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39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贵州西南部中海拔地区油菜平衡施肥及钾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肥对油菜产量的贡献很大,施肥的油菜产量是不施肥的2~3倍。采用平衡施肥,每kg氮、磷、钾、硼分别可增收油菜籽5.31kg、9.2kg、2.3kg、25.3kg。在贵州西南部中海拔地区对油菜籽产量贡献最大的是磷,其次是氮、钾、硼。钾肥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益,施用适宜的钾肥,油菜增产786kg/hm^2,增幅56.3%,净收益增加1491.19元/hm^2,产投比2.8:1。贵州西南部中海拔地区油菜的适宜配方是N180kg/hm^2、P2Q120kg/hm^2、K20315kg/hm^2、硼砂23kg/hm^2。  相似文献   
32.
对贵州农民收入增长及构成概况,省内不同行政区域、城乡及贵州与全国农民的收入对比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与不同对象的对比,进一步认识贵州农民收入的位置与差距,进而寻找适合贵州农民收入增收的途径.  相似文献   
33.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高光谱土壤质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亮  郭熙  国佳欣  韩逸  朱青  熊杏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21):4449-4459
【目的】 寻找红壤地区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Vis-NIR光谱反射规律,通过光谱对土壤质地类别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测。【方法】 以江西省奉新县北部为研究区,245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在国际制土壤质地4组和12级两种分类标准下,首先分析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光谱反射率,然后采用9种数学变换方法和5种机器学习算法相互组合的数据挖掘模型,进行土壤质地的分类研究,最后对建模准确度最高的混淆矩阵和预测结果三角坐标分布图进行分析。【结果】 (1)不同土壤质地之间的光谱反射率存在较多的交叉重叠现象,土壤质地与光谱反射率之间的规律较为复杂;(2)分数阶导数变换是整数阶导数的扩展,有助于土壤质地的分类,但原始光谱数据具有更加丰富的特征信息,更适合进行土壤质地分类建模;(3)在对非均衡数据集建模时,集成学习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都是不错的选择;(4)较难通过模型去区分土壤质地分界线附近的类别,其中在4组分类标准下最容易被预测错误成黏壤土组,在12级分类标准下最容易被预测错误成黏壤土和壤质黏土这两种土壤质地类型;(5)在4组分类标准中,进行归一化处理和MLP模型组合取得了0.68的最高预测准确度,其中黏壤土组的预测准确度能达到0.84;再细分到12级分类后,分类效果最佳的组合来自于原始数据和MLP模型,其中壤质黏土分类准确度达到了0.89。【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红壤地区通过高光谱数据进行土壤质地分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为促进当地生态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贵州观赏绿肥的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箭筈豌豆不同播种量(T_1 2kg/667m~2,T_2 3kg/667m~2,T_3 4kg/667m~2)对梨园景观化利用效果及其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盛花期,T_3株高最高,为138.00cm,T_2根长最长,为18.50cm,3个处理的株高与根长差异均不显著;T_3的花朵数、花面积及整株鲜草产量最多(高),分别为1 525朵/m~2、3 001cm~2/m~2和7 022.0g/m~2,花朵长和宽分别为1.50cm和1.67cm;地上部分对N、P和K的积累量分别为473.35kg/hm~2、31.96kg/hm~2和272.90kg/hm~2,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T_2的C积累量为5 781.73kg/hm~2,显著高于T_1,与T_3差异不明显;T_3地下部分对N、P、K及C的积累量分别为17.93kg/hm~2、1.23kg/hm~2、12.91kg/hm~2和3 447.94kg/hm~2,均比其余处理高,差异不显著。箭筈豌豆最佳播种量为4kg/667m~2时,其在果园绿肥景观化利用中的观赏和利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5.
