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8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461篇
林业   1227篇
农学   299篇
基础科学   1228篇
  951篇
综合类   2891篇
农作物   177篇
水产渔业   398篇
畜牧兽医   1445篇
园艺   176篇
植物保护   17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522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43.
森林抚育能够有效改善林分生长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森林质量。结合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开展,历时7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疏伐强度对人工赤松中龄林生长影响,确定了鲁中南山区人工赤松中龄林生态疏伐合理强度20-30%,为森林质量精准抚育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乌尔旗汉林业局可持续经营碳汇试点研究项目是自治区2016年应对气候变化及低碳发展科研课题之一。该项目仅选取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中人工林落叶松中龄林林分,通过森林经营类碳汇方法学在可持续经营中的运用,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中森林固碳功能提升的具体措施。研究表明,影响森林碳储量及其稳定性的主要因子是森林结构、合理的经营密度、森林公顷蓄积量等质量指标,而经营密度是核心因子。本项目通过不同抚育强度措施,找到森林结构和密度的最佳调整值,研究结论是:在中龄林范围内,基线株数密度平均为3225株/hm^2,时,最佳抚育强度为20%,应该在合理的经营间隔期内进行后续抚育经营;基线株数密度平均为2417株/hm^2时,最佳抚育强度为20%,在合理的间隔期内进行后续抚育经营;基线株数密度平均为1842株/hm^2,时,最佳抚育强度为10%o应打破现行落叶松人工林龄组限制,通过后续监测,找到落叶松人工林年生长率低于2%的数量成熟林龄,在林分数量成熟时,及时均匀伐除部分林木,林下栽植其他幼龄喜阴树种,营造复层异龄混交林,以改善林分内林木生长发育的环境,提髙林分稳定性,促进林地生产力提升,使森林多重效益得到提高,最终实现林分碳储量的最大化。经专家论证,该项目填补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主开发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空白。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单穴不同留苗数对晋谷21号茎秆机械强度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研究了在单穴留苗数为1,2,3,4,5株下的晋谷21号的茎秆特性,比较了单穴留苗数对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晋谷21号在单穴留苗3株时,植株茎秆机械强度最高,倒伏指数最低;其次为单穴留苗2,4株。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春玉米涝渍灾害评估方法,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合理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权重湿润指数为基础,采用作物需水量代替参考作物蒸散量,构建改进权重湿润指数;运用1986—2015年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涝渍灾害事件与改进权重湿润指数耦合方法、基于K-S检验的正态分布显著性检验方法和t-分布区间估计方法等,确定基于改进权重湿润指数的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涝渍强度分级阈值;从农田土壤相对湿度与改进权重湿润指数相关性和拟合关系检验,改进权重湿润指数、权重湿润指数评估结果与历史灾情结果一致性检验,以及典型年份涝渍灾变过程动态评估准确性检验3个方面,对改进权重湿润指数评估春玉米涝渍灾害的精度进行验证;分析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涝渍强度空间格局,揭示其规律特征。【结果】(1)改进权重湿润指数与不同深度的土壤相对湿度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01),除玉米快速发育期外,其他生育期内二者相关系数最大值均出现在20 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将不同生育阶段改进权重湿润指数与20 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间进行Slogistic曲线拟合,决定系数(R 2)最大值出现在生育中期(0.46),其后依次是生育后期(0.34)、快速发育期(0.31)和初始生长期(0.21),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值出现在生育后期(0.49),其后依次是生育中期(0.51)、初始生长期(0.52)和快速发育期(0.56),不同生育阶段拟合曲线中90%的20 cm土壤相对湿度所对应的改进权重湿润指数值最小值出现在初始生长期(0.77),其后依次是快速发育期(1.12)、生育中期(1.21)和生育后期(1.25)。(2)与随机预留的春玉米涝渍灾害事件测试样本中灾情判定结果相比,权重湿润指数评估结果的完全准确率为26.7%,部分准确率为66.7%;改进权重湿润指数评估结果的完全准确率为66.7%,部分准确率为93.3%。(3)以嫩江、白城和沈阳3个代表站点1998年春玉米生育期内涝渍灾害为例,对比降水、权重湿润指数和改进权重湿润指数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曲线,发现改进权重湿润指数所反映的当年涝渍发生时间和强度等级与灾情资料更为相符,而其大小还可直观表征涝渍强度动态变化。(4)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各强度等级的涝渍频率差别较大,黑龙江中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南部为中度及以上涝渍频率的高发区,生育中期是中度及以上涝渍频率高发期。【结论】基于改进权重湿润指数的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涝渍强度分级阈值划分方法结果可靠,可表征农田涝渍实际发生状况;相对于权重湿润指数而言,改进权重湿润指数不仅对春玉米涝渍灾害评估准确率更高,而且更适于对涝渍灾变过程的跟踪和动态评估,对于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春玉米涝渍灾变机制和时空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程纯明 《当代水产》2020,(2):44-46,17
2019年的水产养殖已经结束,在过去的一年,尤其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国内消费市场出现疲软,水产品行情整体低迷。越是这样的时期,市场对品牌的辨识度会越高。这一年,可以说是水产动保行业的一个整合洗牌期。“强者愈强,弱者淘汰”在这一年里体现得更加明显。新企业面临着一个生存的大关口;老的企业,好的品牌,在这一年时间,品牌积累和市场份额在这一轮洗牌中,很多都重新上了一个新台阶。江苏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好润”)的表现尤为亮眼。  相似文献   
49.
