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4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9篇
  263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比较分析保护性耕作农田与柠条带状配置修复退化草地的防风蚀机理和防风蚀效果,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及相关配套设备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寒旱区的保护性耕作农田、传统旱作农田和退化草地、柠条带状配置草地进行风蚀风洞原位测试,研究其风速廓线、输沙通量等风沙运动规律,分析保护性耕作农田、柠条带状配置草地的防风蚀情况。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农田、柠条带状配置修复草地的输沙通量随地表高度的变化呈"C"字形分布,有别于传统耕作农田和退化草地的输沙通量随地表高度的增加按指数规律迅速衰减;保护性耕作农田、柠条带状配置草地的防风蚀机理,主要在于保护性耕作农田的直立残茬和柠条带状配置可对近地表风速产生阻挡、分解、疏散作用,从而使近地表风速造成不同程度削弱;当风洞中心风速为11 m/s时,在距地表50 mm处保护性耕作农田相比传统耕作农田的风速降低率达86.44%,柠条带状配置草地相比退化草地的风速降低率为70.69%,近地表风速的降低是保护性耕作农田和柠条带状配置草地有效防治土壤风蚀的根本原因;保护性耕作农田和柠条带状配置草地的风沙流主要活动在距地表40 cm高度以下,占总输沙量的90%左右,而对照传统耕作农田和退化草地的风沙流则主要活动在距地表20 cm以下,占总输沙量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32.
苏尼特右旗草原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6):124-130
以苏尼特右旗某草原采矿区的气象资料及采矿区周边草原表层土重金属含量为依据,分析该草原矿区输沙势能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以尾矿库为中心的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即主要输沙势方向的下风向,重金属铜污染是导致该草原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常年的主导风向对尾矿库周边草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影响显著。苏尼特右旗受风蚀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应该加强对尾矿区的底泥和矿渣的苫盖措施,防治风、水蚀加剧对草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输沙势较大的上风向要建植防风林带或沙障,对输沙势较大的下风向要采取生态修复措施,不同的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根据区域特征结合生态恢复建议进行生态恢复,保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保障人畜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33.
为阐明准东地区土壤风蚀现状及影响因子,通过实地采样,结合气象、土地利用数据、DEM、遥感影像,从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以及植被盖度4个方面进行分析,利用GIS平台结合WEQ经验模型对各因子叠加计算的土壤风蚀状况进行分级,并对各侵蚀等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土壤及植被盖度共同影响该区域的土壤风蚀状况。受各因子的影响,准东地区风蚀分级状况比较明显,侵蚀强度由南向北呈增强趋势,主要表现为重度侵蚀,占研究区面积的43.02%。该区域平均侵蚀模数为4 470.64t/(km2·a),风蚀量达9 969.53万t。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137 Cs示踪法推算的风蚀模数与模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137 Cs示踪法估算值间的平均相对误差7.78%,证明该模型在研究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4.
黔西高原侵蚀性降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侵蚀性降雨的特征与土壤侵蚀的研究密切相关。利用径流小区观测法以及黔西高原地区典型小流域的降雨、径流与泥沙资料,对黔西高原地区侵蚀性降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雨总动能(E)和最大60分钟雨强(I60)的乘积是研究区降雨侵蚀力(R)的计算指标;(2)中雨以上降雨事件的产沙量约占总产沙量的99.5%,6次暴雨事件的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79.4%。对大雨以上等级降雨事件的土壤侵蚀模数与降雨特征拟合分析得到:M=1.319EI60以及M=0.328PI60;(3)降雨侵蚀力大于500 MJ·mm/(h·hm2)等级的降雨事件的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73.6%,对降雨侵蚀力大于100 MJ·mm/(h·hm2)等级的降雨事件的土壤侵蚀模数与降雨特征拟合分析得到:M=1.269EI60以及M=0.324PI60;(4)降雨集中时间在1~6h的降雨发生概率大,且泥沙侵蚀量大。6月、7月份降雨事件的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78%左右,汛期(尤其是6月、7月份)的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6月、7月份降雨事件的土壤侵蚀模数与降雨特征拟合分析得到:M=1.378EI60以及M=0.346PI60。  相似文献   
35.
农田耕作措施对近地表风沙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北方传统耕作模式的犁耕、耙磨及磨平整地措施对农田近地表风沙活动影响显著。通过对春季半干旱沙区农田风沙活动的观测,本文对犁耕、耙磨磨平两种处理下近地表0~60 cm内输沙率和风沙流结构随田块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耙磨磨平处理破坏了犁耕在农田地表形成的非可蚀性土块结构,使近地表0~60 cm内输沙率增大,在强沙尘事件中增加幅度可达数10倍。犁耕地表上输沙率随田块长度的增加呈指数关系递增,而耙磨磨平后风沙流发育的饱和路径长度减小,在强沙尘事件中近地表输沙率随田块长度的增加而递减。此外,上风向处犁耕地表低层输沙比例(Q0-10/Q0-60)小于耙磨磨平地表,且随田块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而耙磨磨平后风沙流结构随田块长度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6.
福建省花岗岩坡地沟谷侵蚀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考察和定点径流泥沙资料,对花岗岩坡地沟谷侵蚀动力机制、径流泥沙运行规律、发育过程、侵蚀模数等进行定量分析。指出浅沟在坡地折坡处是引发切沟发育的主要地段,是浅沟治理的重点部位。崩岗沟发育地区土壤侵蚀模数大,是花岗岩坡地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7.
本文是李寅生同志原在北京林学院作生产实习时,运用数学方法探求林草地截滤泥沙的定量的尝试。这是其中数理推导部分的摘要。  相似文献   
38.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非点源污染研究过程中 ,土壤流失量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选择地形、植被、降雨量等因子 ,对松花湖流域常山地区土壤流失量进行了估算 ,并讨论了地形、植被等因子在土壤侵蚀中的影响 ,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9.
对乌兰布和沙漠新月形沙丘表面风速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沙丘迎风坡气流加速量主要和沙丘坡面形态、迎风坡前来流风速有关,迎风坡风速放大率介于1.02~1.59之间。近地面风速和输沙强度由坡脚至丘顶总体呈递增趋势,丘顶风速和输沙率最大,到背风坡因涡流作用,风速由丘顶至坡脚减小,输沙率锐减,相对于丘顶的风速率变化在0.17~0.49之间。由于输沙率与起沙风速的立方成正比,因而风速在迎风坡上向丘顶增加时,丘顶区域的输沙率(相对于坡脚)将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40.
防治陡坡桑园严重水土流失的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防治陡坡桑园严重的水土流失,通过4种种植模式对比试验分析查明,实施茶桑间种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陡坡桑园土壤侵蚀严重的问题,其多年平均侵蚀模数由原来的1000t/(km2 ·a)左右,减少到100t/(km2 ·a)左右。建议推广应用这一模式,对严重水土流失的陡坡桑园加以改造,以促进山区坡地开发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