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立体栽培各层草莓生长状况不一致的现状,为促进DA-6在草莓立体栽培中的应用,以日光温室双H型立体栽培的‘红颜’草莓为试材,测定分析双H型立体栽培架上下层的光环境,分析冬季叶面喷施DA-6对双H型立体栽培上下层草莓光合作用、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双H型立体栽培的草莓下层光环境较差,下层南部、中部和北部光环境差异较大。随着DA-6浓度的提高,DA-6处理双H型立体栽培草莓能够提高净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生长、增加草莓产量、改善果实品质,DA-6对上下层草莓光合作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20mg/L DA-6处理双H型立体栽培上层草莓,净光合速率比对照提高了13.0%,叶面积提高了18.0%,显著提高了叶绿素a、b含量、果实产量、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30mg/L DA-6处理双H型立体栽培下层草莓,净光合速率比对照提高了53.0%,叶面积提高了11.1%,显著提高了叶绿素a、b含量、果实产量、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0mg/L DA-6处理则产生了抑制作用,表明对于光环境相对较差的双H立体栽培下层草莓,适度喷施DA-6有利于促进草莓的光合作用、产量增加和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32.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重组突变体(HSVd D 15)是世界上报道过的仅有的一个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SVd)分子内重组突变体。为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本文分别构建了含有HSVd和HSVd D 15 cDNA加倍串联序列的重组质粒,并对其在指示植株四叶黄瓜上的侵染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仅在接种含有HSVd cDNA多倍串联序列重组质粒的黄瓜上检测到HSVd的侵染,在同样条件下接种了含有HSVd D 15 cDNA两倍串联序列重组质粒的黄瓜上未检测到子代类病毒。HSVd D 15的生物学活性还需通过改进接种方法或将其接种无毒的自然寄主李树苗木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为快速鉴定草莓病毒病种类以预防病毒病扩散,根据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SMoV)、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trawberry mild yellow edge virus,SMYEV)、草莓白化病毒(strawberry pallidosis-associated virus,SPaV)、草莓病毒1(strawberry virus 1,StrV-1)和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BrYV)的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这6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该多重PCR反应体系中,2×SanTaq PCR Master Mix用量为10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用量为4 μL,其中SVBV为0.25 μL、SMoV为0.50 μL、SMYEV为0.10 μL、SPaV为0.15 μL、StrV-1为0.50 μL和BrYV为0.50 μL,模板1 μL,ddH2O为5 μL,总体积20 μL。多重PCR反应程序设定为: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53 ℃退火30 s,72 ℃延伸120 s,最后72 ℃延伸10 min,循环数为35。该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可以达到107 copies/μL。该多重PCR方法可以同时实现6种草莓病毒的高效快速检测,为草莓病毒病的早期发现和针对性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4.
周君  陈宗玲  张琼  王红清 《园艺学报》2009,36(12):1717-1724
 以‘晚蜜’桃为试材, 果实于盛花后75 d套袋、盛花后144 d除袋, 以未套袋果作对照, 应用HPLC - MS技术对果皮中酚酸类和类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成熟果中分离、检测到了3种酚酸类物质, 8种黄酮醇类物质, 5种黄烷- 3 - 醇类物质和2种花色苷类物质。伴随果实成熟,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逐渐下降; 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 而后逐渐降低, 果实着色初期其含量骤然上升, 到成熟后期又急剧下降; 未套袋果在盛花后144 d已有花色苷积累, 套袋果除袋后果皮迅速合成花色苷。成熟期套袋果和未套袋果中的酚酸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没有差异, 但套袋果中花色苷类和黄酮醇类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套袋果, 其中套袋果的花色苷含量为未套袋果的1174倍。试验表明,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对光较敏感, 套袋显著抑制了这两类物质的合成, 但未影响成熟果中的含量, 套袋处理增加了成熟果中花色苷和黄酮醇的积累。桃果皮中的花色苷类物质代谢在果实发育早期向花色苷以外的各分支代谢方向进行, 果实着色初期同时积累黄酮醇和花色苷, 到成熟后期主要为花色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35.
