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18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研究以慈利县重点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生态连清技术体系,利用慈利县 2013 年森林 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及湖南慈利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长期监测的数据以及研究成果,对慈 利县重点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慈利县重点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按大小 排序为涵养水源(23.70 亿元 / a)>生物多样性保护(12.36 亿元 / a)>固碳释氧(6.68 亿元 / a)>净化 大气环境(2.46 亿元 / a >保育土壤(2.07 亿元 / a)>林木营养积累(0.30 亿元 / a),涵养水源功能是森 林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其价值量约占总价值量的 50%。按不同优势树种组分,栎类、灌木林生态服 务功能价值量相比于其他树种组较大,而针叶类树种虽然面积相对来说较小,但是它们的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并不低,可以考虑将部分阔叶林分改造为针阔混交林,以提升慈利县重点公益林生态服务价值。慈 利县重点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 47.57 亿元 / a,相当于当年慈利县财政总收入 9.01 亿元的 5.28 倍,表明公益林在改良生态环境、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以武陵山区小流域马尾松林、枫樟混交林、杜仲林和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其7.5、12.0、20.0 cm土层深度在典型降雨前后水分动态变化进行观测与分析,研究了林地土壤水分的日变化规律,从而为林水综合管理、流域科学治理以及森林多功能高效经营等提供科技支持。结果表明:1)所有观测时间内,在7.5和12.0 cm土层深度处,4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最大的均是杜仲林,其次是枫樟混交林,最低的是坡耕地,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20.0 cm土层深度处,杜仲林和枫樟混交林差异不显著,马尾松林与坡耕地差异显著;3个土层深度下,4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均为杜仲林>枫樟混交林>马尾松林>坡耕地。2)降雨前, 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均比较稳定,只在7.5和12.0 cm处缓慢减少;降水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是7.5 cm的马尾松林,其次是12.0 cm的坡耕地。3)降水前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与风速和大气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的含水量与湿度呈正相关关系。4)综合分析表明杜仲林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其作为生态经济型树种,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能力,可大面积示范推广有利于提高研究区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3.
腐熟堆肥回流对中药渣好氧堆肥进程及堆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腐熟堆肥回用对中药渣好氧堆肥腐熟效率及堆肥产品品质的影响,探讨堆肥过程中养分转化规律及腐殖质形态、组分、品质的动态变化,在工厂化条件下比较了中药渣自然堆肥与添加腐熟中药渣堆肥(质量分数10%)堆肥过程中碳氮磷硫和腐植酸类物质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腐熟堆肥比自然堆肥提前20 d进入高温期,且高温期平均温度高于自然堆肥5℃左右。较之自然堆肥,添加腐熟堆肥可以强化有机物降解,堆肥产品的总碳含量与C/N显著下降(P0.05),而全氮、全磷、全钾和全硫分别增加17.5%、17.8%、14.7%和9.4%;两个处理堆肥前后总腐植酸、游离腐植酸和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变化不大,但添加腐熟堆肥处理可提高腐植酸的活性,增加游离腐植酸(7.8%)及水溶性腐植酸含量(30.1%);堆肥过程胡敏酸组分不断增加,富里酸组分逐渐降低,添加腐熟堆肥处理可强化堆肥腐殖化进程,增加胡敏酸组分(15.2%),胡富比显著升高,堆肥产品的分子量、缩合度及芳构化程度提高。研究表明,腐熟堆肥回流能够显著促进中药渣堆肥腐熟效率,提高堆肥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3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以菜粕堆肥、猪粪堆肥和中药渣堆肥的3种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辣椒产量、土壤矿质态氮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施肥处理辣椒果实产量为2451.1-3301.5 kg/hm^2,均显著高于对照(CK,1700.8 kg/hm^2);3种原料堆肥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辣椒果实产量为2851.3-3301.5kg/hm^2,显著高于单施化肥CF,增产率为16.3%-34.7%。2)与CF和CK处理比较,3种原料堆肥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明显提高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改善了土壤供氮能力,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3)对各处理土壤DNA条带采用邻接法分析(Neighbor joining)表明,5个处理土壤样品共分为3大族群,CF与CK为一种族群,菜粕堆肥的有机无机复混肥(RCC)为另一种族群,猪粪堆肥的(PMC)和中药渣堆肥的有机无机复混肥(CMC)又属另一种族群。说明施入外源有机物质(菜粕、猪粪与中药渣)可能改变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而施入化肥对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5.
