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篇
  1篇
综合类   49篇
水产渔业   6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采用文献查阅、海域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国内外海洋牧场的发展与现状,分析广东人工鱼 礁、增殖放流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建设历程,海洋牧场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广东建有 50 座 生态型人工鱼礁区、3 个大型人工鱼礁示范区、1 个地方人工鱼礁区和 15 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合计海域 面积 1 499.68 km2 ,建造投放礁体 200.4 万空 m3 。目前广东海洋牧场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发展理念和认识不统一、 用海海域权责不清、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缺乏、科技化程度低、产业化开发受限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广东海 洋牧场发展的对策:坚持生态优先,加强多部门统筹协作;创建有利于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突破海域权属 问题;建立广东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广东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因地制宜建 立广东海洋牧场产业化模式。了解广东海洋牧场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探究海洋牧场产业的发展对策, 可为广东海洋牧场有效管理、高效可持续开发,以及实现广东海洋牧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人工鱼礁模板的附着生物群落特征,于2014年8月对大亚湾圆洲岛已投放的鱼礁模板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和鉴定出附着生物39种,黑缘牡蛎(Ostrea nigromarginata)占据附着生物优势种的绝对地位;经过表面处理的混凝土模块的附着生物生物量及丰度较高,而红砖、花岗岩板和未经表面处理的钢筋混凝土模板的附着生物生物量及丰度都很低;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和丰度与其群落特征的变化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3.
采用12 种不同方法保存盐度为32 的高盐度海水水样中的4 种氮磷营养盐(NH3-N、NO2-N、NO3-N、 PO4-P),使用FIAstar5000 营养盐流动注射分析仪对4 种营养盐在9 d保存期内参数值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 明,不同保存方法间存在差异,每种营养盐的最佳保存条件不同。9 d 试验期内,水样中NH3-N 的变化趋势较大, NH3-N 和PO4-P 的含量呈减小趋势,NO2-N、NO3-N 的含量略微上升。水样中加氯仿对氮营养盐(NH3-N、NO2-N、 NO3-N)的保存效果较好,加甲醛对磷营养盐(PO4-P)的保存效果较好。综合考虑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得出 了4 种营养盐9 d内最适保存条件:常温下加5译氯仿,NH3-N 的保存效果能稳定在80%以上;在-20益加1译氯仿 时,NO3-N 的保存效果最好,9 d内稳定性都在95%以上;在-20益或4益下加5译或1译氯仿,NO2-N 在9 d内都能稳 定在95%以上;4益下加5译甲醛时,PO4-P 的保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4.
使用增殖放流中常用的挂牌标志法、荧光标志法、剪鳍标志法对卵形鲳鲹、紫红笛鲷和黑鲷3种鱼,在10 mg/L和20 mg/L浓度的丁香酚溶液下分别进行标志.通过在模拟鱼类自然生活环境下观察鱼的行为,统计存活率和脱标情况来确定两个麻醉浓度和3种标志方法对3种鱼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g/L丁香酚对鱼苗的影响比20mg/L丁香酚小.对比存活率和标志成功率可知,卵形鲳鲹鱼苗适合在10 mg/L丁香酚下进行荧光标志,紫红笛鲷鱼苗和黑鲷鱼苗适合在10 mg/L丁香酚下进行剪鳍标志.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珠江口浅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增殖的生态背景,为开展南海近海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2011~2014年珠江口浅海的调查资料,对鳓鱼(Itisha elongata)、银鲳(Pampus argenteus)、乌鲳(Fornio niger)、斑点马鲛(Scomberomorus guttatus)、线纹舌鳎(Cynoglossus lineolatus)、宽体舌鳎(Cynoglossus robustus)、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三线舌鳎(Cynoglossustrigrammus)8种经济鱼类样品的食物关系、营养级、食性类型的季节性差异和营养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珠江口浅海8种经济鱼类可分为3种食性类型:以浮游生物为主,兼食底栖生物和小型游泳动物的食性类型有鳓鱼、银鲳和乌鲳;以底栖生物为主,兼食浮游生物和小型游泳动物的食性类型有线纹舌鳎、宽体舌鳎、三线舌鳎和半滑舌鳎;以小型游泳动物为主,兼食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的食性类型有斑点马鲛.在营养级方面,珠江口浅海8种经济鱼类按食性可归属于3个营养级:杂食性鱼类属于第二营养级(鳓鱼),低级肉食性鱼类和中级肉食性鱼类属于第三营养级(银鲳、乌鲳、线纹舌鳎、宽体舌鳎、半滑舌鳎和三线舌鳎),高级肉食性鱼类属于第四营养级(斑点马鲛).[结论]桡足类、糠虾类、长尾类(细螯虾)、磷虾类和小型游泳动物(包括幼鱼)在珠江口浅海经济鱼类食物网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该海域中心渔场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6.
