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稻种子含水量及其对贮藏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粳稻幸实(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cv. Xingshi ),籼稻桂早2号(Oryza sativa L.subsp. indica cv. Guizao 2)水稻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含水量水稻种子在-20℃和室温(25℃)条件下贮藏5年后的活力变化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适度超干处理能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种子活力保持与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密切相关。籼稻桂早2号种子耐干性较强,在含水量降至2.4%时,种子活力与5.8%相比无显著差异,而粳稻幸实种子活力极显著下降。不同含水量水稻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与种子活力呈正相关,ABA含量、磷脂酶活性随含水量降低而升高,说明种子耐干性的获得是多种生理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幸实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大高于桂早2号,这可能是幸实种子较不耐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2.
以家榆种子为材料,以时间为梯度对其老化过程进行实验,检测ASC-GSH循环中ASSC/DHA和GSH/GSSG两比值的变化以及APX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吸光度检测结果清楚地表明,在老化过程中两比值首先呈增长趋势,在老化的第3天均达到峰值后,随即开始下降。种子Native-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活性染色的条带显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亦第3天APX酶达最大活性。  相似文献   
33.
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就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谈了一些个人的体会。从改革实验教学程序、认真组织教学、增加综合性实验和改进实验评定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
沙埋和水分对3种灌草植物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柠条、紫花苜蓿和披碱草3种沙区常见灌草植物进行大田盆栽实验,研究种子在不同沙埋深度和供水条件下的萌发及出苗特性.结果表明:1)柠条和紫花苜蓿种子主要在2.5 ~5.0 mm供水量条件下出苗,柠条种子的最大出苗率为59.00%±7.21%,紫花苜蓿种子出苗率未超过40%,2.5 mm供水量条件下紫花苜蓿幼苗死亡率较大,存在萌发后大量死亡的现象,披碱草种子在5.0~9.0mm供水量条件下出苗较好,最大出苗率为52.67%士10.67%;2)柠条和紫花苜蓿种子的适宜沙埋深度分别为0.5~1 cm和0.5cm,随着埋深的增加,二者的出苗率显著降低,在4.5cm埋深时,柠条种子萌发后未出土幼苗数最多,披碱草种子对沙埋的适应性较好,4.5 am沙埋深度时出苗率最大.  相似文献   
35.
种子老化是指种子成熟后活力逐渐下降的过程。自然老化是衡量家榆种子耐储藏性的直接指标,但因其过程缓慢,所以在科学研究中常用人工加速老化代替。为了探究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在分子机理上的异同,本研究采用iTRAQ(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法分别测定了家榆种子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早期的蛋白质,并对两种老化方式中的差异蛋白质数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人工老化后丰度差异蛋白有79个,自然老化后丰度差异蛋白有102个,这些差异蛋白在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注释上没有显著不同。其中,39个蛋白在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中均为差异蛋白且趋势一致,1个蛋白在两种老化方式下丰度变化趋势相反。对两种老化方式中不同的差异蛋白分析发现,39个蛋白仅在人工老化后丰度发生变化,61个蛋白仅在自然老化后丰度变化。对这些不同的差异蛋白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注释没有显著差异,表明人工加速老化和自然老化具有相似的分子变化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