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2篇
  8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温光型两用核不育第C49S87和6个云南典型恢复系剑叶平展-抽穗-开花各发育阶段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原生态条件下C49S-8与恢复系在剑叶平展后至开花期间具有不同的阶段发育进度,但只要父母本主穗和群体剑叶平展时期基本一致,后期不需对花期进行大的调节即可达到花期相遇。因此,剑叶平展期中作为制种中后期花期预测的一个主要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32.
选取棉花生产大县安徽省蒙城县具有代表性的棉田 ,系统调查棉田害虫及天敌的数量 ;根据棉田调查结果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就棉田害虫及天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 4个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棉田害虫及天敌优势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棉田生物群落的丰富度为 2 0 ,多样性指数为 0 .5 0 987,均匀度为 0 .3 9190 ;其中蚜虫为优势种 ,蟹蛛、四斑亮腹蛛和食蚜蝇为劣势种群。  相似文献   
33.
利用小麦温光型核不育系C49S-87作为父本,96B-138为母本进行转育,通过早代和冬、夏播不同条件对育性进行连续选择和鉴定,育成对强光照钝感、适应昼夜温差大的高原气候特点的新不育系K78S和K1564S。育性研究表明,K78S和K1564S的不育期比C49S-87长15d以上,抗生和异交结实性也有明显改善,在云南海拔1600m以上的多数生态区都可实现安全制种。  相似文献   
34.
云杂5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组合,弱春性,有较强的抗寒性,分蘖力强,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通过对连续两年区域试验数据的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对照品种凤麦24号,具有高产潜力,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抗病杂交小麦新组合。  相似文献   
35.
K78S是以重庆温光敏小麦核不育系C49S-87转育的新不育系.为研究其不育性的遗传特性,利用组合K78S/1069和C49S-87/1069的杂种F1构建了2个DH群体即DH-1和DH-2群体,并对群体内各DH株系的育性进行了2个播期(2007年10月15日和10月25日)的重复鉴定.结果表明,DH-1和DH-2群体在2个播期间套袋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50~(**)和0.6828~*,育性鉴定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曲线拐点法和卡方测验分析,DH-1的结实率在2个播期均表现为1∶3∶3∶9的分离比,表明K78S的不育性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DH-2在第1播期也表现为1∶3∶3∶9的分离比,但第2播期由于不育系C49S-87(套袋结实率达到17.1%)及其DH群体的不育性部分恢复,表现为1∶15的分离比,表明C49S-87的不育性仍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此外,DH-1、DH-2的套袋结实率分别在0~99.1%和0~98.8%的范围内均有分布,只是频数不同,因此不排除有微效多基因参与不育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36.
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割穗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简易高效的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以2个小麦杂种F1和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小麦×玉米杂交中杂交穗割穗离体培养与田间自然生长的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授粉后不同割穗时间和不同培养液配方对得胚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穗离体培养的得胚率比田间自然生长高2倍,两者的得胚率分别为31.6%和9.6%;割穗培养的最佳时期为授粉后24 h;不同的穗培养液配方对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均有明显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因此,小麦×玉米杂交后24 h割穗,杂交穗在含有100 mg/L 2,4-D,40 g/L蔗糖,10 mg/L硝酸银,8 mL/L亚硫酸和3 g/L磷酸二氢钾的培养液中培养,单倍体胚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对33个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开颖率和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3个不育系的平均不育度为99.60%,天然异交结实率为79.74%,开颖率为83.40%,柱头外露率为4.85%。所有不育系开颖小花的平均异交结实率为86.13%,开颖小花结实占总异交结实的80.88%,开颖率与总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1 4),说明开颖率是决定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柱头外露小花的异交结实率为90.23%,其结实占总异交结实的5.39%,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其原因与不育系的平均柱头外露率较低有关;但柱头外露小花的异交结实能力强于开颖小花,因此选育高柱头外露率小麦不育系有助于提高杂交小麦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38.
云南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种技术不够成熟是制约杂交小麦实现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云南省1997年以来的制种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不育系的制种特性是建立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的决定性因素;云南以选育具有优良制种特性的不育系为重点,将温光敏两系法制种程序简单的技术优势与优良不育系选育、组合筛选、制种栽培技术以及云南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建立了一套较简易、高效、实用的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即父母本同期分播、分收+人工辅助赶粉+常规小麦高产繁种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杂交小麦制种这一技术瓶颈问题,为杂交小麦较大面积的示范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9.
为查明引起竹鼠死亡的病因,以病死竹鼠的内脏器官进行病原菌分离,对优势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细菌16S rRNA比对和致病力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对竹鼠具有较强致病力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20种药物中,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头孢曲松、头孢他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和阿米卡星,表现中介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呋、头孢西丁、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5种,而表现为耐药的有9种。  相似文献   
40.
为解决生料法酿造米酒香气单一、滋味不协调等不良现象,采用花椒籽、罗汉果、薄荷等多种原料复合的方法进行米酒酿制,为复合米酒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以感官评价与酒精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生料酿造复合米酒适宜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糯米中添加3.0%花椒籽粉、4.0%罗汉果粉、4.0%薄荷叶粉、1.0%生料酒曲及200%的纯净水,28.2℃发酵18 d,可获得感官评价88.9分、酒精度9.05% (vol)的复合米酒。此复合米酒亮白透明、酒香与植物香和谐、口感醇厚,柠檬烯与芳樟醇含量分别为5.79和3.34 mg·L-1,理化卫生指标符合《绿色食品 米酒》标准,较传统方法酿造米酒节约能源10.2%,可为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