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仿刺参肠道潜在益生菌对稚参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稚参期仿刺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分离自仿刺参肠道的潜在益生菌在稚参养殖中的应用效果。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将3株潜在益生菌分别鉴定为Bacillus sp.(GSC-1)、Bacillus sp.(GSC-2)和Enterococcus sp.(GSC-3)。分别以103、105或107 CFU/mL的GSC-1、GSC-2、GSC-3或灿烂弧菌浸浴稚参以检验潜在益生菌对稚参期仿刺参的安全性,7 d后各潜在益生菌浸浴组的稚参成活率均高于同浓度的灿烂弧菌处理组;GSC-1和GSC-3在实验浓度下对稚参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可作为稚参的潜在益生菌;而107 CFU/mL GSC-2浸浴组稚参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GSC-2不适合作为稚参的潜在益生菌。将潜在益生菌GSC-1和GSC-3以109 CFU/g的比例与鼠尾藻粉混合后饲养稚参20 d,潜在益生菌处理组的稚参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和变色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SC-1处理组稚参的成活率和变色率显著提高(P<0.05),GSC-3处理组稚参的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潜在益生菌GSC-1和GSC-3均有效增加了稚参的总菌数(P<0.05),GSC-1还有效降低了稚参的弧菌数(P<0.05);潜在益生菌GSC-1和GSC-3均可显著提高稚参体组织中的酚氧化酶和溶菌酶活力(P<0.05),GSC-1亦显著提高了其酸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GSC-1和GSC-3处理组稚参的抗灿烂弧菌感染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SC-3显著降低了灿烂弧菌攻毒后稚参的死亡率(P<0.05)。综上所述,潜在益生菌GSC-1和GSC-3对稚参期刺参安全无毒,能够促进稚参的健康生长并提高其抗病能力,因而GSC-1和GSC-3均可作为益生菌应用于稚参养殖中。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饲料甘氨酸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抗氧化和抗应激反应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130.35±8.37)g的大黄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网箱)50尾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梯度的甘氨酸(0、0.6%、1.2%、2.4%、4.8%和6.0%),配制出甘氨酸实测含量分别为(1.58%、2.15%、2.75%、3.96%、6.33%和7.51%)的6种实验饲料.经过30 d养殖后,对大黄鱼进行拖网应激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实验结束后,饲料处理未对大黄鱼的存活和体成分产生显著影响.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在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达到最大值,而丙二醛的含量在甘氨酸含量为3.96%时达到最小值,但与2.75%组无显著差异(P>0.05).以肝脏总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根据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得出大黄鱼饲料中甘氨酸的适宜含量为3.57%.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均在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呈现最小值(P<0.05).在拖网应激前,饲料甘氨酸含量为2.75%时,大黄鱼血清皮质醇的含量最高.在拖网应激后,该处理的大黄鱼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幅度最小,而此时的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综合考虑大黄鱼的抗氧化和抗应激能力,本研究推荐大黄鱼饲料中甘氨酸的适宜含量为2.75%-3.57%.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大豆皂甙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结构完整性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在以鱼粉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和0.3%的大豆皂甙,配制成鱼粉组和大豆皂甙组2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来投喂体质量为(4.63±0.01) g的大菱鲆进行12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3%的大豆皂甙对大菱鲆的生长性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胃蛋白酶及肠淀粉酶活性;2组实验中大菱鲆肠道组织形态无明显差异,但大豆皂甙组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肠道中相对丰度最高的门和属分别为变形菌门和盐单胞菌属。LEfSe和MetaStat分析显示,饲料中添加大豆皂甙后显著提高了大菱鲆肠道内优势菌(变形菌门及希瓦氏菌属),皂甙水解相关的肠道微生物(鞘脂单胞菌属、普氏菌属、栖瘤胃普雷沃菌以及普通拟杆菌)及潜在致病菌(莫氏杆菌属和发光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显著降低了CaenimonasNiastella和条件致病菌罗尔斯通菌属的相对丰度。研究表明,0.3%大豆皂甙抑制了大菱鲆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且引起了大菱鲆肠道菌群结构的显著改变。因此,大豆皂甙对鱼类肠道健康尤其是肠道菌群的影响不容忽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4.
以初始体重(3.23±0.06)g的军曹鱼为研究对象,以酪蛋白(不含维生素)、明胶、鱼肉浓缩蛋白为蛋白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4、8、16和32mgPN/kg,配制出6种实验饲料,使饲料中吡哆醇的水平分别达到0.22、1.89、3.87、7.54、14.75和29.88mgPN/kg,研究军曹鱼对吡哆醇的需要量。养殖实验在室内流水系统中(250L)进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军曹鱼25尾。养殖实验过程中,海水盐度为30~34,水温28~32℃,溶氧>7mg/L,养殖实验持续9周。实验结果显示,在0.22~3.87mgPN/kg水平范围内,随着饲料中吡哆醇含量的升高,实验鱼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当饲料吡哆醇水平达到或高于3.87mg/kg时,各饲料组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2.68~2.71%/d)无显著差异,而都显著高于0.22和1.89mg/kg饲料组的特定生长率(1.17~2.06%/d)P<0.05)。军曹鱼肝脏吡哆醇含量、吡哆醛含量、谷丙转氨酶活力、谷草转氨酶活力均与特定生长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即在3.87mg/kg饲料组接近或者达到最大值,在达到或超过3.87mg/kg时达到或近似达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