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新疆加工型辣椒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和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加工型辣椒主要产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生了一种严重危害辣椒的细菌性病害。从发病辣椒叶片中分离细菌,通过烟草过敏性反应、马铃薯软腐试验和接种辣椒等致病性测定,确定了13个致病菌株,各菌株之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通过菌体形态、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寄主范围测定,结合16S rDNA和rpoD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病原菌人工接种还能侵染番茄、茄子、马铃薯及黄瓜、四季豆、白菜、萝卜、芹菜等植物。P. syringae pv. syringae引起加工型辣椒细菌性斑点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2.
棉花黄萎病抗性影响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病性影响因子连锁的分子标记与抗黄萎病性状的一致性,筛选抗黄萎病基因,发掘其与棉花抗黄萎病性状的关系,进一步阐明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机制.[方法]研究使用37对抗黄萎病性影响因子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来探明抗病性基因在不同抗、感病棉花品种中的分布,以及与抗黄萎病性状的一致性.[结果]发现VM13、VM23、VM25、BNL0946、BNL1414、BNL1721、em6me2和em1me5这8对引物扩增出不同条带,分别来源于抗病相关蛋白的基因、基因组序列、mRNA序列、SSR和SRAP引物;其中,引物VM13、BNL1414、em6me2扩增条带与抗病品种一致率高于0.857,与感病品种一致率低于0.25.新疆自育品种较多出现的扩增条带,与新疆自育品种一致率介于0.364~0.727,平均值为0.515;与其它地区所育品种的一致率介于0.111 ~0.666,平均值为0.419.[结论]引物VM13、BNL1414、em6me2的扩增条带可以作为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标记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塔吉克斯坦土壤细菌产功能酶菌株筛选及产淀粉酶的酶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透明圈法对从塔吉克斯坦土壤细菌产几种重要的工业用功能酶筛选.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测定对一株产高温淀粉酶的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其淀粉酶的酶学性质.[结果]从塔吉克斯坦土壤中共分离细菌菌株110个,其中有产淀粉酶菌株70个、产蛋白酶菌株56个、产纤维素酶菌株37个、产脂肪酶菌株16个,占总菌株数比例依次为63.6;、50.9;、33.6;、14.5;.对筛选出产淀粉酶活性较高的T-17菌株的粗酶学性质测定表明,该淀粉酶具有高温、中性、耐盐淀粉酶的特性,最适催化温度是70℃,30~ 70℃维持较高酶活力,最适催化pH值为7.0,pH值在较稳定6.0 ~8.0,有较强的耐盐特性,在4 mol/L的NaCI浓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的酶活性,Ca2+和K+对酶具有较强的激活作用.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T-17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alacitensis).[结论]塔吉克斯坦土壤微生物产功能酶多样性丰富,筛选获得的高温淀粉酶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4.
[目的]调查苜蓿籽蜂田间发生及为害规律.[方法]从苜蓿种子田播种后第1年开始,连续2年对田间苜蓿籽蜂的发生及为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苜蓿籽蜂在田间日活动高峰时间为12:00,00:00降至每天最低.日羽化高峰时间为12:00,22:00~00:00羽化数仅占总羽化数的0.84;.籽蜂9日龄以后选择苜蓿种荚进行产卵,多集中于11~14日龄种荚,从13日龄的种荚开始出现1龄幼虫,15日龄以后开始出现2龄幼虫,3龄幼虫大多集中在20 ~23日龄种荚内,4龄幼虫大多集中在22~26日龄种荚;从22日龄种荚内开始出现蛹,成虫羽化出现在25日龄至43日龄种荚内.[结论]苜蓿种子被害率随收种时间后移、种子田收种年限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籽蜂在苜蓿田间各方位和种荚内的分布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45.
