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4篇
  1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41.
不同收获期扭黄茅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4个不同收获时期的扭黄茅种子进行萌发试验,设置了6个萌发温度、5个干旱胁迫强度,分别测定了不同收获时期扭黄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萌发指数,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扭黄茅花期长,不同收获期的种子发芽率存在差异。同一生育期,以4月收获的扭黄茅种子活力为好。不同温度和PEG胁迫强度处理下,扭黄茅种子均在2~5d萌发。40℃时,常温条件下贮藏一年的种子比新收获的同期种子对高温的忍受能力强。-6Pa时,常温条件下贮藏一年的种子对干旱有较好的忍耐性。  相似文献   
42.
采用养殖实验、活体解剖和生化分析等方法,以未经选育的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养殖群体作为对照组,测定和比较了河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第三代(G3)成蟹的可食率和常规营养成分。研究结果显示:(1)在体重接近的情况下,无论雌雄,三群体成蟹的性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龄晚熟群体雌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大于二龄早熟群体(P0.05);(2)就雌体常规生化组成而言,三群体肌肉、肝胰腺和性腺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尽管二龄早熟品系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二龄晚熟品系,但是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3)就雄体常规生化组成而言,二龄早熟品系生殖系统(含量精巢、副性腺和输精管)中粗蛋白和灰分显著高于晚熟品系(P0.05),雄体肌肉、肝胰腺和性腺中的其余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综上,整体上遗传选育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G3成蟹的组织系数、可食率和可食部位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影响不大,其中仅二龄早熟G3雄体的肝胰腺指数显著低于二龄晚熟品系而其生殖系统中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二龄晚熟品系。  相似文献   
43.
系统比较了云南省石林县(‘红地球’)和弥勒县(‘水晶葡萄’)葡萄园采用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对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viticola(Berk.Curtis)Berl.de Toni.的防治效果,监测了田间葡萄园内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处理中葡萄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与植株冠层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并结合适宜葡萄霜霉病病害循环的温度、相对湿度、叶面持露时间及田间葡萄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变化对避雨栽培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气象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避雨处理可有效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石林县和弥勒县两地葡萄园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7.84%和66.29%。弥勒县‘水晶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较强,霜霉病发生较轻,但在避雨栽培条件下霜霉病的病情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分析表明,避雨栽培可以减少决定霜霉病菌能否成功侵染的叶面水膜持续时间,创造不适宜霜霉病菌萌发和侵入的条件,还可以显著减低棚内植株冠层适宜孢子囊产生的相对湿度的持续时间,减少霜霉病菌的侵染菌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44.
利用万寿菊与当归间作控制当归根结线虫病已经成为云南滇中地区防治当归根结线虫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机理尚不清楚。有理论认为万寿菊根系分泌物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进而产生控制寄生线虫的效果。本试验以万寿菊和当归多样性种植为研究模式,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及不同时期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目的是为阐明万寿菊杀线机制提供理论支持。试验结果表明,以当归单作为对照,当归/万寿菊轮作和当归/万寿菊间作的土壤真菌群落在整个生长季变化相对较小,DGGE的条带变化率分别为-39.13%、-30.77%,而万寿菊单作土壤真菌条带变化率为-69.23%;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与其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存在对应关系,当归单作的真菌种类组成与当归、万寿菊多样性种植模式中的真菌种类组成差异较大,且当归/万寿菊间作的中后期与前期差异最大;聚类分析表明,在同一时期内,当归单作与当归/万寿菊轮作、当归/万寿菊间作的土壤真菌种类组成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5.
以云南干热河谷扭黄茅种子为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扭黄茅染色体存在2n=20、40、60三种类型,2n=2x=2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2A类型,2n=4x=4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2B类型,2n=6x=6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1B类型。2n=2x=20的扭黄茅进化程度低,属于较原始的类型,其余两个扭黄茅材料属于较进化的类型,表明云南干热河谷中扭黄茅物种内进化程度有差异,种质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46.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F_1不同规格仔蟹对扣蟹养殖性能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产量、养成规格和饵料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生长阶段,小规格组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始终低于大规格组。就雌体而言,6—7月和8—9月,小规格组扣蟹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就雄体而言,6—7月和7—8月,小规格组扣蟹的WGR和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2)小规格组正常扣蟹平均体质量低于大规格组,成活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规格组最终养成扣蟹无一龄早熟现象,而大规格组则存在一定的早熟率。小规格组饵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大规格组(P0.05)。(3)就最终规格分布而言,小规格组养成扣蟹规格主要集中于0~6.00 g,所占百分比为80.09%;大规格组养成扣蟹规格主要集中于3.00~9.00 g,所占百分比为70.56%。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养殖性能存在差异,这为野生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性状挖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以托达罗二元经济模型以及布坎南俱乐部理论为基础,在我国现有的二元经济体制下,利用贯序博弈对劳动力迁移和城市人口规模控制进行讨论分析。政府先行通过政策法规来控制迁移者的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迁移者在既定政策下决定迁移数量,最终得到最优人口规模。文章最后论述了模型对于长吉图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规划、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及人才引进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长江水系和闽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亲本子一代在扣蟹阶段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差异,在相似的池塘网箱条件下,将两个地理种群野生中华绒螯蟹所孵化的大眼幼体培育至扣蟹,比较了这两个地理种群扣蟹的平均体质量、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在养殖期间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比较了其成活率、1龄性早熟率和最终产量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1)闽江种群亲本子一代在大眼幼体至仔蟹阶段的生长速度略低于长江种群,但差异不显著(P0.05);(2)闽江种群亲本子一代在仔蟹至扣蟹养殖阶段的体质量始终低于长江种群,其中10月份和11月份两个种群雄蟹的体质量差异显著(P0.05),养殖期间闽江种群的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整体略低于长江种群,但无显著差异(P0.05);(3)闽江种群中华绒螯蟹的体质量、最终产量和1龄性早熟率均低于长江种群,其中整体性早熟率和雄蟹体质量差异显著(P0.05),成活率的差异则相反,且闽江种群雄蟹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长江种群。结果表明,闽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亲本子一代在扣蟹阶段的生长速度和最终产量均低于长江种群,但其成活率较高,且1龄蟹的性早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9.
正1重施有机肥有机肥肥分低、养分全、肥效迟、供肥时间长,可以提供蔬菜所需的各种养分,能增强土壤养分的缓冲能力和保肥能力,防止和延缓土壤盐渍化的过程;能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透水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增加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促进各类微生物均衡生长。实践证明,施用有机肥是防治保护地蔬菜因连作障碍而产生的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同时,在有机质的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  相似文献   
50.
正西北地区清明前后,由于温度变化剧烈,冻害频繁,对果树生产影响较大。葡萄春季萌芽相对较早,所以经常遇到晚霜危害,轻者造成减产,重者造成绝收。如2018年清明期间陕西大范围遭遇近几十年来少见的倒春寒天气,种植的葡萄受到不同程度的霜冻冻害。根据多年的经验,现就葡萄防冻及补救措施介绍如下。1防冻措施1.1熏烟预先在将要发生降温的晴夜里熏烟,不完全燃烧放热即可增温1~2℃。烟幕笼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