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0篇
  27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耙压式除草轮与水田土壤作用的流固耦合仿真分析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探明水稻机械除草过程中,除草轮的工作阻力大小变化及水田土壤的动态行为,该文利用ANSYS软件的显式动力分析模块LS-DYNA对耙压式除草轮在水田环境下的作业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采用ALE(Arbitrary Lagrange-Euler)多物质耦合算法建立了土壤-水两物质耦合有限元模型;运用流固耦合算法分析除草轮与土壤-水模型的相互作用过程。采用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方法选取土壤种类、水层厚度和除草轮旋转速度3个因素进行仿真试验分析,得到各因素及其一级交互作用对除草轮和土壤-水模型的耦合应力和土壤扰动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综合评判仿真试验结果,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壤工作环境下,除草轮在水层厚度为60mm、转速为160r/min的作业条件下均可获得较优的工作性能。影响除草轮和土壤-水模型耦合应力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土壤种类水层厚度土壤种类×水层厚度土壤种类×除草轮转速除草轮转速水层厚度×除草轮转速。影响土壤扰动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土壤种类除草轮转速土壤种类×水层厚度土壤种类×除草轮转速水层厚度水层厚度×除草轮转速。为验证仿真结果,进行了田间试验和土槽试验,根据仿真所得耦合应力值推导出除草轮所受土壤反作用力扭矩值,与田间实测值相对误差为8.84%;仿真所得土壤扰动率与土槽试验实测值相对误差为9.86%;仿真所得综合评分结果与试验综合评分结果相对误差为7.02%。仿真分析结果可为轻简式水稻除草机应用在不同稻区的田间作业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刘长海  徐世才  齐龙  苑彩霞  王文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800-2801,2803
根据动物学实习教学目标,从实习平台、项目教学法、考核体系几方面,提出了基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动物学教学实习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33.
步进式水田中耕除草机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解决水田的除草问题,增加现有机具的作业功能,该文在步进式插秧机底盘结构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步进式水田中耕除草机。该机由步进式插秧机底盘提供动力,主要由机架、传动系统、仿形及耕深调节机构以及复合式除草部件指辊和刀辊等组成,可实现对杂草的拉拔和埋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配备复合式除草部件、工作速度为0.5m/s、除草深度为50mm时,行间除草率为83.7%,伤苗率为4.1%,可在草量多、杂草高的水田中进行有效除草。  相似文献   
34.
基于多特征融合和深度置信网络的稻田苗期杂草识别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杂草的准确识别是田间杂草精准防控管理的前提,机器视觉技术是实现杂草准确识别的有效手段。该文以水稻苗期杂草为研究对象,采集稻田自然背景下和不同光照条件下的6种杂草图像共928幅,包括空心莲子草、丁香蓼、鳢肠、野慈姑、稗草和千金子。采用1.1G-R颜色因子将杂草RGB图像进行灰度化,选择自动阈值自动分割得到杂草前景二值图像,通过腐蚀膨胀形态学操作进行叶片内部孔洞填充,应用面积滤波去除其他干扰目标,最后将杂草二值图像与RGB图像进行掩膜运算得到去除背景的杂草图像;提取杂草图像的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共101维特征,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在双隐含层和单隐含层的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DBN)结构基础上,对DBN隐含层节点数选择方法进行研究。针对双隐含层DBN节点数,选择恒值型、升值型和降值型3种节点组合方式进行优化研究,当网络结构为101-210-55-6时杂草识别率为83.55%;通过对单隐含层节点参数优化得到网络结构为101-200-6时杂草识别率达到91.13%。以同一测试样本的运行时间值作为模型的测试时间对3种不同模型进行耗时测试,SVM模型、BP模型和DBN模型测试结果分别为0.029 7、0.030 6和0.034 1 s,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多特征融合的DBN模型的识别精度最高,且耗时较其他2种模型相差不大,可满足实时检测的速度要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优先选择基于多特征融合的DBN模型。该研究可为稻田杂草识别与药剂选择性喷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华南双季稻区水稻不同机械化栽植方式对比试验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为探索不同机械化栽植方式对华南双季稻区的适应性及其影响机理,2011-2014年连续4 a在广东省肇庆市和江门市,以钵体苗人工手插为对照,安排了钵体毯状苗机插、毯状苗机插和毯状苗窄行机插3种机械化栽植方式的对比试验。