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8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土壤剖面中矿质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基础,选择不同利用年限的坡地果园分析了矿质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化肥投入显著提高了硝态氮在100~200cm土层分布与积累。随着果园利用年限的延长,土体剖面硝态氮的积累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但施肥不影响铵态氮在土层的分布特征。坡地果园中化肥的挖沟深施,长期的氮肥投入和果园土壤水分的逐渐耗竭降低是产生硝态氮深层积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北京鸭具有优良的特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优秀水禽品种,以北京填鸭为原料的“北京烤鸭”烤鸭味道香美,享誉国内外。填鸭皮下脂肪厚与胸肌肌内脂肪含量高是“北京烤鸭”外皮焦黄香脆以及肉质细嫩滑润的必备条件。北京填鸭生长后期填饲大量以玉米为主,主要目的是快速沉积脂肪。近年,随着北京鸭育种科技水平和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其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填饲初期体重、填饲期与饲料营养水平都进行了调整,本试验通过研究北京填鸭生产中三种不同的饲喂方式对其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寻求最佳的饲喂方法,为北京填鸭的生产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33.
旱地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利用长期肥料试验资料研究了土壤氮素平衡、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NUE)为30.9%~65.8%,平均53.6%;土壤硝态氮累积率2.3%~44.1%,平均13.2%;氮素表观损失率25.0%~42.7%,平均33.2%。一般情况下,氮素盈余值与氮肥用量呈正相关,与磷肥用量呈负相关;土壤中硝态氮的数量与氮素盈余值呈正比,与氮肥利用率呈反比。黄土旱塬地区,小麦在经济合理施氮条件下,氮素盈余值为13.79 kg/hm2,硝态氮累积量为23.00 kg/hm2,说明过量施用一定数量的氮肥对保持作物生产力和土壤氮素营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4.
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减量施氮(N)对雨养区春玉米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土壤硝态氮(NO-3-N)残留的影响。试验于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供试作物为春玉米,半覆膜种植,设常规施氮(N200)和减量施氮(N150)2个处理,定期测定土壤矿质N和氧化亚氮(N2O)气体含量。结果表明:虽然N150处理较N200处理施N量减少了25%,但玉米产量无显著变化(P>0.05),三年平均为13.4(N200)、13.3(N150)t·hm-2;N150处理N2O累积排放量较N200处理降低24.3%;N200处理0~200 cm土壤剖面NO-3-N残留量平均为210.2 kg·hm-2,N150处理则低至115.1 kg·hm-2;N200和N150处理的生育期耗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渭北雨养农业区,春玉米在常规施N的基础上减量25%,不仅能维持作物产量,还能有效降低N2O排放和NO-3-N的残留。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果园土壤呼吸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退耕还果条件下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碳源汇功能变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以盛产期果园为对象,利用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Li-COR,Lincoln,NE,USA)连续3 a原位监测了土壤呼吸、土壤水分和温度变化,分析了土壤呼吸的季节性和年际间的变化及其与水分、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异特征:最高值出现在雨季(7—9月),3 a分别为3.14,3.98,4.71μmol/(m~2·s),最低值出现在11月后,3 a依次为0.99,0.88,0.69μmol/(m~2·s);年际间累积呼吸量变异约21%。土壤呼吸与温度呈显著指数关系,而不同水分状况下土壤呼吸及温度敏感性(Q_(10))不同,当土壤水分含量11.12%时,土壤呼吸为2.01μmol/(m~2·s),当土壤含水量变化于11.12%~23.63%之间时,土壤呼吸为2.24μmol/(m~2·s),当土壤含水量23.63%时,土壤呼吸则为1.38μmol/(m~2·s);相应地不同水分条件下Q_(10)值分别为1.57,1.63和1.38。[结论]土壤水分显著影响黄土区苹果园土壤呼吸和Q_(10),研究结果为黄土区果园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估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6.
在黄土丘陵区选择从耕地、草地、灌木林到乔木林样地,不同样地内设立1 m × 1 m(乔木10 m×10 m)的样方,分析样方内凋落物积累量、碳氮含量、土壤有机碳(SOC)和可溶性碳(DOC)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天然草地、灌木林、乔木林凋落物积累量依次为5.3,12.1和32.4 t·hm-2;但人工灌木林和乔木林的凋落物积累量分别为6.7和11.4 t·hm-2,分别是天然灌木林和乔木林的1/2和1/3.随着植被的恢复,天然植被凋落物的C/N高于人工植被(刺槐林除外).与耕地SOC(4.67 g·kg-1)相比,天然灌木林地SOC提高5.9倍,人工灌木林地提高1.8倍;天然乔木林地提高8.0倍,而人工乔木林地仅提高4.0倍.凋落物积累量与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2>0.83),但20 cm以下线性相关关系不显著.凋落物积累量与0~10 cm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2>0.893),与10~60 cm土层线性相关关系不显著,与80~100 cm土壤可溶性碳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7.