建立石斑鱼哈维氏弧菌人工感染模型,比较噁喹酸在健康和感染石斑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哈维氏弧菌腹腔注射感染对石斑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1.2×105 g-1鱼体重,在20 mg·kg-1肌肉注射给药剂量下血药达峰时间从健康时的0.5 h延迟为感染时的1.0 h,达峰浓度从15.58 mg·L-1降低为11.32 mg·L-1,消除半衰期从26.451 h延长为55.247 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从351.625 mg·h-1·L-1减小为336.470 mg·h-1·L-1,这些结果表明感染哈维氏弧菌影响了石斑鱼对噁喹酸的吸收与代谢。11株哈维氏弧菌对噁喹酸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显示,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5~2.0 mol·L-1,表明哈维氏弧菌对噁喹酸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而言其MIC较低。药动学和体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石斑鱼在哈维氏弧菌感染情况下采用20 mg·kg-1体质量噁喹酸给药剂量其Cmax/MIC>8,可达到较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0.
热碱致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凝胶的显微结构与流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混合溶胶体系在碱性条件下的凝胶形成机理与凝胶特性,为魔芋胶与黄原胶相关凝胶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总多糖浓度约为2.0%的条件下,配制不同黄原胶与魔芋胶比例的混合溶胶体系,添加2.0%的Na2CO3,并于90℃条件下恒温处理各溶胶体系2 h,冷却至室温后制得不同黄原胶与魔芋胶配比的复合凝胶。通过测定复合凝胶添加碳酸钠前后的凝胶破裂强度,揭示热碱处理对混合凝胶破裂强度的影响。分别测定去离子水浸泡、2.0%柠檬酸溶液浸泡以及冻融处理后凝胶破裂强度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扫描电镜观测凝胶的微观形貌,探究复合凝胶的凝胶特性。此外,通过流变学手段进一步研究黄原胶与魔芋胶复合凝胶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果】在室温(20℃)条件下,非热碱处理的魔芋胶与黄原胶最佳协同比为5﹕5,热碱处理后的魔芋胶与黄原胶最佳协同比增加至7﹕3,原因可能是魔芋胶碱化后分子链上脱去部分乙酰基,形成分子间三维网络结构,但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与黄原胶协同结合位点减少,因此在达到最大协同比时,需要更多数目的魔芋胶分子参与。此外,经去离子水和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所有凝胶体系的破裂强度都有所降低,其中经过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的凝胶破裂强度下降更为明显。冻融处理后,复合凝胶均出现明显的析水现象,魔芋胶比例越高,析水现象越明显。进一步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体系在2.0% Na2CO3浓度、90℃条件下的凝胶化过程,发现随黄原胶添加量增加,凝胶化速率呈减小趋势。此外,凝胶弹性模量在90—60℃呈降低趋势,60℃以下逐渐上升。【结论】在90℃条件下碱处理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体系时,诱导体系形成热不可逆凝胶。当降低该体系的温度时,黄原胶分子在60℃时开始与魔芋胶网络结合,增加了凝胶的弹性模量。当魔芋胶与黄原胶比例为7﹕3时,室温下混合凝胶的破裂强度最大。经去离子水和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凝胶强度均有所降低。魔芋胶与黄原胶形成的复合凝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善单纯碱法诱导的魔芋胶凝胶析水多、强度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