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92篇
  免费   1032篇
  国内免费   2227篇
林业   5215篇
农学   5025篇
基础科学   6678篇
  2363篇
综合类   29886篇
农作物   2806篇
水产渔业   5892篇
畜牧兽医   15177篇
园艺   9528篇
植物保护   1881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608篇
  2022年   800篇
  2021年   973篇
  2020年   1301篇
  2019年   1365篇
  2018年   682篇
  2017年   1394篇
  2016年   1829篇
  2015年   2013篇
  2014年   4018篇
  2013年   3753篇
  2012年   4798篇
  2011年   4863篇
  2010年   4716篇
  2009年   5440篇
  2008年   6048篇
  2007年   5361篇
  2006年   5088篇
  2005年   4859篇
  2004年   2983篇
  2003年   3339篇
  2002年   3158篇
  2001年   2264篇
  2000年   1851篇
  1999年   1464篇
  1998年   1222篇
  1997年   974篇
  1996年   875篇
  1995年   855篇
  1994年   724篇
  1993年   669篇
  1992年   423篇
  1991年   623篇
  1990年   817篇
  1989年   523篇
  1988年   238篇
  1987年   179篇
  1986年   175篇
  1985年   118篇
  1984年   113篇
  1983年   92篇
  1982年   96篇
  1981年   74篇
  1980年   79篇
  1979年   57篇
  1978年   52篇
  1977年   59篇
  1974年   66篇
  1957年   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31.
为建立黑水虻幼虫与收集、输送、分离等机械工作部件间发生碰撞时的碰撞模型,基于黑水虻幼虫生物特性,应用Hertz弹性碰撞理论推导了黑水虻幼虫碰撞过程动力学方程,结合运动学方程原理构建了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的测定装置并进行了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测定试验。试验针对第5龄期的黑水虻幼虫,采用L16(44×23)混合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碰撞材料、材料厚度、下落高度、碰撞角、跌落方向、含水率等因素对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的影响,然后对碰撞材料、材料厚度、下落高度、碰撞角、跌落方向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获得了材料厚度、下落高度、碰撞角对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与回归方程,且方程的决定系数均不小于0.9427。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的因素影响由大到小为:碰撞材料、下落高度、碰撞角、跌落方向、碰撞材料厚度、含水率,其中含水率对恢复系数影响不显著。单因素试验结果可得:黑水虻幼虫与Q235钢、铝合金、有机玻璃、橡胶等碰撞材料间的恢复系数依次降低,随下落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材料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恢复系数随碰撞角的增大而整体呈增大趋势,且横向跌落方向大于纵向跌落方向。该文研究结果可为黑水虻幼虫收集、输送、分离等机械相关工作部件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决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enotypeⅡ,GCRV-Ⅱ)含量和滴度测定方法的选择问题,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fluorescent assay,IFA)三种方法来对GCRV-Ⅱ进行检测和含量测定,从特异性、敏感性、可靠性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来比较这三种方法对于GCRV-Ⅱ定量检测的差异。结果显示:qPCR、IPMA和IFA三种方法检测GCRV-Ⅱ的最低限分别为8.6、86和86拷贝/μL,qPCR的检测灵敏度比IPMA和IFA高一个数量级;特异性分析表明,qPCR、IPMA和IFA三种方法均只能检测出GCRV-Ⅱ型分离株,而其它病毒和未感染病毒的阴性对照细胞均为检测阴性,表明这三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3种方法分别检测60份已知临床样品,qPCR、IPMA和IFA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29/30)和100%(30/30)、100%(30/30)和93.3%(28/30)及100%(30/30)和100%(30/30);三种方法对于GCRV-Ⅱ的定量检测结果中病毒拷贝数和病毒滴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拟合曲线分别为:Y(IPMA,TCID_(50)/mL)=23.629X-536 174(qPCR,拷贝/mL)(R~2=0.996)、Y(IFA,TCID_(50)/mL)=20.318X-575 062(qPCR,拷贝/mL)(R~2=0.995)和Y(IPMA,TCID_(50)/mL)=1.161X-1 176(IFA,TCID_(50)/mL)(R~2=0.999)。结果表明,GCRV-Ⅱ病毒滴度的测定,除了用IPMA和IFA外,也可以采用qPCR方法通过测定病毒的核酸拷贝数来测算其病毒滴度。  相似文献   
33.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常德桃源县比较了瓦尔岗七星椒与13个外地朝天椒品种的田间性状,以确定瓦尔岗七星椒的品种改良方向。结果表明:瓦尔岗七星椒属晚熟品种,株形较高,果实为短牛角形,产量表现最差,为898.86 kg/667m2;在抗病性方面,高温高湿条件下瓦尔岗七星椒对疮痂病表现为感病、对疫病表现为中抗,总体抗病性较差,且极不抗倒伏。综合来看,18Z636、18Z623、17Z622、泰国艳红、七星旺和博辣天玉等6个品种相对较好;瓦尔岗七星椒在丰产性、商品性、抗病性等方面不具优势,但辣味方面优势明显,有待于品种改良,也可引进并示范栽培泰国艳红。  相似文献   
34.
