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0篇
  1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香菇是辽宁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菇类。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食用菌产业也已经成为多数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栽培形式在不断更新,技术也日趋成熟。陆地栽培香菇是一种新型栽培模式,它是把常规的棚室内栽培移到大田进行栽培,不需建大棚,更不需要搭架,最终达到菌粮双丰收的目的,使单位面积的土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2.
为了给教学提供优质的玻片标本,找出染色体制片规律。选用培育容易、染色体大、染色体个数少的洋葱为材料进行制片试验,共选取41批材料,其中大部分材料分散的好,可供计数和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并将其制片成永久的玻片标本。  相似文献   
43.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成果。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规模庞大,关系十分复杂,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等各个子系统构成,具有开放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十分容易受到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本文将对城市园林与生态园林发展做以浅析。  相似文献   
44.
在大田环境下,设置氮肥(0、75、150 kg·hm~(-2))和密度(4.5、7.5、10.5×10~6粒·hm~(-2))2因素共9个处理(N_0D_1、N_0D_2、N_0D_3、N_1D_1、N_1D_2、N_1D_3、N_2D_1、N_2D_2、N_2D_3)的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组合对旱地胡麻土壤含水量、贮水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水分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密度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变化主要表现在苗期~青果期0~60 cm土层,以N_1D_1处理为优,最高达到15.52%;N_2D_1处理0~20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8.25%,其生育季内0~200 cm土壤贮水量亦较最低处理N_1D_3增加4.62%,具有较好的肥水耦合优势。胡麻产量随处理中施氮量和密度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随施氮量变幅为66.58~171.64 kg·hm~(-2),随密度变幅为32.42~68.47 kg·hm~(-2)。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施氮水平呈现明显的正效应,高氮(N_2)较中氮(N_1)和不施氮(N_0)水平产量上升14.97%~16.0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7.14%~21.75%;而增加密度对胡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未有显著影响,组合中均为4.5×10~6粒·hm~(-2)处理下最高,分别达到1 802.00 kg·hm~(-2)和7.87 kg·hm~(-2)·mm~(-1)。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植株氮素吸收量,高氮(N_2)、中氮(N_1)较不施氮(N_0)分别显著增加82.21%和57.55%;平均氮素吸收利用率则均随施氮量和密度上升而降低,高氮(N_2)较中氮(N_1)水平显著降低42%,高密度(D_3)、中密度(D_2)平均氮素利用率分别较低密度(D_1)处理显著降低58.45%和35.19%。在试验处理区间内,高氮配合增密不利于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 N_1D_1组合氮素利用率最优,为64.3%。氮肥密度互作后,籽粒产量与有效分茎数间(0.688~*)、有效分枝数与单株有效果数间(0.877~*)均显著相关,且分茎数、分枝数受密度影响程度大于施氮量,而千粒重受限于施氮量更甚,不同施氮水平间变幅达到0.04~0.29 g。因此,氮肥密度互作时,增密对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无显著影响,适量氮肥施用可促进胡麻生育前、中期水分有效利用和提高氮素利用率,使胡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在本试验及相似农田生态类型环境下,兼顾节本增效和环境安全,施氮量75~150 kg·hm~(-2)、种植密度4.5×10~6粒·hm~(-2)可作为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胡麻高效生产的适宜参考氮肥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45.
采集广西壮族自治区8个天然种群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 Dandy)种子,用人工气候箱发芽,研究火力楠实生幼苗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天然种群实生幼苗主根长度、下胚轴长度、子叶长度和子叶宽度等4项形态指标有极显著差异,但Ⅰ级侧根数量未达极显著差异.下胚轴最长的种群大于最短的种群69.5%;主根最长的种群大于最短的种群45.5%;子叶最长的种群长于最短的种群29.2%;子叶最宽的种群大于最窄的种群12.1%.8个种群的实生幼苗属于长主根长胚轴大子叶类型、中主根中胚轴中子叶类型、短主根短胚轴小子叶类型等3种形态类型各有1个种群.  相似文献   
46.
为探索西北旱区利于维护农田土壤良好的理化性质的种植制度,采用大田试验,以休闲处理为对照,研究了100% Flax、50% Flax(Ⅰ)、50% Flax(Ⅱ)和25% Flax 4个胡麻种植频率,100% Flax(Cont F),50% Flax(Ⅰ):WFPF、FPFW、PFWF、FWFP,50% Flax(Ⅱ):FWPF、WPFF、PFFW、FFWP,25% Flax:WPWF、PWFW、WFWP、FWPW,其中F为胡麻,P为马铃薯,W为小麦,共13个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氮素含量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与分形维数(D)、团聚体破坏率(PAD)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0.5~1.0 mm粒径中NH4+-N含量和>2 mm粒径中NO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团聚体稳定性的增大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硝铵态氮含量。50% Flax(Ⅰ)胡麻种植频率以及马铃薯茬口显著增加了>0.25 mm粒径大团聚体含量、MWD和GMD,显著降低了土壤的D、PAD和土壤可蚀性(K);不同轮作模式下FWFP处理显著提高0.25~2.00 mm粒径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和抗侵蚀能力,降低分形维数和团聚体破坏率,使其土壤团聚体结构越稳定。由此表明,FWFP轮作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促进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我国北方胡麻轮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以当前桉树生产上常用的造林密度1666株/hm^2为试验的最低造林密度,与5种更高造林密度作为构成本试验的6种不同造林密度的高密度试验,分析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试验林2年生时的林分密度生长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间的林分生长量有极显著差异,密度越大,其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越小,林分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与其它许多桉树密度试验结果相似。但林分生长效应提早,可能是林分密度过高缘故,最后结果有待继续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48.
研究采用尾赤桉优良无性系1号和3号扦插苗进行遗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尾赤桉无性系3号平均树高优于1号,平均胸径1号优于-3号,林分蓄积量3号高于1号;0.6年生尾赤桉无性系除平均树高外,平均胸径和林分蓄积量1号和3号均无显著差,但4.3年生尾赤桉无性系1号和3号在树高、胸径和林分蓄积量方面差异显著.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在来宾市地区种植尾赤桉无性系3号经济效益优于种植1号.  相似文献   
49.
最近,由济南市农业局、济南市农技推广中心和济南泉星种业集团联合开发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无土栽培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获得成功,并引起有关专家及广大农民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50.
为评估不同形式硫酸铜对肝脏、血浆和粪便铜含量的影响,选取150头、26±2d断奶的杂交猪,试验35d。仔猪被随机分配到5个饲粮组,饲粮中铜含量(保护、未保护)逐渐递增:0mg/kg(CON),75mg/kg未保护硫酸铜组(Cu75UNP),75mg/kg保护硫酸铜组(Cu 75P),150mg/kg未保护硫酸铜组(Cu 150UNP),150mg/kg保护硫酸铜组(Cu 150p)。试验18d后,选取30头仔猪处死,分别检测肝脏和血浆中的铜含量;试验第35d,收集粪便样本并检测粪铜含量。结果发现,Cu 150UNP组肝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Cu 150p组血浆铜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无论硫酸铜是否经过保护处理,Cu 150组粪铜含量均高于CON组和Cu 75组。铜的保护处理对Cu 75的生物学利用率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