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牛樟资源保护现状及繁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樟是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研究牛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繁育尤为重要。分别从生物学特性与分布、种质资源、濒危因素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对牛樟的种质资源和繁育进行综述,总结了牛樟的资源保护现状与无性繁殖中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2.
【目的】筛选影响橄榄鲜食品质的关键代谢物,探究橄榄鲜食品质差异的可能代谢机制。【方法】以4个高接换种橄榄品种(系)果实为试验材料,高接砧木为‘惠圆’,采用感官评价进行鲜食品质评价,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技术进行代谢物鉴定及KEGG通路分析,探究果实成熟过程的代谢变化。【结果】4个品种(系)橄榄果实鲜食品质的感官评价结果差异显著,‘甜榄1号’‘东山长穗’鲜食品质好,‘惠圆’‘子阳1号’鲜食品质差;4个品种(系)橄榄果实共鉴定到15类651个代谢物,其中初级代谢产物6类277个,次级代谢产物9类365个;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与差异倍数筛选出26个影响橄榄鲜食品质的特征差异代谢物,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6个)、有机酸(2个)、脂质(2个)、酚类化合物(16个),其中酚类化合物包括酚酸(3个)、黄酮(3个)、黄酮醇(2个)、黄烷醇(3个)以及水解单宁(5个),并结合橄榄成熟过程建立了造成鲜食品质差异的代谢网络,鲜食品质好的橄榄在L-天冬酰胺与N,N-二甲基甘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上积累较高,体现在鲜食口感上与回甘度有关;鲜食品质差的橄榄在水解单宁(二酰基诃子酰基葡...  相似文献   
33.
王威  严丽  谢倩  陈清西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7):1406-1412
本研究以‘硬丝’杨梅为试材,比较预冷前后进行1-MCP处理,及贮藏温度对杨梅采后贮藏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预冷结合1-MCP处理,可延缓贮藏期间杨梅果实单果重、硬度的下降,抑制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呼吸强度的上升,延缓贮藏6 d内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但对延缓花色苷含量降解效果不明显。预冷前或后进行1-MCP处理,在延缓果实品质劣化方面并无显著差异。预冷处理可有效降低果实入库时的呼吸强度,但需结合1-MCP处理才能有效维持贮藏期间果实呼吸强度处于较低水平。预冷后1-MCP处理,杨梅果实可贮藏于7 ℃中5 d,出库后,货架期可达5 d,腐烂率<10%,与贮藏于4 ℃中无显著差异,可有效降低冷库能耗成本,贮藏效果优于预冷前1-MCP处理。考虑生产实际,杨梅采后处理应及时装箱,加冰壶,置于4 ℃预冷处理,冷藏运输应控制在5 h以内。入库前使用7 μL/L的1-MCP于4 ℃冷库中熏蒸18 h。贮藏期可置于4~7 ℃冷库中贮藏5 d,于第6天上架销售,货架期可达5 d,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布福娜种子出苗率和苗木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浸种溶液、浸种时间和处理方式进行三因素析因设计,应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组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处理方式对地径影响不显著,浸种时间对出苗率影响仅呈现显著水平,药剂种类与浓度、浸种时间和贮藏方式三主因素对各指标均呈现差异极显著水平。[结论]隶属函数法得出用1%CaCl2+100 mg/L GA3溶液处理,处理时间为12 h,且采用低温沙藏的方式储藏,可显著提高布福娜种子的出苗率以及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35.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并且要与全社会的价值系统相适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学生工作应以坚持"人本"理念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主为重要手段,以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和谐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追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6.
选取不同品种(系)橄榄成熟果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296 314条序列,应用MISA软件进行SSR位点分析,获得86084个SSR位点,分布在70686条序列中,SSR在所检测序列中出现频率为23.86%,其中54735条序列含有两个及以上的SSR位点,占比达68.4%;橄榄转录组中SSR序列以复合型核苷酸、单核苷酸、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为主,三者占SSR总数的88.88%;单核苷酸、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中优势基元分别为A/T、AG/CT/TC/GA。以6个不同橄榄品系(种)为研究对象,对随机挑选的99对SSR引物进行有效性与多态性筛选,最终开发了53个有效性SSR分子标记,12个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利用开发的12个多态性EST-SSR标记对59份橄榄种质进行多态性评价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8个多态性位点,香农多样性指数平均0.876,多态信息含量平均0.426。利用混群模型分组、UPGMA聚类和PCA对59份橄榄种质进行群体结构分析,混群模型分析结果与UPGMA聚类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有类群上的交叉,但类群数有所不同,混群模型将其划分为3个类群;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  相似文献   
37.
