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6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林业   354篇
农学   340篇
基础科学   300篇
  255篇
综合类   2123篇
农作物   188篇
水产渔业   149篇
畜牧兽医   1128篇
园艺   355篇
植物保护   13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罗布麻对滩羊体重、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滩羊40只,随机均分为A、B、C、D 4组,分别饲喂营养水平相近、罗布麻添加量为0、5%、10%、15%的日粮,在试验第20,40,60天分别测定各组滩羊的血清生化指标并记录试验期滩羊体重,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并对其肉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第60天时,B组滩羊体重最高,其次是C组;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滩羊血清中三酰甘油(TG)含量降低,其中C组、D组显著低于A组(P 0. 05); C组、D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低于A组(P0. 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总体呈缓慢升高趋势;碱性磷酸酶(ALP)活性B组、C组、D组均低于A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B组、C组、D组均高于A组;随着罗布麻添加比例的提高,滩羊肉品质提升,其中C组熟肉率最高,失水率最低。说明在日粮中添加10%的罗布麻能够促进滩羊生长,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提升肉品质。  相似文献   
32.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1个编码NI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MiNI基因,并对不同来源的中性/碱性转化酶的分子特征及系统进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iNI基因开放阅读框为2034 bp,编码67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76.6 kDa,理论等电点为6.24;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NI二级结构α螺旋占38.85%,无规则卷曲占35.45%,伸展链占18.91%,β折叠占6.79%;MiNI具有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100结构保守域,与克里曼丁桔、龙眼、巴西橡胶树和番木瓜都具有一致的motif位点;MiNI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克里曼丁桔、龙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构建NI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与芒果遗传距离最近的是克里曼丁桔,最远的是玉米和枸杞。qRT-PCR分析显示,果皮MiNI基因表达量远高于果肉;花后10~40 d,果皮MiNI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花后40~100 d,果皮MiNI基因表达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水平;花后100~130 d,随着果实成熟,果皮MiNI基因表达量又显著上升;而花后10~40 d,果肉MiNI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至果实发育后期果肉MiNI基因表达量始终处于极低水平。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MiNI基因在芒果果实蔗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从分子角度阐明芒果糖代谢机理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3.
棕色棉是目前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天然彩色棉,相比普通白色棉,棕色棉普遍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的缺点,是制约棕色棉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者已从纤维色素合成、遗传规律、生理代谢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揭示棕色棉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规律。为高产优质棕色棉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对棕色棉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梳理棕色棉产量低品质差的原因,并介绍棕色棉产量和品质改良方面取得的进展,展望棕色棉下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4.
为云南保山烟区最佳播栽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播栽期对主栽品种云烟116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云烟116的株高、茎高、茎围、节距、叶片数、腰叶长和腰叶宽等农艺性状的变幅分别为100~114cm、90~104cm、8~11cm、4~5cm、17~19片、70~80cm和21~30cm;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等烟比例等经济性状的变幅分别为135.2~148.7kg/667m~2、3 520.61~4 117.50元/667m~2、26.04~27.69元/kg、50.12%~69.12%和31.20%~41.62%;随着播栽期的提前,团棵期、旺长期和第2次采烤后发生的气候性斑点病、黑胫病、花叶病、赤星病和野火病/角斑病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随移栽期的提前,C3F、B2F和X2F烟叶的外观及感官评吸质量均呈上升趋势。1月31日播种及4月27日移栽云烟116的整体表现最优,在提升烟叶质量的同时,其产值下降不明显,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36.
为探究一次性施加生物炭后对黑土区坡耕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效应,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设置CK(不施用生物炭)和BC(2016年施用75 t/hm~2生物炭,2017、2018年不再施用生物炭)两个处理,于2016—2018年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施入生物炭3年内,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第1年降低最明显,为3.87%,孔隙度和总有机碳、铵态N、有效P、速效K含量显著提高(P0.05),p H值则是施炭后前两年显著提高(P_(2016)=0.034、P_(2017)=0.038),分别提高了0.9、0.6,第3年与未施炭处理无显著差异(P_(2018)=0.067);施用生物炭显著提升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保水保土性能,土壤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均显著提高(P0.05),最大增长率分别为5.58%、4.78%、7.29%,年径流深和土壤侵蚀量显著降低(P0.05),年径流深最大减少量为4.92 mm,土壤侵蚀量最大减小率为5.71%;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P0.05),最大增长率分别为29.01%、16.92%。但生物炭对土地生产力的持续效应逐年减弱,随着生物炭施用年限的延长,BC处理土壤容重线性递增,p H值和总有机碳含量呈幂函数递减,孔隙度和铵态N、有效P、速效K含量线性递减,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线性递减,年径流深和土壤侵蚀量线性递增,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呈幂函数递减和线性递减。采用改进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模型和GM(1,1)模型测算并预测土地生产力指数,结果显示,BC处理的土地生产力指数均高于CK处理,但其值逐年下降,预计到2021年与CK处理十分接近,表明一次性施用75 t/hm~2生物炭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可持续5~6年。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生物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以质量130 g精品青砖茶为例,采用不同成型压力制作样品。样品的外观感官分析结果显示当砖面承受压力大于6 MPa,茶砖外形较好,随着压力进一步加大,成型效果进一步优化。外观近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五种不同处理下成品砖外观区分显著;化学成分测定结果显示,随着成型压力增大,成品砖的总体水浸出物呈升高趋势,在18 MPa出现拐点,儿茶素含量与压力大小关系不显著。综合结果表明青砖茶较优成型压力为12 MPa。研究为青砖茶为成型模具设计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2019-2020年舒城县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加比较试验的10个油菜新品种(组合)中,瑞香628、瑞红103、禾佳油5号、禾佳油6号、苏油1908丰产性突出,抗逆性、适应性好,适宜在本地区继续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9.
40.
羊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较容易感染细菌性病原,进而引发羊细菌性腹泻疾病,对羊的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无法对羊细菌性腹泻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严重时可导致患羊死亡,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重点围绕羊细菌性腹泻的诊断方式与治疗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