应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AMMI)模型对影响水稻产量的栽植方式、环境和二者的互作进行了分析,进而对不同栽植方式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栽植方式水稻产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种机械化栽植方式对常规稻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替代人工手插大面积推广使用;而杂交稻各次试验中3种机插秧栽植方式的产量都低于人工手插,杂交稻机插秧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AMMI分析中,栽植方式平方和、环境平方和及二者的互作平方和分别占处理平方和的6.39%、85.29%和8.31%,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AMMI模型的交互效应主成分(interac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IPCA)前2个达到显著水平,两项累计解释了互作平方和的92.99%;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的值为49.34 kg/hm2,占总均值的0.71%,表明AMMI2模型对试验的数据结构进行了很好的拟合。适应性评价显示,人工手插的平均产量最高,与环境存在较大正互作,是目前杂交稻种植中最好的栽植方式,但稳定性欠佳;毯状苗机插的平均产量最低,与环境的互作最小,是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栽植方式;钵体毯状苗机插的稳定性不及毯状苗机插,但平均产量高于毯状苗机插,与毯状苗机插相比平均增产约-2%~6%;毯状苗窄行机插的稳定性不及钵体毯状苗机插,但平均产量与钵体毯状苗机插相差不大,在杂交晚稻种植中常常高于钵体毯状苗机插。研究结论对推进华南双季稻区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农作物表型技术及其智能装备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产量相关表型性状参数的快速获取对作物育种以及产量相关研究至关重要,也是作物育种全程智能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此外,作物基因组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类快速解析数量性状成为了可能,但作物表型数据的不足严重限制了这一可能。通过开发农作物表型测量技术和智能装备可加以解决。将作物产量相关表型性状参数获取技术及其智能装备用于作物的品种改良和解析基因组信息,定量研究与生长、产量和适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复杂性状,是建立农作物生长模型和采集农作物高维、丰富表型数据集的重要途径,能够填补基因组信息与植物表型可塑性之间关联性的空白。当前我国作物考种技术正处于由机械化方式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本文从作物表型观测技术与装备研究两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建立智能化手段,兼顾不同需求发展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农业考种装备,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7.
水稻田间机械除草装备与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水稻田间机械除草技术在减量除草剂防治和有机稻草害控制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水稻田间机械除草装备与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除草装备的不足之处,并总结了水稻田间机械除草技术的类型和特点,最后提出水稻田间机械除草技术应向着智能化、仿生化和多种除草技术联合化发展,进而提高除草精度,使其在水稻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浅谈高校动物标本的管理与保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龙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1):150-151160
根据多年来保存动物标本的实践经验,简要分析了造成动物标本损坏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动物标本的科学管理与保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广东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现状及促进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广东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迅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2009年种植机械化水平仅为1.73%与全国16.77%的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从种植机械化水平、种植方式、各区域发展情况等方面阐述了广东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并对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从政策、技术及宣传和推广等方面提出推动广东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促进对策。  相似文献   
40.
晋枣组培快繁研究及染色体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枣(Ziziphus jujuba Mill cv Jinzao)当年生枣头为外植体,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正交方法,建立晋枣组织培养无性系;用酶解去壁低渗法观察组培苗和原种苗根尖的染色体数量。结果表明,外植体在不同浓度的外源植物激素组合培养基中表现差异很大,外源激素组合直接影响晋枣外植体的生长势,并且外源激素浓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新芽体的形成。适宜晋枣的继代培养基为MS+蔗糖30g/L+琼脂5.5g/L+IBA0.2mg/L+6-BA1.0mg/L+TDZ0.01mg/L,并且组培苗和原种苗的染色体数目均未变化,仍为2n=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