35.
利用引进的锦州、沈阳、大连、鞍山4个产地朝鲜黄杨(Buxus microphylla var.koreana)种源进行播种试验,对幼苗出苗率、保存率、苗高、地径、分枝数、冠幅调查测量。结果表明:4个种源的出苗率、当年苗高、分枝数、冠幅均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差异不显著。沈阳种源播种出苗率最高,为75.48%;沈阳、大连种源当年苗高14.53 cm、14.08 cm,分枝数9.43条、9.21条,冠幅12.02 cm、10.00 cm,显著高于鞍山、锦州种源;苗木越冬保存率均在90%以上。沈阳种源表现最好。鞍山和锦州种源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36.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可以大大减少试验次数,得到不同因素水平的最优组合,从而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及工艺条件等,因此在科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表和图的形式对正交试验设计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正交性的意义、体现从向量信息不相关及向量内积计算的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及解释,以期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7.
通过田间调查,摸清临沂市藤稔葡萄病虫害发生种类。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针对主要病害种类,筛选出安全高效防治药剂,并研究制定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8.
为筛选出适宜盐城地区栽培的青菜品种,作者引进5个青菜新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火740与理想菘菜产量高、生长速度快、株型好,全生育期40 d左右,可在盐城地区作春夏季栽培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9.
作者以青岛地区黄瓜主栽品种玉龙为对照,对山东省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黄瓜课题组新选育的3个华南型黄瓜组合进行了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黄瓜品种的生育期差异不大,瓜条均为白绿色短圆筒形,心腔均较小;2013C661在单瓜重(204.06 g)、产量(前期产量1 161.46 kg/667 m2,总产量7 099.14 kg/667 m2)、抗病性、风味品质等方面均优于玉龙(ck),建议可在青岛地区推广种植;2013C699风味虽不及玉龙(ck),但单瓜重(182.96 g)、产量(前期产量1 196.09 kg/667 m2,总产量6 847.72 kg/667 m2)、抗病性均较好,亦具有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40.
为缩短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1号液体种生长周期,提高菌丝体产量,为大球盖菇液体种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试验以大球盖菇1号菌丝球干质量(Y)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得出玉米粉、MgSO4和VB1对大球盖菇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大球盖菇液体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得到大球盖菇1号最适液体培养基为蔗糖20 g·L^-1、蛋白胨6 g·L^-1、酵母膏2 g·L^-1、KH2PO43 g·L^-1、MgSO44.56 g·L^-1、玉米粉4.25 g·L^-1、VB12.43 g·L^-1,通过对模型进行验证试验,大球盖菇1号菌丝生物量为1.2154 g·150-1mL-1,较基础培养基相比生物量提高36.2%,且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观察值相符,相对误差约为1.9%,证明响应面法优化大球盖菇1号液体培养基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