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42篇
  22篇
综合类   13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藏灵菇发酵乳功能性及藏灵菇中益生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晓云  王昕  付丽丽  王茜 《农业机械》2012,(24):145-148
藏灵菇含多种可共生的微生物,包括乳酸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啤酒酵母等益生菌。用藏灵菇发酵得到的乳制品营养丰富,有改善肠道微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胆固醇和抗癌等保健作用,因此藏灵菇一直是乳品生产中研究的热点。藏灵菇作为天然的共生菌,菌种间没有拮抗作用,但其菌相极易失衡,菌粒的回收和清洗再利用过程繁琐,限制了其在工业化生产的应用。研究藏灵菇的菌相和藏灵菇发酵乳品的功能性,探讨藏灵菇发酵乳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将有利于功能性乳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32.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 nt的RNA分子,没有或少有编码蛋白的能力。LncRNA参与编码基因表达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能够直接调控靶基因的转录与蛋白的降解等,在基因组印记、转录调控及人类疾病等方面有着广泛功能。作者着重对LncRNA的特点、分类、作用机制及其在医学和家畜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最后对LncRNA在家畜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3.
分别采用水培和土培实验方法,研究了两种培养方式下砷对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生理生化的影响.将大叶井口边草分两组培养:一组置于0、5、20、50 mgAs·L-1含砷Hoagland营养液下,另一组置于0、50、100和200 mg As·kg-1土培条件下.培养14d后,测定叶片光合色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砷胁迫导致大叶井口边草叶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POD、CAT、SOD活性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砷浓度增加,无论水培和土培方式,相对于对照,叶绿素a、a+b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但叶绿素a/b无显著差异(P<0.05),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相似文献   
34.
利用6个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基因型×环境互作下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研究杂交粳稻谷粒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宽厚比的加性及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粒长、长厚比、宽厚比的显性效应达极显著水平,粒宽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平,粒宽的遗传存在显著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遗传相关分析表明,粒长与粒宽的加性和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与长宽比的加性和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粒长与粒厚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与宽厚比的显性效应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5.
试验设计了鲜奶奶质综合指标快速检测仪,针对离子选择性电极响应时间长的特点,采用多传感器并行处理和主从两级的电路结构,解决了指标检测的快速性与传感器响应时间长之间的矛盾。采集数百个样本进行了仿真和测试。9种典型样本的测试结果表明,利用所建模型检测正常鲜奶和掺入杂质鲜奶的结果均在要求范围之内,吻合较好,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6.
KAP基因家族角蛋白相关蛋白9.2(KAP 9.2)是超高硫角蛋白相关蛋白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可能在连接中间微丝角蛋白中起重要作用.研究通过DNA测序和PCR-RFLP技术对KAP9.2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AP9.2基因在286位存在T/C突变,该突变位点能够被Pst Ⅰ识别并切割,在785个内蒙古白绒山羊、212个陕北白绒山羊及239个奶山羊个体中均出现TT、TC、CC三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047,0.519,0.434;0.180,0.592,0.228;0.431,0.544,0.025 1.T和C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07,0.476,0.703和0.693,0.524,0.297.X2检验表明3个山羊品种在KAP9.2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T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绒山羊和奶山羊中差异显著(P<0.05),C等位基因为绒山羊的优势基因,揭示该等位基因可能与绒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37.
<正>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孟德尔确立了遗传学说,为近代生物科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在农业上应用最早、受益最大的,就要算是杂交玉米了。许多遗传学家和育种学家为培育杂交玉米做出了贡献。然而,直到20世纪50年代,吉林省的玉米育种工作还是一片  相似文献   
38.
化学抗旱剂在农作物上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化学抗旱剂是一种多功能植物抗旱生长营养剂,在我省不同类型地区对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进行化学抗旱剂应用试验,通过对作物生理、生态和产量方面的观测分析,提出不同作物化学抗旱剂的应用技术和效果,以正确指导化学抗旱剂在农业抗旱、节水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我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9.
磷与水分互作的根土界面效应及其高效利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磷与水分利用率低是制约作物生产的重要因子。磷必须在水分的作用下通过根土界面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磷和水分在根土界面的互作效应是影响其高效利用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根际为核心,重点综述了磷与水分在根土界面的互作机制,并剖析了通过强化根土界面磷与水分的协同,提高农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的根际调控途径。[主要进展]根系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深刻影响磷和水分的有效性,而根系生长和根际过程依赖于植物的营养和水分供应状况,作物根层适宜的水分和养分供应水平能最大化根系和根际过程的效率,从而促进作物对磷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作物根系除了能对根层土壤中磷和水分的系统供应做出响应外,也对局部磷和水分的变化产生形态和生理上的反应。根系响应磷和水分的表型可塑性与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密切相关。ABA、乙烯、NO均参与磷和水分互作的调控过程,质外体pH在调控植物抵抗水分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与植物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展望]深入理解根土界面水与磷互作的协同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是提高集约化作物体系水分和磷利用效率的关键。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包括:进一步揭示磷和水分互作与激素信号途径之间的关系,探明农田生态系统中磷与水分互作的根土界面效应及其高效利用的协同机制,建立不同种植条件下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根际调控途径,为通过根系、根际的定向调控,发挥其生物学潜力,提高集约化农田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王晓旭  王昕岑  梁栋  宋雨  徐杰  薛长湖 《水产学报》2016,40(7):1123-1132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磷脂(PL)在贮藏过程中的水解机理,本研究建立了磷脂相关酶与磷脂酰胆碱(PC)的体外模型,模拟凡纳滨对虾磷脂水解反应。实验分别从凡纳滨对虾体内分离纯化得到磷脂相关酶与PC,进行体外反应,并采用"鸟枪"脂质组学法及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水解反应前后PC、溶血磷脂(LPL)及游离脂肪酸(FFA)的组成和含量变化,进而推断磷脂的水解机理。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体内磷脂水解酶包括脂肪酶、磷脂酶A_1(PLA_1)、磷脂酶A_2(PLA_2)、磷脂酶C(PLC)及磷脂酶D(PLD),其中PLA2活力最高,可达177.87 U。体外模拟反应中,凡纳滨对虾PC含量由516.45显著降至146.14 mg/g,总FFA含量由36.42上升至568.57 mg/g,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显著增加了280.5 mg/g。通过相关性分析水解前后磷脂水解酶活力变化与PC含量变化,发现PC的变化与PLA2显著相关(R=0.91)。研究表明水产品中PC变化是磷脂相关酶催化的水解反应,其水解产物主要为FFA与LPC,且PLA_2对水产品贮藏过程中磷脂的水解影响最大。本实验建立了新型的体外水解模型,并初步探究了磷脂的水解机理,为水产品贮藏及磷脂酶的研究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