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低碳氮比工业废水生物除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溶解氧(DO)浓度条件下,生物脱氮工艺处理低碳氮比工业废水过程中的亚硝酸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溶解氧浓度条件下,该工艺能有效去除氨氮,同时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亚硝酸盐富集。在工艺稳定运行阶段,DO=1.0 mg/L时,好氧池亚硝化率平均可达80%以上,氨氮去除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42.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sludge nitrification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micro bulking with low dissolved oxygen(DO), with mean DO value of 0.6mg/L-0.9 mg/L,the sequence batch reactor (SBR) was employed to test the oxygen consumption velocity curves before and after micro bulk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D removal ability increased, whereas the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effect was decreased with micro bulking of sludge. The oxygen consumption velocity curves before and after micro bulking showed that the total activity of activated sludge was 67.72 mgO2/gVSS·h before micro bulking, of which nitrification activity was 43.12 mgO2/gVSS·h, that is, 63.67% of the total activity. And the total activity of activated sludge was 90.49 mgO2/gVSS·h after micro bulking, of which nitrification activity was 23.98 mgO2/gVSS·h, that is, 26.51% of the total activity. The low DO value was the limited substrates for microorganism growth. When activated sludge was in the state of micro bulking, the filamentous bacteria were the dominant bacteria, whereas the nitrification bacteria were subordinate. Thus the total nitrification activity of activated sludge decreased.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泰乐菌素发酵生产过程中通气量(aeration)与溶解氧(dissoledoxygen)的关系,在实验中探明了泰乐菌素发酵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得出了泰乐菌素发酵中通气量的控制参数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在发酵放罐单位相当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空气消耗,有效地控制了发酵成本。  相似文献   
44.
池塘养殖水体不同水层水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池塘养殖水体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在上海市标准化养殖池塘里进行了水质参数监测和分析,研究了池塘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水层的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一年中池塘水质呈季节性变化,氨氮均值在9—11月最高,在5月份最低;溶氧均值在9—11月最低,在12月至次年3月最高;pH无明显季节性变化。不同水质参数日变化研究发现,一天中氨氮值在6:00左右最高,在17:00左右最低;溶氧最高值出现在15:00—17:00,最低值在5:00左右;pH在1:00最低,14:00左右最高。养鱼池塘水体有较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水层的氨氮、溶氧、pH均有差异。一天中氨氮与溶氧总体呈负相关性(t<0.05),溶氧值升高时氨氮值下降。  相似文献   
45.
活性微生态制剂水族宝对水族箱水质处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活性微生物制剂的水质控制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通过用碘量法、纳氏试剂光度法、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溶解氧(DO)、氨氮(NH3-N)及化学需氧量(COD)研究国产活性微生态制剂-水族宝(Active-bac)和澳大利亚进口光合微生物(ACME)对水族箱水质处理的效应。[结果]最终实验0、Ⅰ、Ⅱ、Ⅲ、Ⅳ、Ⅴ缸中的DO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8.0%、48.5%、46.5%、43.1%、42.5%、38.8%;NH3-N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6.4%、49.5%、57.2%、55.1%、47.6%、30.4%;COD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3.3%、39.5%、36.7%、32.1%、27.1%、24.7%。微生物制剂均有极显著增加DO含量和降低NH3--N和COD含量的效应。[结论]水族宝和光合微生物在水族箱水质处理的效应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水族宝在成本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6.
【研究目的】为分析水产养殖系统中机械增氧与液态氧增氧的增氧效果;【方法】设置增氧潜力、溶解氧(DO)扩散速度、水质因子、对虾生长等多个处理组,对比两增氧系统在各方面的差异。【结果】液态氧的增氧潜力是机械增氧的3倍左右,且DO扩散速度快;液态氧增氧系统和机械增氧系统的DO含量、水温、盐度和pH变化趋势相似,且均相对稳定。与机械增氧系统相比,液态氧增氧系统的氨态氮(TAN)、亚硝态氮(N02-N)和可溶性磷(PO4-P)含量变化剧烈;液态氧增氧系统中开启增氧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DO含量。液态氧增氧的运行成本与机械增氧相当;但液态氧增氧的效果稳定,且无噪音、无污染、不受外界气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液态氧增氧在增氧潜力及增氧速度等多个方面均优于机械增氧。  相似文献   
47.
为明确刺参养殖池塘中微孔增氧的效果以及增氧管的布设间距、增氧时间对水体溶氧的影响,研究测定了在夏季刺参养殖池塘一个增氧周期内(每天23:00—7:00增氧8 h,7 d一个周期)水体中溶氧(DO)、亚硝酸盐氮(NO_2~--N)、COD的变化。结果显示:连续充气增氧的8 h内DO持续增加,增氧2 h上升速率缓慢,增氧2~6 h上升速率迅速提高,增氧6~8 h上升速率下降,连续充气8 h能够显著改变夜间溶氧降低现象;增氧7 d时间内,NO_2~--N和COD持续下降,分别由0.025 mg/L下降到0.014 mg/L、18.46 mg/L下降到14.15 mg/L。对充氧管道不同距离处DO的测定结果表明,距离增氧管1~2 m处DO较高,3~4 m处缓慢下降,与1~2 m处差异不显著(P0.05),DO保持在5.22 mg/L左右,距离5 m以上时DO下降速度较快,与1~2 m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微孔增氧可以明显增加水体DO,减少COD、NO_2~--N;微孔增氧机充氧时间6~8 h效果较好;微孔增氧管之间的布设距离在6~8 m可以实现高效增氧。  相似文献   
48.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不同溶解氧水平对泥-水界面间氮化合物、磷化合物以及有机物转化的影响。试验发现,为了控制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总氮、总磷以及有机物,维持水体高溶解氧水平(DO>5.0mg·L-1)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9.
溶解氧含量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溶解氧(DO)含量、养殖密度及两者交互作用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存活率、蜕皮率、摄食量及饵料转化率(FCE)的影响,同时通过生产试验探讨中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养殖密度显著影响中国对虾的体重增长量、存活率和体长增长量,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50尾/m3组(LSD,0.032 8 g.d-1,91%和0.041 5 cm.d-1)、200尾/m3组(MSD,0.030 0 g.d-1,61%和0.040 3 cm.d-1)、600尾/m3组(HSD,0.021 0 g.d-1,39%和0.034 8 cm.d-1)。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摄食量和FCE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影响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LSD(0.061 g.g-1.d-1)、MSD(0.081 g.g-1.d-1)、HSD(0.094 g.g-1.d-1)和HSD(10.7%)、MSD(14.9%)、LSD(17.3%)。养殖密度影响中国对虾生长的机制主要取决于存活率、摄食量和食物转化率的变化。DO含量对体重增长量、体长增长量、存活率、蜕皮率、摄食量和FCE的影响不明显。分析发现,蜕皮率和FCE受到DO含量和养殖密度交互作用的影响。生产试验表明,中国对虾在体长小于7 cm、养殖密度在200~250尾/m3时,与相同条件下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且成活率显著高于后者,说明中国对虾前期进行工厂化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测定了中华绒螯蟹Ⅱ期、Ⅴ期溞状幼体及仔蟹(壳宽0.442±0.034 cm)的瞬时耗氧率,对瞬时耗氧率和溶解氧(DO)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河蟹幼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处于不同环境中的个体,其瞬时耗氧率不随溶解氧的升降而升降.同时测定了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河蟹幼体所处水环境的瞬时耗氧率以及各自的窒息临界点和半致死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