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3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方法提取昆虫蛋白质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黄粉虫为试验材料,对昆虫蛋白质的提取方法进行筛选。采用的提取方法共4种,分别为碱提蛋白法、盐提蛋白法、胰蛋白酶提蛋白法和Tris-HCl提蛋白法。经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最佳提取方法为胰蛋白酶提蛋白法,碱提蛋白法和Tris-HCl提蛋白法次之,盐提蛋白法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幼虫取食危害规律的影响,在17、21、25、29、33℃条件下,对其各龄幼虫的取食量和取食速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试验温度条件下幼虫的取食量随着龄期的增大而增加,同一龄期幼虫在不同温度下取食量存在差异。幼虫期总取食量以25℃最多,为4806.85 mm2,21、29和33℃较低,17℃时最低仅为3888.53 mm2。随着龄期的增大尖锥额野螟各龄幼虫的取食量成倍增长,不同温度下,尖锥额野螟幼虫各龄期的累积取食量变化均符合指数函数曲线。各龄幼虫取食速率与温度和龄期成正比,5龄幼虫取食速率最大,同龄期幼虫各温度间取食速率差异均较为显著。因此,在预测尖锥额野螟幼虫田间防治适期时,还应充分考虑环境温度等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33.
为探明温度对大豆主要害虫豆卷叶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大豆叶片为主要寄主饲料,研究了19,22,25,28,31℃共5个恒温处理对豆卷叶螟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豆卷叶螟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9,10.90,11.18,19.57和13.49℃,有效积温依次为75.16,193.39,98.59,48.34和431.04 d·℃。豆卷叶螟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veyⅢ型,表现为卵期的高死亡率。这些结果为豆卷叶螟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4.
为明确大豆田黄蓟马的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以指导田间取样。采用6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成虫和若虫)在大豆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并且进行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检验,确定所属空间分布型,对聚集因素作出分析,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最适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在大豆不同生育期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Iwao回归分析法显示黄蓟马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聚集分布。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聚集度依赖密度,且随着平均密度的升高聚集程度越强。卡方检验的结果也为聚集分布。黄蓟马的种群集数λ均大于2,说明黄蓟马种群的聚集原因可能由其生活习性或其本身的聚集行为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黄蓟马成虫的理论抽样方程 ,若虫的理论抽样方程 ,黄蓟马整个种群的理论抽样 。本文结果为黄蓟马田间取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试验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老熟幼虫血淋巴免疫系统的影响。根据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将亚洲玉米螟老熟幼虫血细胞分为原血细胞、浆血细胞、颗粒血细胞、类绛色细胞、珠血细胞和囊血细胞6类,全血细胞数量变动范围为1.05×107~2.16×107/mL。亚洲玉米螟的老熟幼虫对注射的球孢白僵菌芽生孢子具有强烈的防御能力,表现为血细胞数量的变动和酚氧化酶活性的波动。注射芽生孢子后,亚洲玉米螟幼虫全血细胞数、浆血细胞数、颗粒血细胞数在0.25h有小幅下降,随后数量上升,在0.5~12h保持正常水平以上,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血细胞数量逐渐下降;注射后酚氧化酶在球孢白僵菌的激活作用下,分别在注射后1h和10h出现2个活性高峰。  相似文献   
36.
大豆田昆虫对不同颜色趋向选择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颜色色板对大豆田各类昆虫的诱集效果,在田间测试了昆虫对10种颜色色板的趋向选择反应。结果表明:在大豆农田环境中,利用色板可诱集到258种节肢动物,分别隶属于昆虫纲9个目和蛛形纲1个目,其中浅绿色板和黄色板诱集种类数和个体数最多;不同颜色色板诱集到的昆虫类群组成略有差异,但对同翅目、双翅目和缨翅目昆虫均有较强的诱集力;不同昆虫对不同颜色的趋向反应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筛选出诱集大豆田各类昆虫的最佳颜色,应用色板诱集技术于大豆田害虫绿色防控具有可行性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讨双斑长跗萤叶甲取食几种主要农作物对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在 25℃恒温条件下, 分别用大豆叶片、 玉米花丝、 玉米叶片、 水稻叶片、 棉花叶片、 马铃薯叶片和向日葵叶片等寄主组织饲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 观察其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和产卵情况。结果表明, 双斑长跗萤叶甲雌成虫取食不同寄主组织的寿命、 雌成虫产卵比例、 产卵量等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供试寄主上雌成虫寿命和雌虫个体产卵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花丝、 棉花叶片、 大豆叶片、 马铃薯叶片、 玉米叶片、 向日葵叶片和水稻叶片; 产卵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棉花叶片、 玉米花丝、 大豆叶片、 向日葵叶片、 马铃薯叶片、 玉米叶片和水稻叶片; 产卵进度除取食马铃薯叶片表现为明显集中在前期外, 取食其余寄主组织的产卵进度均表现为相对均衡。在寄主玉米上, 取食雌穗花丝的产卵量显著高于玉米叶片。综合评价玉米、 大豆、 棉花和向日葵是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期较理想的寄主植物, 在农田生态系中是该害虫选择危害的主要农作物。  相似文献   
38.
试验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温度及土壤含水量与卵孵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东亚飞蝗的卵在恒温30℃、35℃,土壤含水量20% 的组合情况下,孵化率最高、孵化所需时间最短、孵化整齐度最好。该结果可作为养殖过程中,较理想的孵化蝗卵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39.
基于GA-RBF融合算法的玉米病虫害产量损失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玉米病虫害等影响因素在预测玉米产量损失时所具有的复杂及非线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简称RBF)神经网络预测起来相对较难,且其预测精度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1种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简称GA)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相融合的优化算法,对病虫害所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进行预测。该融合算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强和遗传算法寻优能力强的优点,建立最优产量损失预测模型,将该模型的估算值与玉米产量的实际值进行拟合,得到较好的拟合效果图。为了验证算法的可行性,以国家863计划示范基地榆树市弓棚镇13号村的试验数据为样本数据进行仿真预测。结果表明,经过GA-RBF融合算法的预测误差为0.207,较优化前误差降低了0.151,预测精度得到提高,实现对玉米病虫害产量损失的有效预测。预测结果可为农民进行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经济有效地降低受灾程度,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0.
绿尾大蚕蛾形态及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绿尾大蚕蛾形态及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试验,并系统描述了各龄形态特征。幼虫共6龄,其喜食寄主为核桃和杏树。用核桃、海棠、柳树、杏树、樱桃喂饲,其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32,43,50,36.7,34.7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