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9篇
  51篇
综合类   148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61.
【目的】明确江西省都昌县“黄金叶”茶树链格孢叶霉病病原菌种类。【方法】2021年4月从江西省都昌县朱恋春茶场采集链格孢叶霉病叶片,按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菌分离和纯化,通过观察病菌的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链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Alt α1和GAPDH基因的序列分析,对病菌进行种类鉴定,并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果】从病叶中共分离到19株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一致的链格孢属菌株,菌落圆形,中央墨绿色,边缘灰白色,菌丝浓密,背面深褐色,有不明显的轮纹,平均生长速率8 mm/d。分生孢子梗褐色,单生,直立或弯曲,其上链状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形或倒棍棒形,深褐色,有3~5个横隔膜,0~3个纵隔膜,分隔处不缢缩或略缢缩,大小(17.4~36.3)μm×(8.3~14.4)μm(n=50)。分生孢子顶端有喙或无喙,喙短柱状或锥状,有的喙可转变为分生孢子梗继续产孢,使分生孢子链出现分支,主链一般不超过10个孢子,支链一般有1~5个孢子。代表性菌株JXAA1、JXAA2、JXAA3具有完全相同的rDNA-ITS、Alt α1和GAPDH基因序列,且与GenBank中链...  相似文献   
362.
为了探究秸秆生物反应堆对寒冷地区温室葡萄根系周围土壤微环境及生长的影响,在温室内开展了葡萄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试验,共设计了4个处理(秸秆2.4×104 kg/hm2+发酵菌种配比2‰、秸秆3.6×104 kg/hm2+发酵菌种配比2‰、秸秆2.4×104 kg/hm2+发酵菌种配比3‰、秸秆3.6×104 kg/hm2+发酵菌种配比3‰),并以常规栽培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在葡萄行间设置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当年,地温得到了明显提升,且生物反应堆中发酵菌种配比越高,则秸秆在前期发酵越快,地温变幅越大,但秸秆生物反应堆处理对下一年地温的影响微小;2)葡萄行间秸秆生物反应堆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且反应堆中秸秆用量较高的处理(3.6×104 kg/hm2)对应的土壤细菌数量与秸秆用量较低的处理(2.4×104 kg/hm2)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秸秆生物反应堆处理对土壤放线菌的影响相对较小;3)在秸秆生物反应堆处理的当年,土壤脲酶活性大幅升高,增幅在38.5%~68.4%,但在下一年其活性相对稳定,而土壤蔗糖酶的活性却表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且在反应堆中秸秆用量相同的条件下,生物发酵菌种配比为2‰和3‰处理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4)在葡萄行间设置秸秆生物反应堆,可以有效提高葡萄根系活力和产量,在处理的当年,葡萄产量增幅为11.5%~17.2%,且还能促进下一年增产,增幅为9.6%~15.7%。综上,在葡萄行间设置秸秆生物反应堆处理后,根系周围土壤微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对葡萄生长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且生物反应堆中秸秆用量为3.6×104 kg/hm2、发酵菌种配比为2‰时处理效果较佳。该研究结果对寒冷地区温室葡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63.
为筛选对甜叶菊安全的茎叶除草剂,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10种除草剂对甜叶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除草剂中,10.8%高效氟吡甲禾灵、10%精喹禾灵、240·g·L-1烯草酮、10%精噁唑禾草灵、15%精吡氟禾草灵、12.5%烯禾啶在试验剂量处理下均对甜叶菊幼苗安全;而15%噻吩磺隆、48%灭草松、25%辛酰溴苯腈、10%乙羧氟草醚在试验剂量下对甜叶菊产生了明显的药害。  相似文献   
364.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支撑粮食增产潜能发挥的重要载体。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耕地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党中央对耕地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耕地资源形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耕地利用的科技创新需求,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推动实施“沃田科技行动”为例,从“七块地”科技提升、耕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耕地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等方面阐述了耕地科技创新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并提出了加快推动耕地科技创新的建议,以期全面提升我国耕地质量,增强耕地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65.
精子在生殖道内运行过程中易受到革兰氏阴性菌侵染,导致精子活力下降,进而造成受精能力降低。本研究采用上浮法获得高活力、高纯度的绵羊精子样品(n=8),以LPS(1μg/mL)作为模拟物处理精子,阐明其对精子活力、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并揭示TLR4基因在此过程中的介导作用。结果表明:LPS处理后6 h时精子活力下降(P<0.001),TLR4基因表达上调(P<0.001),同时其表达位置由头部向尾部扩展;过表达TLR4基因对精子活力无显著影响,而利用TAK-242抑制TLR4信号通路缓解了LPS诱发的精子活力下降(P<0.001)。LPS处理后精子线粒体出现不规则排列、膜间隙肿胀、定向障碍和大量的液泡结构,同时膜电位水平降低和ATP减少(P<0.001);过表达TLR4基因对线粒体膜电位和ATP的产生无显著影响,而TAK-242处理改善了LPS诱发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P<0.05)和ATP产生减少(P<0.001)。本研究表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LPS可诱发绵羊精子活力降低、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受损,TLR4基因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6.
朱海荣  张娟  刘爽  孙文丹  齐云  张开亮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173-177+193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同时测定肥料中1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Agilent SB-C18(3.0 mm×150 mm, 2.7μm)色谱柱分离,甲醇和0.01%甲酸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1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加标回收率为78.62%~113.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1%~13.65%,检出限为0.03~0.20μg/g。[结论]该方法样品前处理快捷高效,定性、定量准确,适用于肥料中1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367.
推进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任务研究,对于优化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布局,提升农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我国农业的国家战略需求,对资源禀赋不足、生产水平不高等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重大新品种培育利用、绿色种养技术研发、食品营养健康研究、前沿基础问题攻关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8.
加强耕地科技创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耕地科技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梳理和总结了目前耕地科技创新的趋势和方向,指出了今后耕地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并提出了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基础条件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提升耕地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9.
进入“十四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将持续深入推进。文章立足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提出注重管理政策学习、强化农业问题研究、做好重大项目储备、积极推荐重大科技选题、做好项目申报服务、组织协同创新、创新项目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以及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等措施建议,为规范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计划管理、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加快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70.
免疫磁珠技术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细菌的快速分离纯化等领域,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捕获率高、特异性好的单增李斯特菌免疫磁珠分离方法。首先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出8株抗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效价均达到1∶1 024 000,且特异性较好。利用效价最高的腹水6-E6制备单增李斯特菌免疫磁珠,并对单增李斯特菌免疫磁珠最适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选择MEST(7.0)为偶联缓冲液、磁珠直径为750 nm、免疫磁珠添加量为0.4 mg、捕获时间45 min、单增李斯特菌含量在1×104 CFU/mL时,免疫磁珠捕获率最高可达76.29%。在模拟牛奶样品中免疫磁珠特异性捕获率可达到67.71%。该分离方法可快速且特异地分离单增李斯特菌,操作简便,为快速分离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并实现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