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3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5 毫秒
41.
高产小麦营养器官临时贮存物质积运及其对粒重的贡献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选用鲁麦22和鲁麦14两个高产小麦品种, 运用14C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了小麦开花前和开花后营养器官贮存物质对籽粒重的贡献. 结果表明, 小麦开花前和开花后生成的14C光合产物一旦在营养器官贮存后, 至成熟期仅有1.98%~5.73%的贮存14C光合产物损失, 即贮存14C光合产物很少用于植株呼吸损耗, 表明营养器官临时贮存光合产物主要用  相似文献   
42.
渍水对小麦节间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与再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姜东  陶勤南  曹卫星 《作物学报》2002,28(2):230-234
盆栽小麦挑旗期至花后20天长期渍水处理植株节间可溶性总糖含量除在花后10~15天低于对照外,其余时期尤其是成熟期均高于对照.渍水使WSC主要组分果聚糖的合成关键酶SST(Sucrose:sucrose fructosyltransferase)、FFT(Fructan:fructan fructosyltransferase)活性减弱,果聚糖积累速率下降,积累持续时间缩短;开花后果聚糖外水解酶  相似文献   
43.
不同氮收获指数水稻基因型的氮代谢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以3个氮收获指数(NHI)有显著差异的水稻基因型4434(低NHI)、滇瑞302(中NHI)和余赤23(高NHI)为材料,研究了灌浆期叶片、穗颈和籽粒的氮代谢特点及与NHI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基因型的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籽粒氮积累量与NHI的变化一致,均以余赤231最大。花后植株氮素转运量表现为4434<滇瑞302<余赤231,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而氮素转运率和转运氮的贡献率差异较小。成熟期水稻茎叶和籽粒的全氮含量、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均表现为4434<滇瑞302<余赤231,全氮含量和蛋白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非蛋白氮无显著差异;余赤231茎叶蛋白氮积累量显著低于4434和滇瑞302,而籽粒蛋白氮积累量显著升高,是高NHI水稻氮积累的主要特征。余赤231灌浆期叶片和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显著高于4434和滇瑞302,有利于叶片游离氨基酸合成及外运,使得穗颈节伤流强度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为籽粒氮素积累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较高的籽粒GS和GOGAT活性促进了籽粒蛋白质合成,提高了NHI。逐步回归表明,灌浆期较高的穗颈伤流游离氨基酸含量是高NHI水稻氮代谢的主要生理特征,与较高的花后氮转运量和籽粒蛋白氮积累量可共同作为水稻氮素高效管理和遗传改良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4.
以常规粳稻品种9325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素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及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节水灌溉显著降低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以及胶稠度,提高了垩白性状指标和直链淀粉含量,中高氮水平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同一灌溉方式下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稻米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垩白米率及垩白度,增加了胶稠度,减少了直链淀粉含量。节水灌溉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运转效率提高,氮素产谷效率则对水分反应不敏感;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及氮素转运效率与施氮量呈单峰曲线关系,随施氮量提高,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产谷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45.
为明确外源硝态氮对高铵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生化机理,采用温室水培的方式,以豫麦49(耐高铵品种)和鲁麦15(高铵敏感型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外源硝态氮对高铵胁迫下小麦幼苗形态、激素含量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铵胁迫条件下,外源硝态氮显著增加两个小麦品种株高、根长、干重,其中鲁麦15的地上部干重增加量高于豫麦49,而根系干重增加量则表现为豫麦49高于鲁麦15。高铵胁迫下,两个小麦品种植株的IAA、CTK含量、IAA/CTK显著低于对照;外源硝态氮处理5 d后,豫麦49地上部和根系IAA含量、根系CTK含量显著增加,恢复至对照水平;鲁麦15植株虽亦表现显著增加,但仍低于对照。另外,外源硝态氮对高铵胁迫下两个小麦品种地上部和根系的O■释放速率、SOD和POD活性及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综上,外源硝态氮缓解小麦幼苗生长高铵胁迫的原因可能是通过增加IAA和CTK合成和转运,影响IAA和CTK之间的平衡,进而达到缓解效果。品种间比较,耐铵型品种豫麦49缓解作用可能源于对地上部和根系IAA含量以及根系CTK含量的协同调控;而高铵敏感型品种鲁麦15的缓解作用可能主要源于对地上部IAA含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46.
小麦淀粉组分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99~ 2 0 0 0年用 3个小麦品种 (“宁麦 9号”、“苏麦 6号”、“重庆面包麦”)研究了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含量及直支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① 3个品种在花后 17~ 2 7d直链淀粉积累均最快 ,而支链淀粉在灌浆中后期积累最快 ;直支比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呈“S”形变化 ,即灌浆前期下降 ,中期上升 ,后期又下降。② 2年的直链和支链淀粉百分含量以及直支比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直链和支链淀粉的百分含量在样次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品种间直链淀粉百分含量及直支比差异不显著 ,但品种间支链淀粉百分含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7.
水氮互作对水稻氮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以迟熟中粳稻武香粳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水稻吸氮量增多,稻草中氮滞留增加,营养器官氮转运率降低,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率下降;水分胁迫过强,则水稻吸氮量减少,氮素产谷效率下降;水分胁迫适度,则水稻氮素吸收保持不变,且可更多地调动和利用营养器官中的储存氮,提高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率;水与氮存在明显互作作用,水分胁迫增强,则减弱了氮肥促进水稻吸氮的作用,增强了氮肥降低水稻氮素利用率的效应。结合产量表现,提出采用适度的水分胁迫,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48.
高产小麦强势和弱势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33  
 小麦强势粒中蔗糖含量在开花后 2 5d前高于弱势粒 ,花后 2 5d低于弱势粒 ;强势粒中SS(蔗糖合成酶 )、ADPGPPase(ADPG焦磷酸化酶 )、S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和GB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 )活性高于弱势粒。研究结果表明 ,灌浆前期淀粉合成底物的供应 ,以及SS、ADPGPPase、SSS和GBSS活性与淀粉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
以40个主栽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干物质与氮素的来源及累积转运过程,分析了氮素累积转运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小麦植株干物质与氮素的积累与转运差异明显,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基因型,植株氮素与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过程有显的差异。干物质与氮素的再分配是同步进行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花后合成氮素的再分配量呈极显正相关(r=0.6375**),而籽粒产量的提高有赖于花后植株氮素吸收合成能力及光合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50.
9000 kg/公顷小麦施氮量与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在本试验生产条件下和施氮量范围内, 具有9000 kg/hm2产量潜力的品种鲁麦22与7500 kg/hm2产量潜力的鲁麦14相比较, 鲁麦22品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长, 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和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活性高, 标记旗叶的14C同化物滞留在标记叶中的比例少、向籽粒分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