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控制玉米粗缩病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的方法控制玉米粗缩病.结果表明:利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有效成分)2.1~2.8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3.90%~83.9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5.35%~87.05%,收获期为72.15%~73.18%;用吡虫啉(有效成分)2.8~3.5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60.42%~83.1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4.10%~87.61%,收获期为72.35%~74.34%;与空白对照相比小区产量增加了36.38%~38.06%.而且拌种对种子无害,各药剂拌种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在90%以上,与不拌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2.
麦蚜和天敌田间种群动态及天敌控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为了掌握麦蚜和天敌的田间种群动态及天敌的控蚜效能,有效地利用自然天敌防治麦蚜,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1984~1989年我们进行了麦蚜和天敌田间种群动态及天敌控制效果的研究。材料与方法一、麦田蚜虫及天敌的系统调查:选择生长中等偏好、长势均匀的麦田2亩,小麦全生育期不施任何农药。5点取样,5天调查一次,记载麦蚜及各种天敌的发生数量。  相似文献   
33.
吡虫啉和抗蚜威对麦蚜的防效及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4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效。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亩)、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g/亩)对麦蚜的防治效果为91.21%~100%,优于40%氧化乐果乳油25~50ml/亩和40%久效磷乳油25ml/亩,而对七星瓢虫成虫的杀伤率为11.8%~60.8%,明显低于40%氧化乐果乳油和40%久效磷乳油。  相似文献   
34.
三种杀虫剂对麦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2种选择性杀虫剂吡虫啉、抗蚜威和一种广谱性杀虫剂氧化乐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选择性杀虫剂对麦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选择性杀虫剂的小区在农药持效期内麦蚜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低于空白对照区,高于氧化乐果处理区,而优势度和优势集中度高于空白对照区,低于氧化乐果处理区;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低于空白对照区,高于氧化乐果处理区,优势度和优势集中度高于空白对照区,低于氧化乐果处理区。选择性杀虫剂处理区瓢蚜比小于空白对照区和氧化乐果处理区,且有效期长达15-16d。根据害虫和天敌发生的特点及选择性杀虫剂的特性,提出了麦蚜的有效防治措施,即在麦蚜为害关键时期,每667m^2用吡虫啉1g(ai)或抗蚜威2.5g(ai)喷施1次,再利用自然天敌调控作用,即可有效控制麦蚜。  相似文献   
35.
花生田蛴螬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选用不同杀虫剂,不同防治时期,施药方法和次数防治花生蛴螬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40g/hm^2、辛硫磷乳油1875g/hm^2,米乐尔颗粒剂2475g/hm^2、特丁磷颗粒剂1875g/hm^2和复配制制辛倍乳油3000g/hm^2是防治花生蛴螬的理想药剂,播种期和花期各防治1次,防效达81.37%以上。播种期防治效果<花期防治效果<播种期防治+花期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为结合不同地区小麦播量差异较大的生产实际,进行了小麦播量和不同用量吡虫啉拌种田间试验及室内农药残留测定,研究了其对麦蚜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拌种量的70%吡虫啉WS对麦蚜的防效为83. 10%~98. 58%,持效期长达整个小麦生长期;在麦蚜种群数量上升期,对麦蚜的防治效果随吡虫啉拌种量和小麦播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对小麦发芽和出苗均无影响。小麦千粒质量增加率为12. 32%~31. 06%,增产率为42. 57%~63. 77%,小麦千粒质量增加率随小麦播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增产率随吡虫啉拌量或者小麦播种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小麦子粒中农药残留量均低于国家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明确了小麦播量225 kg·hm~(-2)和70%吡虫啉WS 420 g·hm~(-2)用量对麦蚜防控作用和增产效果明显,可作为防治小麦全生长期蚜虫的经济安全有效用量。  相似文献   
37.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对韭蛆的防控效果及使用安全性,采用韭菜根际撒施毒土的施药方法,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1次用药对韭蛆的持效期和防控效果,并对韭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明,韭菜萌芽或收割后2~3 d用吡虫啉或噻虫嗪630 g/hm~2撒施于韭菜根际处,对韭菜保株和防治效果分别为80.54%~95.83%和91.57%~96.36%,持效期在88 d以上,韭菜中吡虫啉农药残留低于我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我国尚未对噻虫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与常规药剂毒死蜱2 250 g/hm~2相比较,减少用药次数2~3次。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大棚韭菜扣棚前以630 g/hm~2施用吡虫啉1次,可有效控制棚中2~3茬韭菜上韭蛆危害,保株效果为81.27%~92.40%;小拱棚制种田以630 g/hm~2施用吡虫啉或噻虫嗪2次即可防控韭蛆周年危害,保株效果为87.63%~97.28%。由此可见,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是替代有机磷药剂防治韭蛆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38.
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纸床和土床2种方法,研究吡虫啉不同剂型、不同用量拌种对小麦发芽、出苗及麦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纸床法,每千克麦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0.5~1.5g、高巧60%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0.5~1.5g拌种,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无明显影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2.0g、高巧60%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0g拌种,发芽势、发芽率显著低于不拌种处理;采用土床法,每千克麦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1.0~4.0g、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0~2.0g拌种,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显著差异,苗高显著高于不拌种处理。试验还发现,吡虫啉、高巧拌种用量不超过2.0g,播种后前4d对小麦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出苗数和苗高均低于不拌种处理,4d后,拌种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差异,且拌种处理的小麦苗高而壮,叶宽而深绿,根系发达,显著优于不拌种处理,其后随着用药量的倍增种子的发芽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