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了4种金属离子Cu2+、Cd2+、ZB2+、pb2+对禾花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对禾花鱼胚胎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d2+> Zn2+> Cu2+> Pb2+,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0、0.0032、0.0081、0.0147 mg/L.重金属对胚胎联合毒性强弱为Cd2+-pb2+> Cu2+-Cd2+> Zn2+-pb2+> Cu2+-Zn2+,Cd2+-pb2+、Cu2+-Cd2+2个组合表现出拮抗作用,并在不同程度上致禾花鱼胚胎死亡、畸形.据此就Cu2+、Cd2+、Zn2、pb2对禾花鱼胚胎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禾花鱼胚胎对Cu2+、Cd2+、Zn2+、pb2+的安全浓度以及重金属离子间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2.
草鱼一年催产三次技术精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93年,刘筠针对草鱼是一次性产卵类型,即草鱼的年产卵量不大于春季草鱼怀卵总数,提出即使是两次催产,草鱼每千克鱼体重年最高产卵量在10万粒/千克亲鱼左右。所以,广大研究者都基于这种观点进行提高草鱼鱼苗产量的研究。目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讨饲料营养与鱼类消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优质秘鲁鱼粉为饲料蛋白原,研究了5种蛋白水平(31.1%、35.5%、40.9%、46.5%、50.3%)的饲料对平均体重为(12.13±0.25)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胃、肠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经过3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鱼的蛋白酶活性均有所增加,其中胃和肠组织的40.9%组酶活性与各实验组显著差异(P<0.05),肝胰脏的各实验组间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2)各实验组的脂肪酶活性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略有下降,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各实验组间胃、肠、肝胰脏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3)饲料蛋白水平对瓦氏黄颡鱼肠淀粉酶有一定的影响,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略显下降,但对胃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其淀粉酶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34.
表面活性剂SDS对草鱼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的急性毒性效应,设计了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对草鱼进行暴露实验并测定其体内各组织SOD活性。急性毒性测试表明,SDS对草鱼的48h、96h LC50分别为11.8 mg/L和5.2 mg/L。低浓度的SDS(小于0.2 mg/L)暴露对草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极显著诱导作用,但随着SDS浓度升高和暴露时间延长,草鱼各组织SOD活性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提示SDS暴露所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结果显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  相似文献   
35.
Cu~(2+)对中华倒刺鲃抗氧化功能的毒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估重金属污染物对鱼类的毒理效应,利用暴露饲养法研究了短期Cu2 暴露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毒性及其SOD、GSH-Px活性随暴露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u2 对中华倒刺鲃幼鱼具有高毒性;低浓度(0.01mg·L-1)Cu2 暴露能诱发SOD、GSH-Px活性升高,但Cu2 浓度升高和暴露时间延长可导致酶活性降低;Cu2 浓度越高,SOD、GSH-Px活性变化越急剧,出现活性抑制的时间就越提前。这些结果表明,Cu2 对中华倒刺鲃抗氧化酶有毒理效应,可通过监测污染水体中鱼类的SOD或GSH-Px活性变化来评估水生生态系统的Cu2 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36.
鱼用嗜水气单胞菌口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含嗜水气单胞菌被膜或全菌的PLG疫苗微粒。以草鱼为实验动物,研究疫苗微粒的免疫保护效应。方法:采用复乳挥发法制备PLG疫苗微粒,草鱼口服免疫在4周内进行3次(每次10mg微粒),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肠粘液的抗体变化,保护效应用细菌攻击实验检测。结果:获得被膜和全菌的PLG疫苗微粒,蛋白含量分别为2.31%,6.12%,2种疫苗微粒均可诱导血清及肠粘液抗体应答。腹腔接种20LD50嗜水气单胞菌后,被膜、全菌疫苗微粒组的存活率分别为46.7%和36.7%,相对存活率分别为42.9%和32.1%,接受空微粒的草鱼仅有6.7%的存活率。结论:被膜、全菌疫苗微粒对草鱼均有显著免疫保护效应。可作为预防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疫苗。  相似文献   
37.
Cu^+对中华倒刺鱼巴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2+是养殖水体的常见污染物,为了评估Cu^2+对鱼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将中华倒刺妃暴露于合0.01~0.32mg/L Cu^2+的水体中饲养8d,测定肌肉、血浆及肝脏中SOD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Cu^2+(0.01mg/L)对肌肉、血浆及肝脏的SOD有诱导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但当浓度较高(0.04mg/L以上)时,SOD活性均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Cu^2+浓度越高,SOD活性上升越急剧,出现活性抑制的时间就越提前。此外,SOD在3种组织中的分布亦存在明显差异,肝脏的SOD活性最大。这些结果表明,肝脏SOD活性更宜作为Cu^2+污染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38.
斑马鱼(Danio rerio)是鲤科短担尼尔属的一种热带观赏鱼[1].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脊椎模式生物,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正向基因饱和突变与筛选[2].随着斑马鱼基因组测序工程的完成,接着需要进行的就是斑马鱼的基因功能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及代谢组学的研究.较准确地注释斑马鱼基因组以及从整体上了解基因家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对积极推动基因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为了研究草鱼幼鱼大规模死亡的原因,试验采用微生物学方法从养殖的患病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组织分离出1株病原菌XNDX-1,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阴性,杆状,菌落呈黄色,不透明;氧化酶试验结果阴性;回归试验证明该菌为幼草鱼的病原;肠杆菌科生化编码鉴定管鉴定该菌为迟钝爱德华...  相似文献   
40.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中10 d,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4.9 mg/L)LAS暴露可导致中华倒刺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发生变化。当LAS质量浓度为0.01 mg/L时,所有受检组织(血液、肝脏)的SOD和GSH-Px活性在暴露初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但LAS浓度为0.2 mg/L和4.0 mg/L和暴露时间超过4 d时,酶活性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提示LAS暴露所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