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48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826篇
林业   946篇
农学   825篇
基础科学   584篇
  1327篇
综合类   6551篇
农作物   624篇
水产渔业   765篇
畜牧兽医   4704篇
园艺   1462篇
植物保护   405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427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90篇
  2015年   560篇
  2014年   745篇
  2013年   702篇
  2012年   937篇
  2011年   958篇
  2010年   939篇
  2009年   1003篇
  2008年   1098篇
  2007年   986篇
  2006年   943篇
  2005年   1059篇
  2004年   609篇
  2003年   578篇
  2002年   446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98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81篇
  1989年   166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植物根系对土壤团聚体形成作用机制研究回顾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土壤水力侵蚀的微观描述即为土壤团聚体的破裂过程。研究表明:植物根系可以改变土壤的力学以及水文特征,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因此,对近20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从根系对土壤团聚体的物理、生物、电化学作用3个研究视角,分析了植物根系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这对深入认识植物根系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展根-土相互作用的土壤侵蚀过程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透气隔水埋体对土壤水分入渗与溶质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促进水分入渗与溶质运移功效,开展了不同容重(1.40,1.45,1.50,1.60 g/cm~3)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的一维垂直土柱入渗试验,分析了不同容重的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对土壤水分入渗与溶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能够增加土壤累积入渗量,推动湿润锋运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容重增加,湿润锋推进速度与土壤入渗率均增加。600 min时,土壤累积入渗量相对增加7.42%~29.17%,湿润锋深度达到27 cm,入渗时间相对减少26.97%~64.27%。相比于对照组,不同容重的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均能降低溶质向深层土壤迁移数量。Philip模型和代数模型均能描述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且Philip模型中吸渗率S和代数模型中综合形状系数α均与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内外容重比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透气隔水(弱透水)埋体能够通过改变上层土壤吸力分布提高水分入渗能力与溶质传输效率,实现对城市雨水径流调控和净化。  相似文献   
33.
为了明确不同外源有机物和耕作方式对土壤地力培育的影响,以水稻-小麦轮作系统为对象,通过2个年度(2016—2018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外源有机物(秸秆和有机肥)和耕作方式及其交互作用[稻麦秸秆还田配合旋耕(SR),稻麦秸秆还田配合翻耕(SP),秸秆不还田、增施有机肥配合旋耕(MR),秸秆不还田、增施有机肥配合翻耕(MP),秸秆不还田、不施用有机肥、旋耕深度15 cm(CKR)]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成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SR处理能够降低水稻季土壤容重并增加总孔隙度。相比CKR,小麦季SR处理显著增加0.0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量为7.2%。此外,外源有机物和耕作对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易氧化有机碳(EOC)主要受耕作与有机物交互作用影响,酸水解有机碳(LPIc和LPII_c)主要受耕作措施的影响, SR处理的土壤EOC和LPI_c含量比CKR提高0.3~2.6 g·kg~(-1)。颗粒有机碳(POC)主要受外源有机物的影响,并且秸秆还田处理POC平均含量高于增施有机肥处理,增加量为0.75g·kg~(-1)。短期内,外源有机物和耕作及其交互作用对稳定性有机碳(黑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较小。综上,秸秆还田配合旋耕有助于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EOC、LPI_c和POC)。  相似文献   
34.
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线虫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降低团聚体周转速率,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保护性耕作提高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耕层微生物生物量,尤其对真菌生物量影响显著;保护性耕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团聚体中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但并未改变微生物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线虫多度,提高原状土壤和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线虫群落的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但并未改变线虫总数、营养类群、功能团及生态指数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保护性耕作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因地制宜选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5.
笼养肉鸡在育雏过程中的温度管理非常重要,本文从空气温度、笼体温度、饮水温度、体感温度、温度差异、对温度进行目标化调控等方面介绍了笼养肉鸡育雏期的温度管理要点,供广大养殖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36.
智慧管道是覆盖油气长输管道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系统,是SCADA系统、电子管道、数字管道、智能管道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时代的延续和发展。剖析了油气管道行业智慧管道的内涵与外延,梳理了智慧管道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揭示了数字孪生体技术的实质与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建议中国智慧管道建设宜坚持需求驱动、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开放融合、数据共享、滚动发展、持续改进的原则,以期为中国智慧管道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为大红火龙果人工授粉及其丰产栽培、杂交育种及果实品质改良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组分对花粉萌发的影响,并运用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萌发率;比较TTC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亚历山大红染色法和I_2-KI染色法测定大红火龙果的花粉活力,筛选准确测定大红火龙果花粉活力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大红火龙果花粉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组分为Ca(NO_3)_2·4H_2O 0.3g/L+MgSO_4·7H_2O 1.2g/L+KNO_3 0.1g/L+15%蔗糖+700mg/L硼酸+1%琼脂,pH为6.7,此条件下花粉萌发率高,为(43.9±6.27)%,且利于花粉管伸长。醋酸洋红法测定的大红火龙果花粉活力为(37.67±4.18)%,与离体萌发法测定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为花粉活力的最佳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8.
39.
质外体汁液(apoplastic washing fluid, AWF)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抗生物及非生物逆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普遍采用真空渗透离心法提取质外体汁液,但具体提取流程和条件却因植物培养条件、种类和器官等不同而不同。本试验以营养液培养的棉花幼苗为材料,改进了棉花根系和叶片AWF分离的取样方法、渗透条件和离心参数等。结果表明,相对于通常的非整体取样,改良后整体取样简单易操作且显著降低了质外体与共质体的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 MDH)活性比值,更适宜开展质外体汁液组分研究。根据真空渗透鲜重增加和AWF稀释因子,进一步证明根系不用真空渗透;而叶片需真空渗透,适宜真空强度/时间为-60 kPa/1min,真空后恢复到正常压强约110s。证明叶片颜色变深面积可作为判定真空渗透强度或时间是否适宜的一种简易可行方法。最后,AWF体积、质外体与共质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值和MDH活性比值综合分析表明,棉花根系适宜离心力大小/时间长度为800×g/10~20 min,叶片为400×g/5 min。本改进方法为棉花AWF组分,如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奠定了基础,为其他作物AWF分离方法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0.
以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大巴沙猪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屠宰体质量阶段(85~95、95~105、105~115 kg)对胴体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胴体性状方面,85~95 kg大巴沙猪的平均背膘厚最薄,腿臀比例最高,95~105 kg大巴沙猪的瘦肉率最高,105~115 kg大巴沙猪的屠宰率最高,胴体最长,眼肌面积最大;肉质性状方面,85~95 kg大巴沙猪的肌肉水分含量最高,肌内脂肪含量最低,95~105 kg大巴沙猪的熟肉率、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105~115kg大巴沙猪的系水力、肌内脂肪、肌苷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滴水损失、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所有被测猪只的肌肉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很丰富;根据拟合优度建立了部分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综合分析,105~115kg大巴沙猪的胴体性状佳、肌肉品质好,105~115 kg为适宜上市屠宰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