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17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28篇
  189篇
综合类   29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67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2年在黄河三角洲进行海水灌溉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水灌溉后土壤剖面中盐分含量有所上升,并在0~100cm土层中有盐分积累现象;土壤中存在的盐分主要以NaCI为主,Na^ 和Cl^-与土壤全盐含量呈直线线性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海水灌溉后土壤的钠吸附比(SAR)在0~60crn土层内有所升高;土壤的pH值在海水灌溉前后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残余碳酸钠(RSC)都为负值。因此,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运用海水灌溉不会引起土壤的碱化,并使土壤性质变差,但在海水灌溉过程中必须防治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与演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84,1986,1991,1996年和2001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GIS空间数据和野外考察资料等,对1984年东营市建市17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和动态演变规律进行分析。1984年以来,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总体上在不断增加。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旱地和未利用地为主,旱地的面积有较大的减少,而未利用地的面积变化不大,略有增加。在各个不同的时段内,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面积都占1/3左右。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类型中,未利用地与耕地之间的双向转换非常频繁,是最重要的两种变化类型,由于次生盐渍化的原因,耕地退化为未利用地在1986年后都占据首位;未利用地与灌草地、灌草地与耕地之间相互转化所占比例也较大。  相似文献   
3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决策.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在农业产值中比重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4.
针对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存在的土壤盐渍障碍问题,以该地区典型地块为研究对象,运用磁感大地电导率仪(EM38),结合GIS与地统计学研究了不同样点密度下土壤表观电导率的空间变异特征,确定了最佳的空间插值模式,并采用偏差指数对各分布图层的空间相似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样点密度下的土壤表观电导率均呈中等变异强度,并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各样点密度下的土壤表观电导率均表现为强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表现在小于10 m的田间尺度上,且对于预测精度,泛克立格>普通克立格>反距离权重>局部多项式。偏差指数法分析表明,各插值方法分布图的空间相似性均随样点密度的降低而下降;对于相同的样点密度减小比例下的空间信息保留度,泛克立格>普通克立格>反距离权重>局部多项式,采用泛克立格法可以在保证预测精度的基础上合理降低样点密度。该研究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地磁感式田间数据采集的合理密度确定以及优化空间插值模式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5.
基于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预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该文通过1987和2002年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与土壤肥力变化的对比分析,探讨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土壤肥力变化有直接影响,耕地转为林草地、建设用地、盐荒地和沙地,土壤肥力均有下降趋势;林草地转为滩涂的土壤肥力明显下降,转为盐荒地的略有下降;沙地转为耕地的土壤肥力明显提高,转为林草地有下降趋势,转为盐荒地的略有提高或不变;盐荒地转为耕地的土壤肥力有较大的提高,转为林草地的保持不变或稍有下降,转为沙地的稍有提高,转为建设用地的略微下降;滩涂转为盐荒地的土壤肥力保持不变或略微下降,转为林草地的稍有提高。  相似文献   
36.
沿环海等高线抽取地下水建立海产高效养殖带,每带间不能低于500m的农作带,建立绿色植被区,改善生态环境,这样在降低地下水位改良盐碱地的同时发展了高效海产养殖业,发挥沿海盐碱地地下咸水埋藏浅、数量大的资源优势,形成了地上绿色满园,水中海珍肥跃,形成具有滨海盐碱地特色和优势的高效可持续农业模式——下海上农间作带模式。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山东潍坊市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一系列重要部署,积极探索,科学筹划,加大投入,奋力推进,畜牧业已经初步进入了转型发展的轨道,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打造完成了千亿级畜牧产业链。市畜牧局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和市政府  相似文献   
38.
韩名强 《种子科技》2012,30(9):13-14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形成最晚的一个大河三角洲,是黄河从黄土高原携带的巨量泥沙多年沿积而成。黄河三角洲展布于渤海湾南岸和莱州湾西岸,是由古代、近代和现代形成的3个三角洲体系组成的联合体。黄河三角洲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1991年时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并于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39.
高效的农村科技服务运行体系可以实现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传递,促进农户吸纳先进科技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鉴于黄河三角洲地区丰富的自然禀赋与农业资源,该地区的已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本文首先介绍了黄三角地区现行的农业科技信息扩散-吸纳模式,并依据东营市垦利县9个乡镇进行的农户调研数据,就农户对农业科技信息的获得途径、科技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了反馈分析,从而为优化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科技信息建设提供了改进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40.
黄河三角洲地区冬枣吸收根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52-11952
调查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几处不同冬枣园的吸收根数量周年变化生长情况,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冬枣吸收根周年生长动态变化规律和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丰产因和粗放园的吸收根周年生长变化趋势相近,生长曲线为单峰曲线,均在8月上旬出现1个高峰;丰产园和粗放园的吸收根都集中分布在0~60cm的土层;丰产园各层各时期吸收根的数量均高于同层同时期粗放园的数量。丰产园吸收根发根早、数量多,且在3月底至4月中旬,增长迅速。粗放园吸收根发根晚、数量少,前期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