997年我们以北京地区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为主,对苗、蘖、穗、粒的组成和分蘖成穗的基本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高产更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42个和尚麦/豫8679的F7:8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籽粒平均灌浆速率、最高灌浆速率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 2007)、安徽合肥(2007)和四川成都(2007)4个生态环境下的性状表现, 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 对这3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54个QTLs, 涉及小麦1A、1B、2A、2D、3A、3B、3D、4A、4D、5A、5B、6D 和7D染色体。其中, 17个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17%~20.83%; 16个与最高灌浆速率相关,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31%~15.95%; 21个与千粒重相关, 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36%~16.80%。另外, 在1A、1B、2A、3B、4D、6D和7D染色体上发现10个涉及“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位点的基因组区段, 有助于了解籽粒灌浆和籽粒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43.
dehydrin蛋白是一个通过双向电泳分离出的参与ABA调控种子休眠过程的ABA反应蛋白。本研究利用二级质谱技术(Q-TOF2)获得了dehydrin蛋白的部分肽段序列,以此设计特异引物在万县白麦子中分离了其全长cDNA序列。与来自于durum小麦中的同源蛋白在DNA水平以及氨基酸水平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在3’与5’端以及编码区域都存在碱基变异。进一步从mRNA水平分析了dehydrin基因的表达变化与种子休眠性状的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特性与翻译水平一致,说明该基因早在转录水平就受ABA调控从而参与休眠性状的表达。  相似文献   
44.
白粒小麦抗穗发芽遗传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收获前穗发芽一直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东北春麦区和西南冬麦区的重要灾害,在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也偶有发生。受灾后有些麦粒虽然外观未发芽,但由于胚的萌动,其面粉结构已被分解转化,严重影响加工品质;明显的穗发芽可使麦粒失去食用价值。在潮湿地区,有时没有明显的降雨,但因空气湿度接近饱和,穗发芽过程也能发生。由于穗发芽是一种气候灾害,在现代科技还不能控制天气状况的条件下,只有依靠培育抗性品种加以防御。我国曾依靠红粒(皮)小麦的休眠性较好地控制了生产上的穗发芽现象,但一直没有解决潮湿地区未发芽麦粒中面粉加工品质劣变问题。进入80年代以后,面粉加工业和农户更偏爱出粉率较高的白粒(皮)品种,使小麦生产和面粉……  相似文献   
45.
白皮小麦收获前穗发芽及品种抗性机制探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蒋国梁  肖世和 《作物学报》1998,24(6):793-798
对48个白皮小麦种质及2个红皮小麦种质连续3年测定结果,品种间收获前穗发芽率,籽粒发芽率及收获后种子休眠特性差异显著。穗发芽敏感性因年份和种子发育时期而异,开花后35-40天较敏感,品种间差异大。休眠期长短与穗发芽率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收获后的种子α-淀粉酶活性,降落值,与穗发芽率间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6.
大麦α-淀粉酶抑制基因对小麦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肖世和  陈孝 《作物学报》1998,24(6):763-767
α-淀粉酶活性的调控是小麦生产和加工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比较了大麦,小麦,黑麦和小黑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对小麦α-淀粉酶作用的等电聚焦电泳图谱,并测定了具有大麦α-淀粉酶抑制基因或小麦种子休眠基因的发育种子内源α-淀粉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大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可在小麦遗传背景中抑制α-淀粉酶-1活性。小麦种子萌动时,α-淀粉酶抑制蛋白使α-淀粉酶-1受到抑制,α-淀粉酶-2-的合成以及整个发芽  相似文献   
47.
为探索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的遗传基础,利用已报道的4个3AS上的SSR标记(Xbarc57、Xbarc294、Xbarc310和Xbarc321)和1个3BL上的Viviparous-1基因标记Vp1-b2对107份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31份地方品种进行籽粒休眠的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5个分子标记在试验材料中表现出丰富的等位变异,具有5~6种等位类型,与籽粒萌芽指数(GI)密切相关。根据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结果,各位点的等位变异显著影响籽粒休眠,其中Vp1-b2和Xbarc294对籽粒休眠作用较其他标记大,可分别解释65.8%和61.2%的表型变异;其次是Xbarc310(56.3%)和Xbarc57(55.8%),最小的是Xbarc321(53.3%)。而5个标记联合可解释95.9%的性状变异,其次是Vp1-b2和Xbarc294的组合(89.1%),解释变异最小的标记组合是Vp1-b2和Xbarc321(79.4%)。5个分子标记即可解释籽粒休眠的绝大部分表型变异,说明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特性受3AS和3BL上的2个主效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8.
小麦胚休眠的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麦种子休眠解除的机制,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解除休眠前后的小麦胚在ABA和H2O2中的蛋白质表达情况.H2O2能打破种子休眠,而ABA则使种子保持休眠状态.比较2D图谱后,利用MALD1-TOF-MS鉴定了10个在不同处理间表达丰度差异显著的蛋白点,其中一些蛋白在已知的种子萌发中起重要作用.种子休眠的解除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涉及环境胁迫反应(胚发育后期丰度蛋白、NAD(P)H脱氢酶)、细胞循环(生长素反应蛋白)、信号转导(钙调素相关蛋白)和贮藏蛋白(2S种子清蛋白)代谢等生理活动.为研究H2O2打破小麦休眠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9.
50.
不同穗发芽抗性的小麦胚对ABA敏感性的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穗发芽抗性与其对ABA敏感性关系密切,一般认为ABA处理可导致基因表达的变化。本研究用不同穗发芽抗性的白皮小麦品种陕优225和冀麦1号扬花后25 d的胚在±1 ?mol·L-1ABA溶液中处理48 h后进行蛋白质组分析。依据蛋白质表达差异,鉴定出胚发育后期丰度蛋白(LEA)、NAD(P)H脱氢酶亚基Ⅰ、盐胁迫后根表达的蛋白(RS1)、生长素反应蛋白IAA19、20 kD的钙结合蛋白、钙调蛋白(CAM)和肌动蛋白解聚因(ADF5)等7个蛋白点。按其表达丰度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如LEA,在抗穗发芽品种中的表达量比易穗发芽品种高,ABA处理可以增加其表达。第二类如生长素反应蛋白IAA19,在易穗发芽品种中的表达量较高,ABA处理可以降低其表达。抗穗发芽品种的离体胚更易于表达ABA上调的蛋白质。这些结果为了解抗穗发芽基因表达蛋白质的过程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