光叶苕子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设不施肥、100%化肥、绿肥+100%化肥、绿肥+85%化肥、绿肥+70%化肥、绿肥+55%化肥6个处理),研究光叶苕子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玉米产量、养分利用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叶苕子与化肥减量配施可提高玉米产量、养分利用率和农学效益。在翻压15 t/hm2光叶苕子鲜草条件下,减少化肥用量45%,玉米产量也能达到当地常规产量水平,减少化肥用量15%~30%,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幅达13.52%~25.70%,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1.1%、6.9%、5.4%,氮钾农学效益提高7.3 kg/kg,磷农学效益提高10.9 kg/kg,养分利用率和农学效益以化肥减量15%为最佳;连续3年翻压光叶苕子并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保持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翻压光叶苕子15 t/hm2的条件下,化肥用量最多可减少45%,但要提高玉米产量,化肥减量水平以15%~30%为适宜。  相似文献   
36.
黔南大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选种、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黔南大蒜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7.
贵州旱地绿肥肥田萝卜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份肥田萝卜品种作为材料,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对各品种农艺性状的观测,从基本信息统计、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种质资源进行筛选评价.通过基本统计各农艺性状发现,小区鲜草干重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44.1%,生育期和叶长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2.1%和2.0%.主成分分析发现,排在前3位的肥田萝卜为438肥田萝卜、447肥田萝卜、445肥田萝卜.运用聚类分析可将10份肥田萝卜品种分为四类:第一类包括1份材料,第二类包括1份材料,第三类包括3份材料,第四类包括5份材料.  相似文献   
38.
贵州坡耕地三种种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紫花苜蓿—玉米间作、作物分带轮作和玉米单作3种种植模式下地表覆盖度和表层土壤含水量月变化,年均土壤和养分流失量以及产量等,比较不同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玉米间作与分带轮作模式可保持坡耕地全年覆盖,并在整个雨季保持较高的覆盖度。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增加了0—20cm耕层土壤中的根量,增强了土壤的渗透能力,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可减少地表径流39.3%,减少土壤侵蚀59.3%;分带轮作可减少地表径流10.4%,减少土壤侵蚀21.3%;两种模式都提高了雨季前和雨季耕层土壤中的水分,减少了水土流失引起的有机质流失29.9%~52.4%,全N流失26.7%~54.9,全钾流失27.3%~70.9%,缓效钾流失21.4%~58.9%,提高玉米产量33.0%~35.9%;紫花苜蓿—玉米间作还可收获紫花苜蓿干草13 664kg/hm2,复合产量是农民习惯的4.1倍;分带轮作可收获大豆、红薯、油菜等,复合产量为12 492kg/hm2,是农民习惯的2.7倍。  相似文献   
39.
运用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法(static chamber/IRGA),研究了太湖流域茶园、油菜地、小麦地和撂荒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春季蒸散速率的变化特征,分别对3-5月不同生育期以及6:00-15:00不同时段4种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春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总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36.73%),油菜地在始花期亦突现一峰值〔2.14mmol/(m2·s)〕;4种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呈以12:00-15:00为峰值的单峰曲线,但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平缓,油菜地和小麦地蒸散速率的日变化幅逐渐增大。4种土地利用类型3-5月蒸散速率日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茶园〔2.24mmol/(m2·s)〕 > 油菜地〔1.48mmol/(m2·s)〕 > 小麦地〔1.28mmol/(m2·s)〕 > 撂荒地〔1.16mmol/(m2·s)〕;3月下旬12:00-15:00,以及4月中旬9:00-15:00为茶园蒸散速率极显著高于油菜地、小麦地和撂荒地的关键时期,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 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空间分布及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连续种植绿肥能够提高 0~40 cm土层不同粒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不同绿肥作物显著提高的土壤团聚体在粒径大小及空间分布上不相同。并且连续种植绿肥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大聚体(>0.25 mm)的形成,>5 mm 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增加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积累的影响较为突出,其中肥田萝卜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最高。另外,连续种植绿肥还显著降低了 0~20 cm 土层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9.24%~38.19%),土壤团聚体破坏率表现为毛叶苕子<肥田萝卜<蓝花苕子<箭筈豌豆<光叶苕子,而对土壤平均重量直径的影响表现不同,肥田萝卜、毛叶苕子有利于 0~20 cm 土壤平均重量直径的提升,蓝花苕子、肥田萝卜对 20~40 cm 土壤的平均重量直径有显著的提高,肥田萝卜对土壤平均重量直径的促进作用在空间上更深,而光叶苕子降低了土壤平均重量直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