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62篇
综合类   124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主要研究了酒糟、甜菜糖渣等4种有机物料对黑钙土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酒糟的碳氮比适宜,可以直接施用;而甜菜糖渣在施用前必须进行预处理。两者对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均有好的效果,但也各有特点。酒糟以增氮为主,复合系数较高,对紧结合态腐殖质和胡敏酸的贡献较大;而甜菜糖渣则以增磷为主,复合系数较小,对提高松结合状态腐殖质和富里酸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42.
黑土团聚体与颗粒中碳、氮含量及腐殖质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黑土不同粒级团聚体和颗粒中的碳、氮及腐殖质组分含量,并分析、比较土壤团聚体与土壤颗粒中腐殖质相互关系。【方法】以黑土区连续9年的耕作试验为平台,采用湿筛法分离土壤团聚体,超声波方法分离土壤颗粒,分别测定不同粒级团聚体和土壤颗粒中的碳、氮、胡敏酸(HA)、富里酸(FA)、铁结合胡敏素(Hi)、黏粒结合胡敏素(Hc)和不溶性胡敏素(Hr)的含量。【结果】>53 μm粒级颗粒中的碳、氮以及HA、FA、Hi和Hc的含量明显低于<53 μm粒级颗粒,而>53 μm和<53 μm粒级团聚体中的碳、氮以及HA、FA、Hi和Hc的含量则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形成团聚体的过程,弱化了粒级之间有机质的差异。相同粒级比较,在>53 μm粒级中,团聚体比颗粒含有更多的腐殖质,且PQ值和腐殖质化程度大于颗粒;但在<53 μm粒级中,团聚体和颗粒中腐殖质的含量和PQ值则处于同一水平,说明在较大粒级中,由于同样也包含了小颗粒的作用,强化了团聚体与颗粒中有机质的差异。【结论】土壤团聚体与土壤颗粒中碳、氮以及腐殖质各组分含量随粒级变化的规律存在着明显差异。不同粒级土壤颗粒中有机质的含量差异及其腐殖化程度差异会随着团聚化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43.
越橘适合生长于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土壤,我国大多数地区要经过土壤改良才可栽培。文章综述了土壤中加入硫磺粉、有机物料、地面覆盖及菌根真菌对越橘生长的影响,介绍了不同改良方法在越橘栽培中的应用,为我国越橘栽培中的土壤改良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通过365 d田间原位模拟试验,以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腐殖质化学分组以及固态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全量(12 t/hm2)玉米秸秆还田至0~15 cm土层以模拟秸秆浅旋还田(SI15)、0~35 cm土层以模拟秸秆深混还田(SI35)、玉米秸秆覆盖(SM)、全量玉米秸秆制备的生物炭(BC4)以及与全量玉米秸秆相等碳量的生物炭施入量还田(BC12)至0~15 cm土层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腐殖物质形成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I15与BC1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21.83%和20.34%,对SOC数量提升作用最大,其次为BC4处理。于活性有机碳而言,SI15、BC4和BC12均显著提高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对于相对稳定的土壤腐殖物质而言,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显著增加胡敏素(HM)和胡敏酸(HA)含量(SI35处理HA除外),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之间相比,SI15、BC4和BC12处理对提高HM的作用最大。玉米秸秆及其制备的生物炭还田对土壤有机质(SOM)的化学结构特征影响不同,SM、SI15和SI...  相似文献   
45.
真菌及混合菌对玉米秸秆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3类真菌(木霉、黑曲霉和青霉)及混合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重点研究接种后秸秆类腐殖质组成的变化情况,以期为秸秆的生物降解、转化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更新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1)接种可迅速减少代谢液和增加菌体-秸秆残留物的含碳量,随菌体繁殖,代谢液中含碳量持续降低,随后,降解作用促使小分子进入代谢液使其碳量增加,后期呼吸作用显著,代谢液碳量再度降低.此外,残留物可被黑曲霉和混合菌有效降解,木霉和青霉在培养初期的较强繁殖能力使残留物中碳量先增加,后又被降解.(2)培养初期,木霉、青霉和混合菌对残留物中有机碳组分的降解使小分子物质进入WSS(水溶性物质),随后菌体的繁殖迫使WSS再度降低,而黑曲霉则以利用WSS合成其自身组分为主.(3)起初,FLA(类富里酸)的形成速度大于HLA(类胡敏酸),而后FLA逐渐向HLA转化,木霉处理HLA在类腐植酸中所占比例最大.(4)培养过程中,FLA分子向简单化方向发展,而HLA分子先简单,而后渐变复杂.HLA单位碳芳香环的缩合程度随培养进行先逐渐降低而后增大,总趋势为增大,木霉处理HLA的复杂程度最高.(5)残留物HLu(类胡敏素)的碳含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先增高后降低,最终均有“净损失”,损失最大的为木霉处理.  相似文献   
46.
