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9篇
  47篇
综合类   16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01.
为探寻抑制土地荒漠化的适宜土地利用模式,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花生种植模式对荒漠化的影响。以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北部主要花生种植区的不同土地利用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2020年多时相遥感影像的物候特征和作物光谱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现场采集土壤样本,应用化学实验方法,结合SPSS等软件构建荒漠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累积曲线分级法将土地荒漠化程度划分为无荒漠化、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4个等级,与课题组2015年该地区的荒漠化数据库进行荒漠化程度对比检验。结果表明,农林复合模式、沙平地防护林-花生模式、砂质丘陵防护林-花生模式、沙平地-花生模式、砂质丘陵-花生模式5种模式对减轻荒漠化的能力依次降低。农林复合模式、沙平地防护林-花生模式、砂质丘陵防护林-花生模式均有使荒漠化逆向演替的效果,但演替程度逐渐降低,其中农林复合模式是最适种植模式,砂质丘陵防护林-花生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沙平地-花生、砂质丘陵-花生模式均有使荒漠化正向演替的效果,演替程度逐渐增加。通过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地进行荒漠化评价,旨在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荒漠化演替方向的影响,以期为改善不合理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2.
为探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陕北低洼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3种土壤改良剂(脱硫石膏“、金阜丰”和腐殖酸)对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壤改良剂均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降低土壤酸碱度。其中,腐殖酸可显著降低表层土壤含盐量“;金阜丰”土壤改良剂和腐殖酸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影响不显著;脱硫石膏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影响不显著。此外,施加土壤改良剂可以显著提升水稻千粒重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增加10.19%~13.59%和13.54%~27.95%,其中,施加腐殖酸改良剂处理的水稻千粒重和产量最大,分别达到23.4 g和7 380 kg·hm-2;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发现,施加改良剂可以显著提升水稻产值和纯利润,其中,施加腐殖酸处理获得了最大的产值、纯利润和产投比,综合考虑稻米质量、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建议优先选用腐殖酸土壤改良剂改良陕北低洼盐碱地。  相似文献   
303.
【目的】探明耕作实践对新增耕地土壤团聚体数量、结构稳定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为改善新增耕地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陕西省眉县上王村开展长期田间定位试验评估传统连续翻耕(MT)、深松—翻耕—深松(ST)及免耕—深松—免耕(NT)的耕作处理对新增耕地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团聚体大小分布及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传统连续翻耕处理降低了新增耕地土壤大团聚体数量和土壤持水特性,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3.68 g/kg),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差。与传统长期翻耕处理相比,保护性耕作方式下的NT处理显著增加了新增耕地大团聚体的数量(P<0.05),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团聚体结构稳定性。NT处理下土壤含水量最大为20.42%,有机质含量最大值达到6.48 g/kg,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水稳性大团聚体(R0.25)、分形维数(D)值明显得到改善。ST处理对新增耕地土壤持水特性、水稳性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及有机质含量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NT和ST处理对新增耕地土壤团聚体数量、结构稳定性及养分含量产...  相似文献   
304.
了解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其与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土壤养分有效利用和农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延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学与GIS相关方法,研究土壤空间分布及变异规律,并基于DEM数据提取相关地形因子,分析流域尺度下地形因子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区耕层全氮和有机质处于较低水平,速效钾和有效磷处于中等水平,pH呈弱碱性,空间变异大小依次为速效钾>有效磷>全氮>有机质>pH。构建的土壤养分指标半方差函数决定系数均大于0.6;土壤pH空间分布最为破碎;土壤速效钾和pH块金系数小于25%,主要为结构性因素影响;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具有中等水平的块金效应,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其中有效磷块金系数最大,人类活动对其空间变异影响更大。全氮与有机质分布规律由西北向东南先递增后递减,速效钾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波浪形递减的分布格局,有效磷整体分布趋势表现为由中游向上下游降低,土壤pH沿某一方向变化的趋势不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情况与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相一致。在地势较低且平坦的区域内,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土壤养分较为充足;在高海拔、地形起伏较大区域养分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05.
陕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受水土流失影响较大,固坡则可以有效的减少土壤被侵蚀。讨论陕北地区植被对固坡的影响,可以为陕北地区植被固坡提出参考和建议。经查阅文献资料,本文选择了适应于陕北地区的几种固坡植物,并对坡面条件和种植因素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306.
针对宅基地新复垦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的特点,本文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冬小麦生长季添加粉煤灰(TC)、有机肥(TF)、熟化剂(TS)、熟化剂+粉煤灰(TSC)、粉煤灰+有机肥(TFC)、熟化剂+有机肥(TSF)对冬小麦生理生态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SF对小麦苗期植株高度生长有促进作用;TFC与TSF能够在拔节期促进小麦根系生长,且TFC处理可使小麦生育后期保持较大的根重;叶绿素含量从拔节期到抽穗期增长,灌浆期到成熟期下降,至成熟期相对达整个生育期最小值,TFC处理在灌浆、成熟期末期冬小麦旗叶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高;有机肥和熟化剂在生土熟化过程中对小麦增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