赵漫  余景  陈丕茂  冯雪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6):1025-1031
【目的】了解深圳鹅公湾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人工鱼礁的生态效果评估、近海资源增殖和养护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2012和2013年对深圳鹅公湾海域生态环境的综合调查资料,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综合指数法评估深圳鹅公湾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结果】2012~2013年鹅公湾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综合健康状况处于较健康和健康状态,综合健康指数(EHI)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影响其健康状况的主要因子是有机污染指数。鹅公湾海域人工鱼礁区的综合健康状况优于对照区,其中,人工鱼礁区的浮游植物密度、底栖生物生物量、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标均处于健康状态,富营养指数、石油类污染指数、浮游动物生物量指标处于较健康状态,有机污染指数、鱼卵仔鱼密度和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处于亚健康状态。【结论】深圳鹅公湾海域生态系统处于较健康到健康状态,受有机污染指数、鱼卵仔鱼密度和游泳生物资源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投放人工鱼礁有助于改善鱼卵仔鱼密度和底栖生物资源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7.
[目的]调查并分析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水质情况。[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富营养化水平评价法对2014年3、6、9和12月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水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2014年各调查时期各站位表层和底层海水溶解氧(DO)、活性磷酸盐(PO4-P)含量、表层海水石油类含量均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COD)含量绝大多数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9、12月各调查时期底层海水无机氮含量均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均有个别站位无机氮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各调查时期表层和底层整体水质均达到了Ⅰ级,整体水质良好;该海域各调查时期各站位表层和底层海水均处于贫营养化状态。[结论]该研究可为大亚湾中央列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为详细了解中华白海豚骨骼的特征,将收藏于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1副中华白海豚标本,经过解剖→取骨→煮制→酒精脱脂→汽油脱脂→漂白→串制骨骼等步骤制取骨骼标本,对其骨骼系统作较为全面的测量,并对测量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白海豚V型骨最大高、最大宽和最大厚等尺度均呈现先逐渐变大,后逐渐变小的特点;胸椎质量与椎体长之间存在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R2=0.864 1);尾椎质量与椎体高之间、质量与椎体长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幂函数关系(R2=0.964 6,R2=0.912 8);尾椎质量与椎体宽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指数关系(R2=0.970 9)。二次函数能很好地拟合V型骨质量与最大高之间的数学关系(R2=0.754 6);左、右肋骨完全对称;左、右胸肋完全对称。  相似文献   
39.
基于2012年2~3月南海中部鱼类资源声学调查资料,利用Echoview系统中虚拟变量模块的功能,探讨扣除背景噪声对声学映像、单脉冲回声信号图、海里面积散射系数(NASC)和体积反向散射强度(Sv)的影响。结果显示,背景噪声对120kHz数据的干扰明显强于38kHz;随着水深逐渐增加,扣除背景噪声后,120kHz声学映像变化亦比38kHz更加明显;扣除背景噪声时,换能器表面1m处的Sv值在不断改变过程中,相同水层中不同频率数据的NASC和Sv的变化差异明显,其差异程度因具体水层而异,相同频率数据在不同水层的NASC和Sv的变化差异亦明显。分析认为,扣除背景噪声非常必要;本研究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排除背景噪声,是提高资源评估准确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0.
根据2011年~2012年南澳岛北部海域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栖息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等生态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水团变化对浮游动物分布的影响。研究海域内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50种。浮游动物生态类群以暖水沿岸种、暖水外海种和暖水广盐种3个类群为主,群落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动物密度年均值为144.67个·m-3,季节变化呈双峰型,生物量年均值为98.67 mg·m-3,季节变化呈单峰型。海区内浮游动物优势种以近岸种为主,其中,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是唯一全年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浮游动物生态特征呈现典型的亚热带海湾生态学特性,其变化规律与该海区外海暖水、闽浙沿岸流以及径流冲淡水等水团的季节性消长相关,尤其是近岸径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