黄威  李淑杰  刘兆顺  王楠  窦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06-15008,15011
根据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土地市场历史统计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土地出让价格与相关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筛选出土地市场价格影响因素为土地利用规模、城镇人口数量和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以上述因素作为输入量,以土地价格作为输出量,通过历史数据训练,构建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土地出让价格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规划期内储备土地出让价格进行预测,并综合专家咨询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土地储备成本与出让收益核算结果表明: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土地储备收益率在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分别为68.05%、70.09%、66.37%。  相似文献   
47.
大安市暗管改碱水稻示范区地下水位与水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安市暗管改碱水稻示范区地下水位、pH、电导率、总碱度、钠离子吸附比等指标随时间变化的研究,得出了大安市暗管改碱水稻示范区地下水位与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11—2012年,大安市暗管改碱水稻示范区的地下水位在3.05~3.95m间波动;2012年地下水位平均值比2011年下降0.16 m,且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2)2011年地下水pH和电导率的平均值分别为8.45和1.39 ms/cm,2012年地下水pH和电导率的平均值分别为8.01和1.05 ms/cm,分别比2011年降低了0.44和0.34 ms/cm。地下水pH和电导率总体上随时间推进呈现降低趋势。(3)地下水的盐分离子中,HCO3-和Na+是主要阴、阳离子,且两离子含量之和占总盐分离子含量的百分比以及总碱度和钠离子吸附比均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地下水的HCO3-和Na+含量、总碱度以及钠离子吸附比均在2012年5月3日出现最高值,分别为753.09 mg/L、503.67 mg/L、13.13 mmol/L和21.26。暗管能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而且随着暗管洗盐排碱及种稻的进行,地下水pH、电导率、总碱度、钠离子吸附比等指标呈现下降趋势,地下水水质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48.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地理信息系统(GIS)能把土地管理涉及的不同时间、类型的资源与环境数据存储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和准确及时的分析,为土地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文章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通过在高型塑料桶施加等碳量的玉米秸秆、腐熟秸秆和生物质炭的盆栽试验,以不施加有机物料作对照,研究不同还田材料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性质的影响,为施用不同秸秆产品提供科学支持。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不施加有机物料的对照(CK)、施加玉米秸秆(CS)、施加腐熟玉米秸秆(HCS)和施加玉米秸秆生物质炭(Bc),每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3种有机物料处理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腐殖质组成。Bc、HCS和CS处理SOC分别增加了18.20%、17.36%和1.45%,Bc和HCS处理差异显著;水溶性物质(WSS)含碳量分别增加36.36%、36.36%和18.18%,差异显著;胡敏素(HM)含碳量分别增加28.91%、24.69%和1.25%,Bc和HCS处理差异显著;胡敏酸(HA)含碳量分别增加21.64%、19.65%、8.46%,差异显著;富里酸(FA)含碳量显著减少;PQ值显著增加,从CK的62.86%分别增加到74.16%、69.86%和67.47%。不同材料对HA分子结构的影响不同,CS和HCS 2种秸秆处理的HA分子H/C和2920/1620比值增大(分别从1.056增加到1.075和1.107;从0.262增加到0.333和0.380),高温/中温放热比和失重比显著降低(分别从1.95降低到1.75和1.57;从1.56降低到1.50和1.41),说明施加玉米秸秆和腐熟秸秆使得HA分子缩合度和芳香性下降,脂族性增强,有利于HA分子向简单化方向发展;而Bc与秸秆处理相反,HA分子H/C和2920/1620比值减小(分别从1.056减少到1.025;从0.262减少到0.223),高温/中温放热比和失重比增加(分别从1.95增加到2.19;从1.56增加到1.65),说明施加生物质炭使得HA分子脂族与芳香碳比例下降,缩合度和芳香性增强,更有利于HA分子的稳定。秸秆和腐熟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强HA的活性,而生物质炭还田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  相似文献   
50.
为了充分挖掘土壤"磷库"资源,减少化学磷肥的施用量,减轻磷肥施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PVK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溶磷菌XS2,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利用L25(53)正交设计试验,从碳源、氮源及p H对菌株XS2溶磷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PVK培养基测定了菌株XS2对多种难溶性磷源的溶解特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菌株XS2发酵液中有机酸的变化,对其溶磷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溶磷菌株XS2为巨大芽孢杆菌(Bucillus megaterium)。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p H 5条件下溶磷量最高,为401.33 mg/L;菌株XS2对Ca3(PO4)2、Al3(PO4)2、Fe PO4和磷矿粉均有较好的溶解能力;发酵液中含有草酸、苹果酸、柠檬酸、乳酸、乙酸、琥珀酸和几种未知酸,其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变化而不同,柠檬酸、乳酸、乙酸和草酸可能是影响菌株溶磷的重要有机酸,试验获得了1株溶解难溶性磷的巨大芽孢杆菌XS2,它能够将多种难溶性磷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有效磷,从而增加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提高作物产量,为从源头上解决磷肥施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