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7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子孢子与裂殖体2(spm2)是环形泰勒虫重要的表面抗原。为了深入研究环形泰勒虫spm2主要抗原区域spm-N蛋白的功能,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组spm-N蛋白并进行纯化及鉴定。通过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扩增环形泰勒虫spm-N基因片段,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结果显示:重组spm-N蛋白以可溶性的形式表达,获得了较高纯度的spm-N蛋白,且该蛋白的反应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本研究成功表达了重组spm-N蛋白,为深入揭示spm-N蛋白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菌株体外粪便捕杀马寄生性线虫幼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可以在体外粪便中发育并发挥其捕食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其对寄生性线虫第一、二期幼虫的作用与对第三期幼虫的作用相比较.捕获致死速度快。菌株对马粪便中线虫幼虫的杀虫率高达98.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而且加入粪便的分生孢子数量在达到一定阈值后,再加入分生孢子,则杀虫率不再增加。此结论对捕食线虫性真菌今后临床的应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驯鹿狂蝇蛆及其成蝇(Ccphenemyia trompe)的线粒体COI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进行了研究。DNA核苷酸测序结果证实:中国内蒙古株驯鹿狂蝇蛆(C.trompe CIML)及其成蝇(C.trompe CIMA)线粒体COI种属特异性基因片段长度约为672bp~676bp。种系发生进化树分析显示:第三期幼虫与成蝇两者在核苷酸碱基序列上存在一定差异;它们与同种不同挪威株(C.trompel同源性较为接近:与同属不同种(C.stimulator和C.ulrichii)同源性稍差;与不同属种的羊狂蝇(Oestrusovis)同源性较远,狂蝇科不同属间序列差异明显,差异性在18.6%~23%之间;鹿蝇属不同种间差异性在1.9%~9.9%之间:驯鹿狂蝇不同株间差异性为0.9%。说明生物线粒体COI基因核苷酸序列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种属及株间在进化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内蒙古部分地区散养户羊群毛圆科线虫的抗药性。方法将丙硫咪唑、伊维菌素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药液,利用幼虫发育试验对羊毛圆科线虫进行检测,统计数据,建立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出幼虫发育半数抑制量(LD50)。结果包头土右旗羊伊维菌素和丙硫咪唑的LD50平均值分别为0.0 039μg/mL和0.0 052μg/mL,最高值分别为0.0 055μg/mL和0.0 085μg/mL;鄂尔多斯达旗羊两者平均值0.0 034μg/mL,0.0 036μg/mL,最高值分别为0.0 078μg/mL和0.011μg/mL;同时将上述地区羊丙硫咪唑LD50最高值同宁夏地区抗苯并咪唑类虫株相应的LD50值进行了对比,前者的LD50值明显低于后者。结论上述被检地区散养户羊群毛圆科线虫尚不具有抗药性。  相似文献   
35.
少孢节丛孢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36.
某村一养兔专业户93只散养家兔群发生皮肤癣菌病,开始于个别幼兔头皮处出现散在红斑、红色小丘疹和小脓疱,脓疱逐渐增多、融合,局部形成高出皮面似痈状脓块,脓疱破溃后脓液和渗出液形成黄色或灰黄色痂皮,痂下有多数与毛囊一致性的脓头,压之溢脓,被毛松动易拨除或...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氨基酸对少孢节丛孢菌产生捕食器的影响,在少孢节丛孢菌的基础,菌丝生长的不同时期将浓度为0.5、0.05、0.005 g.L-1的不同氨基酸溶液均匀加入CMA培养基,观察捕食器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氨基酸对少孢节丛孢菌产生捕食器的影响不同,其中以浓度为0.05 g.L-1的L-苯丙氨酸、L-蛋氨酸、DL-缬氨酸的诱导效果较好;DL-苯丙氨酸、L-苏氨酸、L-异亮氨酸、L-亮氨酸、DL-亮氨酸、L-色氨酸和L-缬氨酸属于中等;L-赖氨酸、L-谷氨酸和L-组氨酸溶液效果较差。新生菌丝对氨基酸刺激比较敏感,易产生捕食器;与线虫诱导产生的捕食器相比,氨基酸诱导产生的捕食器对虫体的捕食能力无明显变化,可见少孢节丛孢菌在没有线虫诱导的情况下,加入一定浓度某些种类的氨基酸同样可以产生捕食器,并能捕食线虫幼虫。这为深入开展对捕食线虫性真菌生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8.
中国沿海养殖牡蛎尼氏单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孢子虫病是严重危害世界贝类养殖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研究选取中国沿海养殖的牡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IE推荐的PCR方法结合测序技术,对采自中国沿海4个监测点养殖牡蛎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这些监测点养殖的牡蛎均不同程度感染了单孢子虫。经PCR测序及序列分析表明感染种类均为尼尔森单孢子虫(Haplosporidium nelsoni)。  相似文献   
39.
对山西黄土高原地区羊消化道主要寄生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该地区,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可达100%,且常为数种寄生虫混合感染,有的虫种感染强度最高达8 000条/只。依据此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和防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羊群寄生虫病控制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0.
为更有效地对骆驼盘尾丝虫病进行防治,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规病理学观察的方法,对骆驼盘尾丝虫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骆驼盘尾丝虫病平均感染率为85.4%,感染强度为1~15峰-1,虫体形成的结节分布在骆驼的颈项韧带处;共收集到209个结节,它们的形态和质地各不相同,软的结节内形成纤维组织囊腔,硬的结节内形成钙化灶;骆驼年龄段不同,结节的分布呈不同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囊腔周围有各种炎性细胞侵润,囊腔内有不同状态的雌虫虫体,骆驼盘尾丝虫病表现为骆驼的寄生虫性肉芽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