探究橄榄种子休眠生理与层积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为橄榄及其他核果类果树种子休眠生理研究和种苗繁育提供参考。以未层积种子(层积0 d)为对照,对橄榄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每10 d一处理,共10个处理)的层积处理,研究橄榄种子在层积过程中营养物质、激素水平等生理生化变化,以及不同层积时间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层积处理缩短了橄榄种子发芽启动时间,对橄榄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层积90 d和100 d的橄榄种子发芽率最高,均为82.22%,比CK种子(53.33%)高54.17%,发芽指数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时间,层积100 d的橄榄种子发芽指数是CK的8.5倍(P<0.05)。层积能提高橄榄幼苗地上部生物量,以90、100 d处理的橄榄幼苗生长最好。橄榄种子的主要营养贮藏物质是粗脂肪(70.85%~81.67%),在层积过程中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新鲜橄榄种子(CK)中ABA含量较高(16.64 ng/g),而GA3未检测到。随层积时间延长,ABA与SA含量快速下降,GA3含量增加,IAA/ABA升高,利于种子休眠解除。层积处理橄榄种子有利于其营养物质达到萌发所需水平,加快内源激素变化,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地上部生长,以层积90~100 d最佳。  相似文献   
38.
【目的】酚类物质由于本身的涩味而影响果实的鲜食品质,探究不同品种(系)橄榄果实中多酚及与酚类代谢相关酶的变化规律,以期探究影响果实鲜食的酚类物质及关键酶。【方法】选用涩味明显的普通橄榄‘檀头23’及适宜鲜食的实生变异株系——涩味较淡、回甘明显的清橄榄‘马坑22’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动态变化和苯丙烷类3个代谢相关酶(PAL、C4H、4CL)和多酚分解相关酶(PPO、POD)的活性变化。【结果】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马坑22’总酚、鞣花酸、没食子酸甲酯与金丝桃苷的含量显著低于‘檀头23’(p 0.05),且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马坑22’酚类物质合成酶(C4H、4CL)活性显著低于‘檀头23’,酚类物质分解酶PPO的活性在成熟后期出现活性高峰且显著高于‘檀头23’,使得两个品种(系)中酚类物质含量出现明显差异。【结论】总酚及多酚组分间的含量差异导致普通橄榄和清橄榄苦涩味不同,其中鞣花酸、没食子酸甲酯与金丝桃苷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鲜食橄榄口感风味不同的重要影响因子;PPO、C4H、4CL活性的协调差异调控与橄榄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9.
为分析"红橘"种质资源,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33份"红橘"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 2.10e构建UPGMA树状图,从27条引物中筛选出14条,对33份"红橘"种质资源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14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0条,多态位点百分率80.53%。33份"红橘"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70~0.970之间。以遗传相似系数0.780为阈值,将33份"红橘"种质资源划分为7个组(A,B,C,D,E,F,G)。该研究结果表明33份种质资源遗传差异较大,ISSR能较好地将它们区分开,有助于福橘果实品质改良和福建省红橘种质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设林下附生、林下悬挂、林下床栽、大棚床栽4种栽培模式,对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的光合能力和品质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下栽培的铁皮石斛实际量子产量(Effective Quantum Yield of Photochemical Electron,Y(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lative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Rate,r ETR)、光化学淬灭(Photochemical Quenching,q P)、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半饱和光强(Ik)等光合能力指标均显著高于大棚床栽(p0.05),而大棚床栽的Y(NO)极显著高于3种林下栽培(p0.01)。说明林下铁皮石斛的光合能力、光饱和点均高于大棚床栽植株,且光保护能力更强。采收时,虽大棚床栽铁皮石斛的单株净重和茎长均极显著高于林下附生(p0.01),长势良好,但多糖含量低,品质不及林下附生栽培植株。这说明栽培模式显著影响铁皮石斛光合产物的分配且对其品质形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