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38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7 毫秒
41.
通过应用水稻优良品种,采取园田育秧、合理稀植、配方施肥、本田旱耙旋耕、三旱整地、对病虫害采取统防统治等综合技术措施,使水稻产量达到9000kg/hm2,节本增效1675元/hm2。该项技术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作物米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经多年试验研究培育出了优质、高产、多抗的中熟粳型水稻新品种辽盐241。1选育方法与过程以人工选择理论为基础,以形态相关选择法为育种手段,于1983年在迎春2号田中发现几个异型株,经过筛选,留1林共10穗,1984年进入鉴定圃,着重品质、产量、抗性观察。1985-1986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同时扩繁种子,1989—1990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及大面积试种,结果其产量、抗性、米质等均超过当地主栽品种。1992年通过省级审定命名为辽盐241。1993年随即…  相似文献   
43.
以南方红壤丘陵区荒地、松林、草地坡地小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草本生物量分布特征影响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与草本生物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水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以及草本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均有重要影响,其中草地坡面小区的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和草本生物量均高于荒地和松林小区;定量关系研究表明,影响荒地、松林和草地草本生物量的活性有机碳组分分别为DOC,ROC,DOC和MBC,其中荒地坡面DOC主要通过土壤有机碳(SOC)对草本生物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4.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2006—2010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发展阶段全面实行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并且要求种植人员全面了解现代农业的各项特征和内在规律等。抓住科技创新战略重点,促进农村科技进入千家万户,开展科技综合示范,依靠科技富民富镇。  相似文献   
45.
大宝山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季节特征与环境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矿山开采区地下水季节变化特征及这种特征引起的环境风险,以广东大宝山矿区地下水为例,应运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计算环境风险。结果表明,丰水期地下水重金属含量较枯水期增加。运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环境风险进行计算表明,Cu、Pb和Zn通过饮水途径的环境风险范围在10-10~10-12之间,通过皮肤接触的风险范围在10-11~10-17之间;Cu、Pb、Zn和Cd通过皮肤接触环境风险:值枯水期>丰水期;Pb和Zn通过饮水途径的环境风险:丰水期>枯水期,Cd环境风险水平与距污染源距离相关,而离尾矿库区距离越远,则重金属Cd的健康风险水平影响越小。枯丰水期Cd的环境风险值超过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因此Cd应为该矿区地下水优先控制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46.
全面总结了湖南省近年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就存在的监测设备落后、基层监测人员技术缺乏、监测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及经费紧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建议加强各监测站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完善各个监测站点管理体制和网络监测体系,实现全省数据动态监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加大各监测站点的自动化管理,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以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47.
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沉积作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酶与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循环、能量转移等密切相关。明确土壤酶对土壤侵蚀—沉积作用的响应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土壤侵蚀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通过分析湘中红壤丘陵区松林坡面侵蚀区及沉积区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揭示了酶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土壤侵蚀—沉积作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区绝大多数土层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脲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要显著高于侵蚀区。土壤沉积作用明显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其次,侵蚀区与沉积区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差异在侵蚀干扰较为严重的表层(0~30 cm)土壤表现较为明显,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差异逐渐减小。侵蚀区与沉积区SOC、TN、DOC及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之间及其与SOC、TN、DOC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此外,偏冗余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SOC是解释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主要因子,其解释量达7.5%,侵蚀诱导SOC在坡面的再分布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8.
以南方红壤丘陵区宝洞峪小流域作为实验样区,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空间分析和水文分析模块的支持下,采用不同分辨率的DEM为基本信息源,探讨了汇流阈值与汇流网络密度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汇流阈值与汇流网络密度呈定量统计关系.经过对所得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了汇流阈值与汇流网络密度的定量回归模型,其中系数6呈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随着DEM精度的变化而变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个数的汇流网络密度计算方法,通过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到汇流网络结构研究中.  相似文献   
49.
红壤坡地生态系统土壤入渗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亚热带红壤区6个典型坡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盘式负压入渗法,系统研究了红壤的入渗过程、特征及其与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关系.选择的生态系统包括:农田(包括缓坡农田和陡坡农田各一块)、草地、灌丛、茶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油茶林等.结果表明:各生态系统土壤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均可拟合为幂函数形式.不同生态系统稳定入渗率变化范围为0.024~0.080 mm/min,其中农田和油茶林的稳定入渗率较大,草地和茶园的最小.稳定入渗率与土壤容重及初始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孔隙度呈正相关.入渗过程主要受孔隙度和黏粒含量的影响.土壤有效孔径和宏观毛管长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64~0.179 mm和41.5~128.2 mm,但统计显示其与土壤主要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0.
县域水土保持区划方法的问题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水土保持区划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其方法不断完善,突出表现为"3S"技术和数理模型的应用、经济和生态学概念的引入,但仍存有问题:定量方法选用的指标冗杂、部分指标间共线性强、尺度差异未体现;定性因子考虑不足,指标数据实际含义削弱,仅作为数值被计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融入只体现在区划工作结束后,无法影响区划过程。针对此,依据已有区划实践和相关理论,提出县域尺度水土保持区划方法的优化设计方案:构建水土流失危险性、土壤侵蚀态势、水土保持能力的三维指标框架,选用坡度、植被覆盖率、人口密度、土地利用强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土壤侵蚀综合指数、资金/技术投入、交通通达度和水保工作积极性共计9项指标,结合定性分析将每个评价单元按其不同的三维组合类型划分到不同的水土保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