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27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对土壤施用氯酸钾进行产期调控的反季节龙眼果园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共捕获的6182只土壤动物,分别隶属于4门8纲25目,优势种群为蚯蚓类和半翅类;在反季节龙眼果园内的土壤动物主要分布在0~10cm的深度范围内,而且随深度增加,数量和种类均呈下降趋势;对捕获的土壤动物进行群落多样性分析发现,施加各浓度氯酸钾的处理除Pielou均匀性指数外,数量、种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在高温多雨的华南地区,龙眼施用氯酸钾催花剂量少于1000g·株~(-1)的条件下,对果园土壤动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2.
推行生态农业建设的障碍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现阶段我国要全面推行生态农业 ,还存在诸多障碍因素 ,因此要加强生态农业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 ,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推广力度 ,建立生态农业信息网络 ,规范农村和农产品市场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以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3.
大生物量植物治理重金属重度污染废弃地可行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在重金属Cd、Cu、Pb和Zn重度污染的矿山废弃地上种植天绿香和木薯,探讨利用天绿香和木薯治理重金属污染废弃农田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种植天绿香和木薯均可实现对土壤中各重金属有效地提取.其中天绿香生物量可达10.07 t·hm-2,对4种重金属的提取每年每公顷可分别达到19 710 g Zn,64.40 g Cd,144.52 g Cu和1760 g Pb;木薯生物量可达12.6 t·hm-2,对4种重金属的提取每年每公顷可分别达到11 095.45 g Zn,30.58 g Cd,712.07 g Cu和2 174.69 g Pb.天绿香和木薯既可对重金属进行提取,同时还可作为能源植物实现对重金属污染废弃农田的复垦,天绿香和木薯是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可行性材料.  相似文献   
34.
生物炭和猪粪肥对铜污染土壤中蕹菜生长及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5%质量的生物炭、5%猪粪肥单独或联合施用于外源Cu污染(0、200、400 mg·kg~(-1))土壤,对蕹菜生长和5种形态Cu含量(Tessier提取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分含量不高的Cu污染红壤中,施用猪粪肥能够显著提高蕹菜生物量(平均比CK提高56.4%),并促进蕹菜对Cu的吸收和累积;施用生物炭能降低蕹菜含铜量(平均比CK降低21.1%);单施猪粪肥或联合施用(5%猪粪肥+5%生物炭)的蕹菜含铜量比对照(CK)分别增加了40.2%、31.7%(200 mg·kg~(-1))和27.5%、38.8%(400 mg·kg~(-1));未添加外源Cu污染时,土壤中铜的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各形态Cu含量随处理不同差异显著,其中单施猪粪肥的土壤中可交换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u、单施生物炭的土壤中有机物结合态Cu、二者混施的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u与其他形态Cu含量相比均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联合施用猪粪肥及生物炭处理的蕹菜生物量虽比单施猪粪肥的蕹菜生物量略有降低,但与单施猪粪肥相比,钝化土壤重金属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5.
皇竹草生物炭的结构特征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皇竹草茎秆为原料,在限氧控温(300、500、70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研究该生物炭的结构特征及其对Cr(Ⅵ)的吸附行为。结果发现,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皇竹草生物炭的产率下降,而灰分、p H呈上升趋势;电镜扫描(SEM)观察可见不同热解温度下所制备的生物炭结构相似,均具多孔和管状结构,但在700℃条件下所制备的生物炭相对300℃下制备的生物炭孔壁变薄,且孔壁有附着物,切面有突起结构。三种温度下制备的皇竹草生物炭对溶液中的Cr(Ⅵ)都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且500、700℃下制备的生物炭比300℃下制备的生物炭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在0~1 h之间,三种热解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对铬的吸附量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加,当吸附至1 h时,基本达到饱和状态,随后吸附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讨不同造林方法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以佛山市南海区的4种宫胁法造林地、1种传统法造林地和1种未经林分改造的林地为研究对象,对6种不同类型林地的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土壤自然含水量具显著性差异外,不同造林方法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相对而言,宫胁法2造林更有利于保持土壤物理特性最优化;就土壤化学特性而言,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为宫胁法2造林地,土壤全氮、有效氮、有效钾含量最高的为宫胁法3造林地,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最高的则为传统法造林地;就土壤生物学特性而言,各类型造林地中,宫胁法3造林地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最高,而宫胁法1和宫胁法4最低。宫胁法3和对照样地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造林地,宫胁法2和宫胁法1造林地土壤酶活性则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造林方法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为:宫胁法3>宫胁法1>宫胁法2>传统法>宫胁法4>对照,说明林分改造能有效的改良土壤质量,且宫胁法3造林改良效果最优,宜在林分改造实践中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37.