不同地形条件下青藏高原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高寒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储量的变化研究,可为东部农田SOC对气候和管理措施的响应提供预警信息。针对西部高原县域尺度上典型的地貌类型和土壤类型,对其耕层和剖面SO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青海省乐都县农田耕层(020 cm)SOC的变化范围为4.38 g/kg~20.81 g/kg,均值为11.29 g/kg,且不同土壤类型上表现出黑钙土(16.15 g/kg)>栗钙土(10.53 g/kg)>灰钙土(9.50 g/kg)的趋势。地形对耕层(020 cm)SO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深层(20100 cm)SOC因地形存在显著差异,在峁坡上,黑钙土、 栗钙土和灰钙土的深层(20100 cm)SOC分别比同种土壤类型的谷底深层土壤提高了111.5%、 62.5%和66.3%。农田SOC的垂直分布也因地形存在差异,同一种土壤类型在谷底其耕层(020 cm)SOC含量均比深层(20100 cm)高,峁坡上其深层(20100 cm)比耕层(020 cm)高,黑钙土、 栗钙土和灰钙土在谷底其耕层(020 cm)SOC含量分别比同一土壤类型的深层(20100 cm)土壤提高18.7%、 24.3%和153.5%,黑钙土、 栗钙土和灰钙土在峁坡上其深层(20100 cm)SOC含量分别比同一土壤类型耕层(020 cm)提高46.9%、 8.0%和1.0%。这一结果可为准确估算青藏高原农田SOC的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施氮水平对黄土旱塬区小麦产量和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施用氮肥是雨养农业区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碳(SOC)、氮[TSN(Total soil N)]含量的重要养分管理措施。利用长期田间试验(1984~2007),定量评价了常规耕作条件下5个施氮水平N 0(N0)、45(N45)、90(N90)、135(N135)和180(N180)kg/hm2处理下,小麦子粒产量、SOC、TSN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研究了施氮水平对黄土旱塬区旱地小麦产量、SOC和TSN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984~2007年期间,N0、N45、N90、N135和N180处理小麦产量的平均值依次为1.2、2.4、2.9、3.2和3.4 t/hm2;N0处理的小麦产量随试验年限而降低,年降低幅度达67 kg/hm2(P0.001);但增施氮肥后降低趋势得到显著控制,当施氮水平提高到N 90 kg/hm2时,产量随年限呈现出缓慢升高的趋势。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地上部氮肥利用率由40%(N45处理)降低到28%(N180)。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SOC含量随年限呈缓慢升高趋势。23年后(2007年),N0、N45、N90、N135和N180处理下,0—20 cm土层SOC储量依次为16.9、18.2、18.7、19.0和19.1 t/hm2;TSN储量依次为2.03、2.16 、2.24 、2.34和2.37 t/hm2。施氮水平与产量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R2=0.993)。产量与SOC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97)。增施N 1 kg/hm2,小麦产量可提高29 kg/hm2,SOC提高1.2 kg/hm2,TSN提高0.13 kg/hm2。根茬还田量的增加是导致黄土旱塬区SOC和TSN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渭北泥炭资源在栽培基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人工栽培基质中基质配比问题,采用生物试验的方法,对陕西彬县的泥炭、陕西铜川的油页岩、陕西关中土粘化层土壤,进行不同比例的配合后,再对配合基质设制不同处理,进行作物的室内栽培试验,通过生物量、生物性状(根冠比)、及产量分析来判断基质配比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泥炭比例的增加,小青菜的产量增加,泥炭量达到一定值后,随着泥炭量的增加,小青菜的产量反而降低;泥炭与<1 mm粘土配合(PS)处理中,PS3处理(泥炭∶粘土为3∶1)小青菜地上部分产量最大;在泥炭与7~10 mm粘土配合(PB)处理中,PB2处理(泥炭∶粘土为2∶1)小青菜地上部分产量最大;对小青菜根系生物量来说,在泥炭和粘土比例较小时,小颗粒粘土处理的根量明显高于大颗粒粘土处理,在泥炭和粘土的比例较大时,大颗粒处理高于小颗粒处理.对油页岩处理而言,在泥炭量较少的配合基质中加入8%的油页岩能起到良好的增产作用;而在泥炭含量较多时,对小青菜产量的影响是负面的;石灰处理对小青菜地上部分产量影响都是负面的,但是对小青菜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基本是正面的.高温处理对小青菜地上部分产量的影响基本上都是负面的,对小青菜根系的生长也基本是起负作用的.根冠比达到某一适宜值,即作物的根与地上部分的比例适中时,才有益于作物地上部分的生长.试验中小青菜的根冠比为0.04或0.07~0.08时,小青菜的经济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40.
黄土高原沟壑区果园还耕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在塬面、梁地和坡地三种地貌类型上,分别选取了盛果期果园、老果园和退耕还田等3种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测定土壤0~400 cm(塬面0~600 c m)水分含量分布,研究果园的利用管理方式变化对土壤剖面中水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梁地和坡地上,盛果期果园、老果园土壤水分含量均接近作物凋萎湿度(10%);塬面上,盛果期果园、老果园土壤水分含量为15%.退果4年的耕地、坡地0~4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显著增加,梁地和塬面虽有增加但与老果园相比,剖面储水量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退果4年耕地、坡地和梁地剖面中的60~140 cm和220~400 cm含水量提高最显著,塬面上22 0~600 cm土层中水分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