番茄抗晚疫病基因Ph-3的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番茄晚疫病由卵菌疫霉属的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侵染引起。病菌对番茄致病性强,侵染寄主后通过气流散发孢子,多次重复侵染植株,引起晚疫病爆发,对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1]。利用抗晚疫病资源,培育番茄抗病品种是降低晚疫病危害的有效途径。在野生番茄中发现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以3个大果型番茄杂交种F1代(‘1401’,‘1403’,‘卡莱’)的花药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果型番茄花药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长度以及花药长度呈正相关。较适番茄花蕾消毒方法为用70%酒精对番茄花蕾进行表面消毒30 s,然后再用加了0.1%吐温20的15%NaClO消毒7 min。3个供试番茄品种均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但不同番茄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其中,‘1401’番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19.67%。诱导培养基中添加30 g/L蔗糖能促进愈伤组织的产生,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浓度比为1:2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产生。较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urashige and skoog medium,MS)+0.5 mg/L IAA+1 mg/L 6-BA+30 g/L蔗糖+7 g/L琼脂粉。该研究为获得大果型番茄多倍体材料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菜粕堆肥、猪粪堆肥和中药渣堆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与无机复混肥等价格施入对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堆肥原料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小麦子粒产量(5838.8~6243.1 kg/hm2)为化肥处理(5880.4 kg/hm2)的99.3%~106.2%,差异不显著。猪粪处理和菜粕处理的小麦子粒的氮素累积量(分别为100.2 kg/hm2和95.8 kg/hm2)显著高于化肥处理(85.9 kg/hm2)和中药渣堆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84.5 kg/hm2);3种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氮肥回收效率和氮素利用率(包括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和氮素子粒生产效率)都高于化肥处理的氮肥回收效率和氮素利用率。对各处理土壤DNA条带采用邻接法分析表明,施入外源有机物质(菜粕堆肥、猪粪堆肥与中药渣堆肥)可以改变土壤的微生物细菌群落结构,而施入化肥对土壤的微生物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小。本试验条件下,施用3种堆肥原料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获得与施用化肥相当的小麦子粒产量,提高小麦的氮素回收和利用效率,改变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38.
根据湖南碳汇项目林主要类型,充分利用"八五"-"十二五"期间课题组自有成果,同时开展补充调查,以项目林28个主要建群种为研究对象,依据立地条件、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林龄等因素综合布设386个固定样地,按径阶组分不同的树高级选取目标径阶标准样木2 139株,实测标准木生物量,利用11种形式的生物量模型分别对各树种单株生物量进行拟合,得出拟合效果最优的单株生物量模型,通过评价与检验,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  相似文献   
39.
选取20头处于热应激环境的泌乳奶牛,随机分成A、B、C和D组4组,分别按剂量0.0(对照),4.0,8.0和16.0 mg/头静脉注射金属硫蛋白(MT),以探讨外源性MT对奶牛淋巴细胞凋亡、坏死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MT后,在51~60 d时,校正标准产奶量B、C和D组均显著性高于A组(P<0.05); 35 d时C组(8 mg/头)的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性低于B、D组(P<0.05),但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16 mg/头)35 d时凋亡率达到最大,随后(50~60 d)显著性下降(P<0.05);细胞的坏死率A组50 d时较1 d时显著下降(P<0.05),C组(8 mg/头)35,50 d时显著下降(P<0.05),但60 d时开始呈上升趋势(P>0.05),而D组(16 mg/头)坏死率呈现下降趋势,且在50,60 d时均显著低于注射MT之前的血淋巴细胞坏死率;35 d时,A组的线粒体膜电位值(ΔΨm)最高,但上升速度最快的是B组(4 mg/头),在35 d时显著高于20 d时的ΔΨm (P<0.05);50 d时A组和B组的ΔΨm不但不上升,反而下降,其中A组下降的速度更快,35~50 d C组(8 mg/头)保持基本恒定,60 d略有上升,D组(16 mg/头)1~35 d时逐步上升,50~60 d时保持恒定。在60 d时,ΔΨm与注射MT浓度呈正相关。说明外源性MT不仅能提高热应激状态动物的体质,还可让泌乳母牛从热应激状态平稳的过渡到热应激损伤修复状态,若注射8~16 mg/头,能抑制南方泌乳母牛夏季热应激引起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40.
以贵州北盘江的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和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为研究对象,在矩形水槽中设置由气压为14.7kPa,孔距为1.0cm、2.5cm、4.0cm,孔径为1.0mm、1.5mm、2.0mm所组成的9组气泡幕密度,采用单因子试验法研究不同密度的气泡幕分别对花鱼骨和白甲鱼的阻拦效果。结果表明,9种密度的气泡幕对花鱼骨和白甲鱼均有一定的阻拦效果,其中花鱼骨在密度Ⅲ(孔距1.0cm、孔径2.0mm)时阻拦效果最好,阻拦率为 (96.00±2.65)%。白甲鱼在密度Ⅱ(孔距1.0cm、孔径1.5mm)时阻拦效果最好,阻拦率为(95.33±3.06)%。本研究可以为物理屏障拦鱼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