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根据常规分离土传病菌的方法结合甘薯黑斑病菌的特性,对甘薯黑斑病菌进行分离.并用2种改良的DNA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与常用DNA提取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TAB法所获得的甘薯黑斑菌DNA质量最高,用该提取方法获得的高质量DNA为构建黑斑病菌基因组文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采用失重率法研究稻草还田10、20、30天稻草腐熟程度变化,筛选出适合定南县的秸秆腐熟剂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稻草还田后,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0~10天秸秆的腐解速度最快,而未施用腐熟剂的处理,秸秆在还田10~20天腐解速度最快。早稻稻草还田对下季水稻有增产作用,秸秆还田后施用腐熟剂的处理比不施用腐熟剂的增产效果更明显,增产幅度为14.08%~22.91%。  相似文献   
33.
2000年红色边疆农场投入40万元建成了50栋钢骨架水稻育秧大棚(长63.3m、宽6.0m,面积380.0m2),每个大棚都配套了微喷设备,实现了水稻育秧标准化.为充分利用水稻育秧大棚设备,该场进行了水稻育秧一种瓜-种秋菜的大棚综合利用尝试,降低了大棚的生产成本,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4.
分析了黑龙江省小麦生产状况、冬小麦发展历史以及黑龙江省北部垦区发展冬小麦种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1月和2月养鳖管理技术要点 下雪和刮风的天气较多,是全年最寒冷的时期.若采用双层塑料薄膜大棚越冬,应经常检查,发现破损,立即修补;在晚间也要用草毡等物覆盖大棚顶部;及时扫除棚顶积雪,以保持大棚的采光、增温,并关牢门窗及通气口,减少温度散失,但不要使棚温及水温升高到15℃~18℃以上(中华鳖的最低摄食温度),要保持较低温状态,使中华鳖在自然温度下过冬.每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应在1/4~1/3左右.对漏水较重的鳖池,要及时灌水,以免池水漏净而冻死池鳖.要在工作前制定全年生产计划,做好生产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36.
红薯又称地瓜、山芋等,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红薯在黑龙江省栽培较少,尤其是北部地区栽培更少,故价格较高.据笔者试验,采用适当的栽培技术,红薯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7.
1月和2月养鳖管理技术要点下雪和刮风的天气较多,是全年最寒冷的时期。若采用双层塑料薄膜大棚越冬,应经常检查,发现破损,立即修补;在晚间也要用草毡等物覆盖大棚  相似文献   
38.
北方春小麦由于生育期短、发育迅速、生长较快,使其对肥水的需求也与冬小麦有一定差别。北方春小麦若获得较高的产量,就必须根据春小麦的生育特性,结合当地农时的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肥水配置。笔者经过几年的试验,摸索出一套北方春小麦节水喷灌增产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供广大农民朋友借鉴。  相似文献   
39.
沙棘果是一种小型类浆果,由于富含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营养保健、增强人类体质的作用和药用价值,经济价值较高.近几年,北方地区兴起了种植沙棘的热潮.通过几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沙棘地里间种大豆,既能防除杂草,又能提高沙棘果的产量,同时还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