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4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黄土高原西部连续5年定位观测了4种耕作措施[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 秸秆覆盖(TS);免耕(NT)和免耕 秸秆覆盖(NTS)]下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中的水分动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受降水的影响较大,年内和年际的变率大,200 cm内土壤含水量在350~600 mm变动;土壤贮水量5-7月上旬因作物利用迅速下降,在雨季得到补充,到冬季缓慢下降;水保耕作措施对玉米Zeamn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大豆Glycine max生育期200 cm土体耗水量影响不大,但秸秆覆盖能有效增加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没有造成轮作系统的减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低,免耕、秸秆覆盖可增加农民收入;在土地利用强度极高的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改大豆为利用营养体的豆科牧草,可提高系统的水分和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42.
牧草根际狗牙根平脐蠕孢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陇东典型草地牧草根际分离获得的狗牙根平脐蠕孢的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狗牙根平脐蠕孢菌分生孢子在10~40℃及pH值4.53~9.18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pH值为4.53~6.47,在液态水中萌发良好,且对光不敏感。麦根浸出液、羊粪浸出液可抑制孢子萌发,而土壤液和低浓度蔗糖液能促进孢子萌发;葡萄糖、乳糖、D-树胶醛糖、D-半乳糖、可溶性淀粉、甘露糖、D-木糖等碳源及硝酸钠、L-谷氨酸和亮氨酸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为该菌的良好碳、氮源;麦芽糖和氯醛糖等碳源及碳酸铵、尿素、精氨酸、氯化铵和甘氨酸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为该菌的不良碳、氮源。该菌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有差异。  相似文献   
43.
南志标 《猪业科学》2001,18(4):M1-M4
我国已发现36种病原真菌危害苜蓿.在我国已知苜蓿病害中,分布较广且危害较大的有锈病(Uromyces striatus)、霜霉病(Peronospora aestivalis)、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白粉病(Erysiphe pisi和Levillula leguminiarum)、夏季黑茎病(Cercospora medicaginis)、黑茎和叶斑病(Phoma medicaginis)、黄斑病(Pyrenopeziza medicaginis)和轮斑病(Stemphylium botryosum)等8种.此外,对镰刀菌腐病(Fusarium spp)、炭疽病(Colletotichum trifolii)以及我国尚未发现的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和细菌性凋萎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insidiosum)亦应给予充分的注意.在建立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应强调系统的观点和长期的观点.防治苜蓿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一切措施保证苜蓿旺盛的生长.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抗病品种,不同种或品种的牧草混播,播种前应用杀菌剂处理种子,科学施肥,合理利用草地和早春焚烧苜蓿残茬等.  相似文献   
44.
内生真菌在我国部分国产和引进禾草品种种子中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我国部分国产和引进的禾草品种进行了种带内生真菌的检验。自检验的22属,48种,84个种样的国产禾草中,发现6种7个种样的种子中含有内生真菌,按带菌率的高低,它们依次是:产自甘肃山丹县的中华羊茅:100%;产自甘肃天祝县的紫羊茅:80%;产自新疆阿勒泰的布顿大麦草:18%;产自青海省的羊草:12%;产自甘肃省甘南州的大雀麦:10%;产自甘肃省的无芒雀麦:6.0%和产自甘肃甘南州的中华羊茅:4.5%  相似文献   
45.
<正> 前言用杀菌剂处理种子,防治苗期病害,以改进幼苗建植,是农作物生产上已采用多年的常用技术。尽管在英国和北美均有证据表明此项技术亦可改进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建植,可是,其并未广泛地被应用于牧草种子。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nne L.)是新西兰最重要的牧草。我们通过实验室、温室及田间实验等方法对黑麦草幼苗土传病原  相似文献   
46.
刘天增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1,28(6):951-958
摘要:硝化作用是氮素在土壤中的重要转化过程,研究硝化作用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合理施用氮肥的重要基础。硝化作用一般分为两类,即自养硝化和异养硝化。自养硝化由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氧化菌两步完成,异养硝化由异养硝化菌完成。家畜尿液中存在大量氮,尿斑处较高的含氮量能提高土壤硝化活性,从而给硝化细菌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与禾本科植物相比,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能提升土壤中铵有效性,使土壤硝化强度提高。火烧和土壤pH值对硝化作用的影响还未取得一致结论。除反硝化作用能产生N2O外,硝化作用也是产生N2O的重要途径;放牧促进硝化作用的同时也增加N2O排放。随着草地硝化作用研究的深入,提出了几项有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7.
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上进行放牧强度对滩羊体重变化、日增重和草地单位面积畜产品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体重变化趋势是240羊·d/hm2>480羊·d/hm2>780羊·d/hm2,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放牧时间的延续,日增重在逐渐下降.草地单位面积上畜产品的产出量各处理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以780羊·d/hm2组单位面积畜产品产出量最高(76.3 kg/hm2·90d).  相似文献   
48.
四个春箭舌豌豆品系原种及第三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引自国际干旱农业研究中心的4个春箭舌豌豆品系原种(F0)和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经过3个世代选育的F3代,进行幼苗下胚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2505品系F3代在相对迁移率(Rf)为0.725位置和原种相比酶带缺失,而Rf值为其它位置处谱带颜色均较原种为浅;2556F3代在Rf值为0.725处呈现酶带,而原种该谱带缺失,其它位置各谱带明显较原种为深;2560F3代在Rf值为0.211和0.266位置处酶带变宽,颜色加深;2566F3代在Rf值为0.725处呈现酶带而原种该谱带缺失,在Rf值为0.211和0.266处2酶带较原种位置偏上,颜色偏深。供试8个品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与对照品种333/A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对以上4品系原种和F3代呈现出的宏观上的生态适应性提供了分子水平上遗传变异依据。  相似文献   
49.
百绿系列牧草及草坪草品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8—1999年,在包括北京、吉林公主岭、长沙、成都、内蒙古赤峰、重庆、独山、昆明、兰州、山西临汾、南昌、乌鲁木齐、武汉、西安等试验区在内的14个省(区)范围内对百绿系列的7种22个品种牧草,8种18个品种草坪草进行了品种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成都、独山、昆明、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临汾等地均为参试品种的最佳种植区,全部或大部分参试品种在上述地区均表现出优良的生产特性、观赏价值及适应性,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在参试的其余试区,各品种表现不同,但多数参试品种均在当地表现较出色。分析了研究的特点,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0.
土壤湿度对蚕豆根病及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湿度是影响蚕豆(Vicia faba L.)生长和根腐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本文以来源于蚕豆产区的田间土壤,分别以30%、50%和70%的土壤饱和持水量(WHC)处理进行盆栽试验,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生长,测定了出苗率、出苗速度、株高、生长速度、叶面积、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结荚数、根瘤数、生物量干重、根腐病严重度及死亡率。结果表明50% WHC的土壤含水量为蚕豆生长的最佳土壤湿度,有利于蚕豆健康生长,减少根腐病的发生与危害。在30%、50%和70%WHC土壤湿度条件下,播后10周蚕豆生物量干重和植株的死亡率依次分别为1.53、3.16、2.68g和18.5%、4.8%、2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