为揭示矮腥黑粉菌胁迫下的小麦抗感品种间遗传背景差异,筛选小麦抗矮腥黑穗病候选基因。本研究以小麦感病品种‘伊犁053’和中抗品种‘中麦175’为研究对象,在接种矮腥黑粉菌后对籽粒组织进行重测序与转录组测序的联合分析。经过差异InDel分析后,共有69 840个变异基因与转录组数据进行了联合分析,有7 300个基因在小麦发病籽粒组织中有表达,有162个(2.22%)基因呈极显著差异表达,且基因表达量倍数变化≥1.5倍(‘中麦175’相对于‘伊犁053’,有125个上调, 37个下调);经过差异SNP分析后,共有98 331个变异基因与转录组数据进行了联合分析,有7 438个基因在小麦发病籽粒组织中有表达,有126个(1.69%)基因呈极显著差异表达,且基因表达量倍数变化≥1.5倍(‘中麦175’相对于‘伊犁053’,有86个上调, 40个下调)。本研究成功揭示了在矮腥黑穗病胁迫下抗感病小麦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表达信息,为进一步筛选小麦抗矮腥黑穗病候选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苹果细菌性枯枝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是造成苹果树枝枯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为明确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筛选杀菌药剂,采用生长量法测定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NaCl浓度和紫外线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平板抑菌法和离体枝条接种法比较13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和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苹果细菌性枯枝病菌在所测定的培养基中最适合在NA+5%蔗糖培养基上生长,在以蔗糖为碳源和牛肉膏为氮源时生长量最大。菌体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27℃;适宜生长pH 7~9,最适pH 7.5。在0.5%NaCl浓度下菌体生长良好,1%以上则抑制生长。49℃下处理10 min及紫外线照射6 min,能彻底杀死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显示,3%噻霉酮ME、0.3%梧宁霉素AS、3%中生菌素WP、2%春雷霉素WP和30%王铜SC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EC50分别为6.43、16.36、22.57、35.31和36.65 mg/L。供试药剂的保护性防效以3%噻霉酮ME防效最优,可达82.66%;其次是2%春雷霉素AS和20%噻菌酮SC,防效分别可达77.14%和73.09%。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旨在针对甜瓜种子中携带的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建立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根据CMV和ZYM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并筛选出2套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中主要影响因素的优化,建立适用于快速检测CMV和ZYMV的RT-LAMP检测方法。对优化后的2种LAMP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2种LAMP检测方法分别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CMV和ZYMV,检测灵敏度较常规RT-PCR分别高出10倍和100倍,并且可通过肉眼观察直接对反应结果进行判定。该方法的建立为基层及现场快速检测甜瓜种子的带毒情况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8.
王珍  李冉  李红梅  范钧星  王暄 《植物保护》2021,47(1):97-102
为探究美国进境苜蓿滑刃线虫对真菌的取食特性以及对植物的寄生性,通过接种试验观察该线虫在链格孢、灰葡萄孢、禾谷镰刀菌、拟盘多毛孢和核盘菌等5种真菌,以及在菊花、大豆、苜蓿和三叶草等4种植物8个品种上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苜蓿滑刃线虫能取食5种真菌的菌丝体,但是在各真菌上的繁殖系数(Rf)有明显差异,在链格孢和拟盘多毛孢上能快速繁殖且数量很高,在灰葡萄孢上繁殖速度稍慢,但存活时间较长。接种苜蓿滑刃线虫后,大豆品种新叶出现轻微畸形或褐色病斑,苜蓿品种新叶出现畸形萎缩,而菊花和三叶草叶片没有症状;该线虫在各植物上的Rf值均低于1,表明这些植物不是合适的寄主。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口岸实施外来植物线虫的检疫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为了筛选防治葡萄白粉病的绿色高效新型药剂和适宜的增效剂,以达到减量增效防病的目的,本研究选用10种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同时评价5种增效剂对杀菌剂的减量增效作用。结果表明,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效果最好,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75.75%、63. 80%。在推荐剂量下Silwet 636、Silwet 806、Y-20079、杰效利等4种增效剂对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减少30%药剂使用量或减少30%药液量时添加这4种增效剂的处理防效均优于单一药剂处理,其中Silwet 636表现最佳。推荐施用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 500倍液和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田间防治葡萄白粉病。在减30%药剂量或药液量条件下,在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中添加Silwet 636、Silwet 806、Y-20079、杰效利等增效剂也可达到同等或更优防效。  相似文献   
50.
为了筛选对小麦条锈病具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为新疆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和75%肟菌·戊唑醇WG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最高达到82.64%、77.28%、71.36%和70.93%。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为61.11%~64.89%。建议在生产上推广24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40%腈菌唑WP、42%苯菌酮SC、430 g/L戊唑醇SC、43%氟嘧·戊唑醇SC和48%苯甲·嘧菌酯SC的轮换使用,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危害,提高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