利用玻璃化超低温技术脱除草莓斑驳病毒(SMoV)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携带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的‘红颜’草莓为材料,通过对玻璃化超低温脱毒技术中各程序的优化,建立适合‘红颜’草莓的茎尖玻璃化超低温脱毒体系。结果表明:1~2mm的茎尖在0.5mol/L蔗糖的预培养基预培养3~7d,室温装载处理60min,0℃玻璃化处理180min,液氮冷冻60min,40℃解冻2min,高糖溶液卸载20min后接种到MS+2.0mg/L 6-BA再生培养基上,成活率可达70%以上。再生培养60d后,随机选取20株再生植株,利用RT-PCR技术检测草莓斑驳病毒的脱毒效果,脱毒率为100%。利用该体系可以克服传统茎尖脱毒受茎尖大小的限制(0.1~0.3mm),并有效脱除草莓斑驳病毒。  相似文献   
36.
根际土壤中微生物DNA的有效提取是土壤微生物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的基础.研究对比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高盐抽提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预洗处理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法3种DNA提取方法对4个栽培地块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SDS高盐抽提法和预洗处理的PVP法从不同土样中提取的微生物总DNA片段长度大于23 kb,DNA均量分别达到32.94和43.06 靏/g;其中预洗处理的PVP法提取DNA的A260/A280和A260/A230比值平均为1.1623和0.8135,比SDS高盐抽提法(1.1238和0.5901)分别高出0.0385和0.2234,对土壤样品中蛋白质和腐植酸的去除效果较好;CTAB法提取的总DNA非常少.纯化后的DNA,分别采用细菌F341/R534和真菌FR1/FF390引物进行PCR扩增,成功获得细菌16S rDNAV3区和真菌18S rDNA目的片段,对其PCR扩增产物进行DGGE分析,4个土壤样品均得到清晰的DGGE图谱.草莓根际土壤微生物DGGE分析中DNA模板制备采用预洗处理的PVP法和SDS高盐抽提法均可成功获得,预洗处理的PVP法效果最好,而CTAB法制备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7.
北京地区草莓枯萎病病原的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鉴定近2年北京市草莓苗圃及生产园大发生的,给草莓种苗产业及生产者带来严重损失的草莓枯死萎蔫病症的病原以及采取适宜的防控措施,以发生枯萎病症的‘红颜’草莓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且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致病性测定,另外对病原菌做杀菌剂室内毒力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导致北京地区‘红颜’草莓枯萎病发生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 2)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百菌清与腈菌唑等杀菌剂能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38.
 将来自粟酒裂殖酵母的pac 1基因,导入原核表达载体pET-5a中,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其表达产物能够降解4种植物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Tobacco mosaic virus(TMV)、Rice black-streaked dwarf(RBSDV)和Rice dwarf virus(RDV)和3种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Coleus blumei viroid(CBVd)和Hopstunt viroid(HSVd)的dsRNA。将pac 1导入双元载体pBI121,并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以烟草(品种NC89)组培苗的叶片为受体材料进行转化,经过诱导愈伤、分化、再生和筛选培养,获得了50株Kan抗性植株,收获T1种子分别播种,对这些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PCR、PCR-Southern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pac 1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9.
摘要:以裂褶菌蛋为研究对象,用硫酸铵沉淀其蛋白,制成蛋白粗提液,研究其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性,和体外钝化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蛋白浓度达到100μg/mL时,诱导烟草抗TMV的效果较好,侵染枯斑抑制率可达74.11%±3.7%,对TMV的体外钝化作用的枯斑抑制率为70.05%±1.25%,表明裂褶菌蛋白粗提液通过诱导抗病性和对TMV的体外钝化作用达到了控制TMV的作用;裂褶菌蛋白粗提液对辣椒病病毒(CMV)具有很好控制作用,用100μg/mL的裂褶菌蛋白粗提液处理辣椒植株后,其对CMV的平均防效为66.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