芝麻具有生物化感作用,但其作用方式、途径和物质等目前鲜有研究。在密闭条件下,以滤纸为载体用离体生测方法测定新鲜芝麻叶挥发物对受体种子水稻、稗草和莴苣的化感作用;测定水蒸气蒸馏法和乙醚萃取法获取的新鲜芝麻叶提取液对受体油菜和萝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挥发物试验中受体莴苣和稗草出现萎缩,鲜重分别减少为0.12、0.01 g,20 g/L萝卜根长和苗高RI分别为-0.90和-0.91;提取液对受体油菜和萝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根长有抑制作用,对受体苗高和鲜重作用呈低促高抑的趋势。利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新鲜芝麻叶挥发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新鲜芝麻叶挥发物中的胆甾-5-烯-3-醇-,9-(Z)-十八烯酸甲酯(27.5%)等可能是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38.
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冬种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鲁引1号、津引8号、粤引8538、中薯3号和荷兰7号等马铃薯品种进行常规栽培、微喷灌栽培、半免耕栽培、免耕栽培等4种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鲁引1号常规栽培、津引8号微喷灌栽培、荷兰7号常规栽培和粤引8538免耕栽培等模式均具有稳定的产量构成因子而值得推广应用,其中粤引8538免耕栽培每667 m2理论产量可达3 578 kg,是恩平市稻田冬种马铃薯最具发展潜力和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9.
镉胁迫对高低积累型水稻幼苗非蛋白巯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镉胁迫对高低积累型水稻幼苗非蛋白巯基(Non-protein thiols, NPT)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影响规律,利用营养液沙培盆栽实验,设置镉浓度为50μmol·L~(-1),分别监测处理前(0 d)和处理后第1、3、5、7 d水稻的过氧化程度和非蛋白巯基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镉胁迫时间的延长,两品种水稻的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含量逐渐上升,且镉低积累型品种优I2009的H_2O_2和TBARS含量上升的幅度大于镉高积累型品种欣荣优2045,其中欣荣优2045地上部H_2O_2和TBARS含量上升的幅度分别为45%和74%,其根系上升的幅度分别为1.14倍和61%,而优I2009地上部H_2O_2和TBARS含量上升的幅度分别为78%和1.20倍,其根系上升的幅度分别为1.32倍和64%,说明镉低积累型品种优I2009遭受的氧化胁迫水平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大于镉高积累型品种欣荣优2045。欣荣优2045的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随镉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而优I2009的GSH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两品种水稻的NPT、植物螯合肽(Phytochelatins,PCs)含量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随镉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欣荣优2045合成的NPT含量和生成的GST活性更高。研究表明,镉高积累型水稻品种可以通过合成更多的含巯基的非蛋白化合物与镉络合来清除活性氧,进而增加对镉的耐性。  相似文献   
40.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生长及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通过水泥池小区试验,研究了淹水(CF)和干湿交替(IF)两种水分管理模式对常规稻(C)与杂交稻(H)生长及重金属Pb、Cr、Cd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IF)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的生物量及产量,增强了Pb、Cr、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能力,并显著促进水稻根系对Cd的富集,提高米粒中Cr的含量。研究结果还表明,水分管理对Cr在水稻体内的迁移特性的影响明显不同于Pb和Cd。Pb、Cd在水稻体内含量呈现根茎叶米粒,而Cr则为米粒/茎叶根,且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常规稻(C)米粒富集Cr的影响较杂交稻(H)大。可见,干湿交替模式虽能促进水稻生长和增产,同时却显著提高了Cd和Cr的生物有效性。因此,在采取相应水分管理模式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时应充分考虑水稻对不同重金属类型的响应差异,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当前农田环境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