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6篇
  31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江西省红壤旱地土壤钾素含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对江西省五种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旱地土壤,按土属布点,共取表层土样248个,剖面样75个,分别测定了全钾、缓效性钾和速效钾含量,查明了全省红壤旱地土壤全钾、缓效性钾、速效性钾含量平均分别为16.7gkg ̄(-1)±7.3gkg ̄(-1)、251.9mgkg ̄(-1)±145.9mgkg ̄(-1)和63.9mgkg ̄(-1)±32.4mgkg ̄(-1),低于缺乏临界水平(速效性钾<70mgkg ̄(-1)的样品占79.5%。阐明了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旱地颖型间的钾素含量的差异,以及影响钾素含量的因素有母质、含钾矿物、有机质、质地和粘粒。绘制出土壤缓效性钾、速效性钾含量分布图为红壤旱地土壤资源评价和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2.
江西省肥料施用状况与肥效演变规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论述了1949~2000年江西省农田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农作物的需肥量、农田养分平衡、中微量元素供需量的变化状况,以及农田肥力与化肥肥效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3.
一、覆盖效应利用地膜覆盖是油菜栽培史上的一次创新.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保肥、抑草等功能,使油菜冬前生长旺盛多长叶,年后多分枝,从而提高产量,为发展节水、旱作农业找到了新途径.其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温调温,促进油菜生育进程通过地膜覆盖,保蓄了太阳辐射热能.0~5厘米地温,晴天中午一般比裸栽高3~8℃,直到下午7时地温才缓缓下降.由于地膜的增温作用,促进了油菜冬前生育,延长了有效生长期,使油菜早熟高产.据田间观察记载,地膜覆盖移栽后一般无缓苗期,对迟茬油菜,覆膜比裸栽在冬前多长2~3片绿叶,平均绿叶数12片,开盘度50厘米左右,根颈粗1.5厘米;分枝节位降低15~25厘米,一次分枝增加4~8个,提早3~4天成熟.  相似文献   
44.
土壤供钾水平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应用点阵法,经修饰的Cate-Nelson方差法、Mitscherlich方程和对数方程拟合法综合分级,在土壤速效钾含量20~40ppm范围内,所取得的149组田间试验数据确定供钾水平等级,提出种植水稻、甘蔗、苎麻、西瓜和棉花等作物的土壤当季供钾(速效钾)指标。水稻为极低<40ppm,低40~70ppm,中70~90ppm,高>90ppm;甘蔗为极低<45ppm,低45~60ppm,中60~95ppm,高>95ppm;苎麻极低值为65ppm;西瓜极低值为60ppm;棉花极低值为45ppm。根据不同指标等级可对不同作物提出施钾计算式和最佳施钾量建议。  相似文献   
45.
稻-稻-油种植制硫肥效应及硫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稻-稻-油种植制硫肥效应及土壤硫素平衡,结果表明:不同硫肥品种在水稻上的增产效应以硫酸钾最好,硫磺次之;在油菜上以石膏最好,硫磺次之。硫素当季利用率早稻为7 5%,晚稻为10.9%,油菜为29 6%。在不施硫条件下,土壤硫素表现亏缺;在施低量硫条件下(每季作物施硫15kg/hm2)基本上可以保持土壤硫素的平衡;在施中、高量硫条件下,土壤硫素均有不同程度盈余。施用硫肥具有明显的后效,连续两年施用硫肥后,可以隔年或隔季不施。  相似文献   
46.
【目的】S2-是冷浸田类低产稻田中水稻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探讨S2-对土壤-水稻生态系统的生态毒性特征,可为揭示冷浸田土壤S2-毒害临界值及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单季常规晚粳稻秀水134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模拟冷浸田土壤S2-毒害,设外加S2-0、10、50、100、300、600和1200 mg/kg,在水稻苗期和分蘖期调查水稻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土壤微生物活性。【结果】在含一定S2-本底(12.08mg/kg)的正常稻田土壤中,随外源S2-的加入量增加,对水稻生长的抑制逐步增强。当外源S2-浓度超过50 mg/kg后,水稻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水稻叶片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SPAD值)、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则显著增加,表明50 mg/kg是本研究条件下外源S2-对水稻生长产生显著毒害影响的临界点;随外源S2-浓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三大基础菌系总量、功能菌系总量和微生物总量都随外源S2-处理水平的增大而降低,硫化细菌总量随之增加,土壤S2-浓度40 mg/kg(含本底)为多数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微生物基础菌系总量、功能菌系总量、微生物总量)EC50变化的临界值;体系中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和水稻生长存在显著相关,表明供试土壤S2-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S2-对土壤-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同步影响的综合结果。可见,供试土壤S2-浓度40 mg/kg为导致土壤-水稻-土壤微生物系统受到显著负效应的临界值。【结论】土壤中S2-超过一定浓度将对土壤-水稻-土壤微生物系统产生显著负效应,S2-浓度40 mg/kg(含本底)为导致供试土壤-水稻-土壤微生物系统受到显著负效应的临界值,当供试土壤中S2-含量超出该浓度时,需采取合理的农艺措施控制其负效应。  相似文献   
47.
48.
最近几年资料统计表明,江西省有机肥资源量丰富,2000年畜禽粪便超过7000万吨。但由于缺乏相关研究,畜禽粪便在利用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费及环境污染。本试验针对这一现状,以猪场污水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了解猪场污水的科学使用方法,提高其利用效率提供依据,为发挥畜禽粪便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9.
刘光荣  王顺建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33-134,216
本文阐述了砀山酥梨高接换种棚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0.
Fe2+对水稻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冷浸田土壤亚铁毒害,研究了土壤-水稻-亚铁-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中,外加Fe2+ 不同处理水平 (0、 100、 200、 400、 800和1600 mg/kg) 对水稻苗期和分蘖期相关生理指标、 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含一定亚铁本底(207.77 mg/kg)的正常稻田土壤中,外源性Fe2+的加入将逐步抑制水稻生长、 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外源Fe2+浓度达100 mg/kg后,水稻的株高、 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 水稻叶片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SPAD值)、 脯氨酸含量、 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则显著增加,表明外源Fe2+浓度100 mg/kg 是本研究条件下外源Fe2+ 对水稻生长产生显著毒害影响的临界点; 同时随外源Fe2+浓度的增加, 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三大基础菌系总量(细菌、 真菌、 放线菌)、 功能菌系总量(氨化细菌、 固氮菌、 纤维分解菌)、 铁还原菌总量总体是先快速下降,后逐渐平稳降低。 半效应浓度EC50分析表明,外源Fe2+浓度100 mg/kg 为多数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微生物基础菌系总量、 功能菌系总量、 铁还原菌)EC50变化的临界值; 体系中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标和水稻生长指标的变化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表明供试土壤亚铁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亚铁对土壤-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同步影响的结果。综上结果可知,外源Fe2+浓度100 mg/kg为导致供试土壤中水稻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受到显著负效应的临界值,进而推知,本研究所用土壤对水稻生长和微生物活性的亚铁毒胁迫临界浓度约为300 mg/kg(含本底), Fe2+含量超出该浓度时,需采取合理的农艺措施控制其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